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深雨濛濛》二十年:简单粗暴的“渣男”标签,远远不能定义这部神剧

500

  二十年前的四月,《情深深雨濛濛》在内地播出。

  而另一部现象级热播剧《流星花园》,也开播于2001年。一时间,不知多少正逢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被这两部剧接连撩拨心弦。那年夏天的电视机与音像店,被这两部剧的主题曲插曲所统治的盛景,成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500

  

  如今,当年那些追剧的少男少女,已经离开校园多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已久。在时间的流转中,这一代人谈论爱情的语言也出现了当年不曾有的词汇,比如“PUA”“舔狗”“绿茶婊”等等。

  而当他们再看《情深深雨濛濛》,以现在的价值观来解读,很多人惊呼依萍是反PUA大师第一人,给如萍打上绿茶的标签,锤死何书桓渣男身份,而杜飞则成了全剧唯一的人间清醒。

500

500

500

  好玩之余,更多人在感叹童年以及青春时期碎了一地的三观。

  然而细究因果,这个看起来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事实上却是借用依萍的第一视角讲了一个父权凝视和自我脱出的亲子故事。

  这远远比“碎三观”,更能显露出这部作品的内在力道。

  1.琼瑶晚年的自我和解之作

  琼瑶对《烟雨濛濛》的评价是,沉重而凄凉。

  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烟》这一版的结局惨烈至极,如萍自杀,书桓出国留学,方瑜做了修女,尓豪离家,梦萍堕胎,雪姨带着尔杰卷款逃走,妻妾成群的陆振华最终孤独的老死在医院病床上。

  整个故事充满了一种少年人莫名的中二——受到伤害后不肯与世俗和解的壮烈悲凉。

500

  《烟雨濛濛》中,举枪自杀的如萍

  写这本书的时候,琼瑶还很年轻,二十五六岁,如她所言,“对人生,充满了奔放的热情和压抑的愤怒”,她把这些热情和愤怒细腻地表现在《烟雨濛濛》里。

  到了晚年,琼瑶自己也不满意这版的结局,所以才有了《情深深雨濛濛》的第二次改编。

  如果说《烟雨濛濛》是琼瑶年轻时期的自我投射,热烈、愤怒又义无反顾,那么《情深深雨濛濛》则可以看作是琼瑶老年时期与自我的一次和解。

  所以在这一版中,她完善了依萍的性格,修改了如萍的人设,让她与依萍势均力敌,为如萍创造了杜飞,给那个曾经活得灰扑扑的自杀少女一点人间的暖意,并为陆振华创造了李副官一家,用彷如老娘舅般的现实惨案来丰满一个末路英雄人物的血肉,而且还仁慈地给了每个人物一个世俗圆满的结局。

500

  无论是书还是剧,依萍对于书桓的吸引力都是致命的。何书桓在雨夜遇到受伤的依萍,她身上展现出来的那种即脆弱美丽又高傲坚强的故事感,深深地吸引了何书桓,就像是新闻记者对于特稿的极致渴求。

  而这种复杂瑰丽又吸引人探寻的故事感,正是黑豹子陆振华给依萍的,是一个父亲赋予女儿的性格底色,是写进依萍人生脉络里的叛逆和反抗。

500

  看似两个人的爱情,其实处处充满了第三个男人的影子(不是)。

  所以表面上看,《情》是一部三男四女的多角交叉爱情故事,然而这部剧从黑豹子军阀时代的故事起,到一代军阀死于抗日战争后开始收尾,黑豹子陆振华大男主叙事无疑。

  书和剧只是用了依萍这个第三者视角,对父亲这个角色进行了一种反凝视。

  2.抗争父权和缺位的父爱

  陆振华是一个典型的“家长”式人物,充满了时代印记。

  这个家长并非指代普通的父母之辈,而是整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大家长”,对于家庭成员有着说一不二的绝对掌控权。比如《雷雨》中的周朴园,《金粉世家》中的金铨。

500

  《情》的时代背景被琼瑶改设在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彼时黑豹子的军阀时代已经过去,他将自己对时局的无力感,化为了对家庭绝对的掌控欲,并将这种强势注入到陆家的每一个人身上,包括李副官一家人。

