古希腊著作如何传承下来的?

这是我在知乎写的帖子

UR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851315/answer/1825122927

2400多年前有个西方有个叫柏拉图的人,现在流传的下来的著作有150多万字到200万字之间,语言通顺,前后一致,逻辑清晰。

当时的哲学家,不但有柏拉图还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亚里士多德全集300多万字,也是语言通顺,前后一致,逻辑清晰,而且他的著作牵涉许多学科,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诗歌(包括戏剧)、音乐、生物学、经济学、动物学、逻辑学、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

同时期的中国孔子的论语15900字,在春秋时代就已经有3个古版本了,内容不完全一致。

论语是中国古代各个王朝最关键的书,是各个朝代皇家要组织学习和整理的,尚且如此,中国还是世界公认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创始国。

柏拉图所在的国家雅典,66万人的规模,在古代中国也就是一个比比较大的城市的规模而已。

我就是要质疑,这么多的文字怎么完整的传下来的。埃及有纸草技术,但是纸草我见过,那个做成的书,非常的脆,翻个几十遍就会碎掉。

反对的意见中,认为这几百万字的著作全是手抄本传下来的,那上千年怎么传下来的?

红楼梦就是手抄本传下来的,但是现在很多人怀疑后面很多章节不是曹雪芹本人写的,而且提出了很多证据,这才300年不到。

为什么西方的著作就不能怀疑呢?真的东西怕质疑吗?

这里有人批判中国人没有怀疑精神,但是实际上,怀疑红楼梦后面章节不是曹雪芹写的人非常多,西方的著作就不能怀疑,必须正确吗?西方就像灿烂的灯塔,不能有一点的假的吗?

为什么西方的一定正确?

我只要一怀疑西方的东西,有些人就痛心疾首,上纲上线,人身攻击。

你们怕什么呢?

亚里士多德300万字的著作,是中文翻译版本,希腊语大概在100万字左右,古希腊语26个字母,每个单词平均长度大概4到5个字母,也就是说大概400万到500万个字母左右的长度。

现在有内容的反驳意见中,希腊文化著作上千年的传承中主要通过纸草,羊皮卷和泥板图书。

一般而言,他们不想用泥板,因为泥板没有那么方便啊。但是没办法!

泥板文书的制作流程:首先,把泥板弄到一定湿度后,用两只手掌搓揉,使之成为想要的形状,然后将芦苇笔光滑的一端磨光、磨平,把棱角磨圆。通常情况下泥板太大,无法拿在手上,便要把它放一个支架上,然后用手压成型。因此,较小的泥板的正反两面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凸出,而较大的泥板则不同,其上面为凸面,而下面或多或少要平坦。如果较大泥板的两面都是平面,那么它有断裂的可能,因此其中心部位往往附加一块小泥板,使原来的泥板变厚、变得更结实,并产生一个凸面。最后,用一个空模子沿泥板的各边拖拉,把上面各边的棱角磨圆,面靠着支架的下面由于模子唐不着而仍保持着分明的棱角。在刻字时,书吏通常要先刻平滑的一面,然后再把泥板翻过来,在凸面上刻写;如果先在凸面上刻写,当翻过来刻写平面时,会擦掉凸面凸出部分的文字。泥板最后再用火烧烤或太阳底下晒干,就会变得非常坚硬。

作者:Carrey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055002/answer/128155585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泥板图书很不方便,保存环境不能太湿,大的容易碎,也不能太薄,比较沉的,而且看这种书很费体力,如果在图书馆保存,也很占空间。

一些泥板能够保留下来,实际上和恐龙化石一样,只是机缘巧合的偶然。因为现存的一些泥板上记录的文字,并没有保留上千年的意义,比方说尼普尔银档的商人档案,乌尔第三王朝各个地方部门的账本(有些还是牲畜肉类的账本)、舒尔吉王请各个祭祀赴宴的名单,以及赏赐礼单。

真正想保存的文字,古人一般刻在各种石头上,或者金属上,而不是泥板。

那么咱么再看看纸草,羊皮卷

以下是莎草纸的介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E%8E%E8%8D%89%E7%BA%B8

古埃及人最初是将纸卷成卷轴使用的,后来为了方便,就裁为一张张的以便制成抄本,这样,书本就出现了。现在莎草纸偶尔还用于绘画,但水质的颜料会使纸张变形。

莎草纸對乾燥氣候的依賴性很高。只適合於氣候乾燥的地方使用,比如埃及和西亞各國,在埃及的干燥气候下可以很好的保存。但是它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被霉菌毁坏。若空氣中水分稍重,紙張就會受潮破損,無法書寫,也無法保存。因此,当希腊和意大利曾大量引进使用的莎草纸最终大都损坏的时候,在埃及还能发现保留下来的纸草书卷,例如伊里芬丁蒲纸卷、在奧克西林庫斯的著名发现以及拿戈瑪第經集。

由於在地中海等地區莎草紙的使用局限性太多,在羊皮紙牛皮紙盛行後逐漸式微,在阿拉伯地區也終因東方造紙術的傳播而退出了歷史舞台。

可见再希腊这个地方,莎草纸的寿命是比较短的,至少比羊皮卷少。

那么最后是羊皮卷,羊皮卷是用羊皮做的,羊皮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羊皮含水分、 蛋白质、脂肪及无机物质,后两者含量很少,构成表皮层的蛋白抽主要为角蛋白;构成真皮层的,主要是胶原及网硬蛋白,此外尚含弹性硬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粘蛋白等;

羊皮加工后,如果想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需要非常严格的条件,不能潮湿,不能有虫子和微生物,不能晒,还要有一定的通风,死海古卷就是这么保存了上千年,但是即便这样的条件,死海古卷基本上是碎片构成。

这里有一些死海古卷的图,你们可以看看,上千年的羊皮卷是什么样子。

500

500

有人再回帖中提到死海古卷中有8米长的,那个是后人根据死海古卷的碎片估计拼接的,不是出土完整的羊皮卷。

这个图就是8.146米长的死海古卷中在圣殿古卷,以色列博物馆已经把死海古卷数字化了,大家可以看看。

资料来源:数码版《死海古卷》url: http://dss.collections.imj.org.il/ch/home

500

现在可以看出,莎草纸和羊皮卷都不能上千年的保存,巨量的希腊著作的保存途径只有一个,不断的手抄,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国家图书馆中和周边的教会中,都有专门的抄写员来抄写著作,这个结论是有很多历史资料支持的。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最大的问题来了,400多万字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在一代一代的手抄本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版本分化和错误累计

希腊语和英语拉丁文阿拉伯文都是拼音语言,拼音语言的特点是容错率比较小,在平均4到5个字母的词中,如果一个字母错了,很可能是另外一个词,中文是象形文字,文字比较复杂,但是容错率较高,比如鱼这个字,如果少一个笔画,还有很有可能被纠正过来。

历史上出现过著名的邪恶圣经事件。

1631版《钦定般圣经》读者惊讶地发现,《出埃及记》第七条戒律(《圣经》所指的十戒之一)中,“Thou shalt commit not adultery”漏印了“not”, “不可奸淫”则变成了“可奸淫”。

圣经总共3,566,480字母,错了3个字母,整本书的内容都产生了歧义,国王下令所有的书召回销毁(有几本没销毁,还在),两个工作人员(估计是排版和校对)上法庭被审判。

中国同时代的论语,大概16000字左右,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明显的版本分化了,论语至汉代出现若干个传本,最著名的是《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三个流派,它们在文字、篇名及篇数上皆有一定差异。

这就是手抄本的特点,中国的古代典籍,包括史记等等,都出现明显的版本分化,现在的史记,未必和最早的版本一样。现存最古老的史记残卷为日本藏南北朝时期的抄本残卷。而最古老的完整版史记为现藏於台灣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但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一些高赞的文章里,很多人坚称是亚里士多德本人所作,不是后人编的,语言流畅,前后一致,逻辑紧密,甚至甚至有希腊语专家证明,修辞手法都有明显的一致性,不是后人编的为什么没有错误累计?没有版本分化?

上千年的传承,抄写员面对已经快老化模糊的文稿,百万单词,400多万字母的著作,居然几乎没有任何错误的手抄下来,这是什么精神,是神的精神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