  陆振华通过对金钱的控制,以及“挥鞭子”这种从上而下的俯视惩戒行为,来确立自己对妻女的控制权,再三强调自己不容挑战的父权地位。

500

  这一版的《情》在介绍完陆振华年轻时四处抢亲的“风光”后,故事就从依萍要钱开始了。

  开篇即是一次女儿对父权的激烈反抗,但比较不同的是,依萍控诉的重点是陆振华对她们母女有抚育义务却不尽义务的行为,而非是否定父亲的抚育资格。

500

  这暗示了依萍其实一直在渴求父亲的注视,并对父亲常年来的忽略和漠视感到不满和愤恨。而这种暗示在依萍和父亲彻底和解之前,反复在和母亲、书桓的争吵中出现。 

500

  依萍痛恨和反抗父权的源头在于,她从未真正得到过父亲的注视,反而一直被陆振华以控制金钱的方式来维系家长的威权,这让觉得陆振华对自己本就有抚育义务的依萍,在自尊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

  所以在第17集中,依萍终于有机会一对一与父亲平等交谈的机会时,她大声痛斥了陆振华五年来对她们母女的不重视,也是这次谈话让依萍第一次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500

  在陆振华终于知道李副官一家的存在的那一天,依萍在大上海唱了一首无关她和书桓爱情的歌,《自从离别后》。

  这首歌象征着依萍与父亲的初步和解,她第一次理解父亲,第一次试着去理解了父辈的恩怨情愁。

500

  依萍在渴求父爱这件事上,先从怨恨、敌对、反抗,再到揭开李副官一家的秘密后对父亲的理解、释然,再到察觉雪姨的婚外情后对父亲产生的怜悯,最后在父亲要为自己出头找书桓问清楚分手的理由时,依萍突如其来的跪下,哭着恳求父亲不要为了自己丢失昔日黑豹子的尊严。

  依萍并不是因为不爱父亲而反抗父权,恰恰是因为深爱父亲却得不到应有的注视感到愤怒才走向反抗。

500

  从推翻父权到与父权和解,承认自己对父亲的崇敬与爱重,无论是书还是剧,琼瑶这条线写的都比依萍如萍三角恋精彩太多。

  3.女儿们身上的父权烙印

  事实上,这种渴求父亲注视的心态在陆家的三个女儿身上都存在着。

  众多儿女中,唯一得到陆振华悉心宠爱的人是依萍的姐姐心萍,因为她长得最像白月光萍萍。

500

  尔杰与心萍比起来,得到的只是父亲在金钱和管教自由上的放任,而心萍,却是在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反哺与陆振华的这段父女关系。陆振华溺爱尔杰,但并不亲自管教他,陆振华珍视心萍,却肯听心萍管教自己收敛滥杀的脾性。

500

  他们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心萍是获得了父亲注视的人。

  这种情况在如萍和梦萍的身上也有,她们虽然有父亲陪伴左右,但却从未获得过父亲的注视,因为她们长得并不像萍萍,所以只比依萍多一点金钱衣食上的自由。梦萍更惨一点,如萍的性格善良温婉,但梦萍却是另一个雪姨的翻版,琼瑶在书里把梦萍称作“野性小美女”,是个“十足的太妹”。

500


  一个“有钱的太妹”,多数是父母放纵的结果。梦萍不曾得到过父亲的注视,雪姨则更不是一个好母亲。她把旧社会的那套做派照搬过来教养儿女,重男轻女,不管教女儿,只看重女儿身上的有用性。

  如萍念过大学,教养良好、模样漂亮,是可以待价而沽的上等筹码,因而雪姨总是为如萍张罗相亲。

  而梦萍厌烦念书,沉浸于外界的新鲜刺激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连当个工具人也不够格。

  梦萍也深知自己这一点,在陆家,她甚少有出头发声的时候,除了数次在针对依萍这件事上。

500

  第12集,梦萍冲上去打了依萍一个耳光,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嫉恨依萍,而是为了向母亲证明自己的有用性。

500

  如萍也是如此,她之所以选择自杀出走,是因为她认为她对于父亲、母亲和未婚夫三者的有用性消失了。订婚典礼的闹剧和放走母亲引狼入室的愧疚,让如萍同时遭到了来自夫权、母权和父权的三重否定,她彻底变成了一个无用的人,于是在绝望心碎中选择举枪自杀。

500

  这种认知其实是非常旧式且老派的,如萍虽然念了圣约翰大学,是林语堂的校友,但她并未生出自主的意志,仍是一个仰望父权、渴求父亲注视的小女子。

  在依萍曝光了李副官一家和可云事件后,陆振华再次将鞭子拿了出来,确立自己的权威,雪姨、尓豪包括劝架的如萍,无一人幸免。在大儿子没用小女儿更没用的情况下,是如萍再一次站了出来。

  她先是向雪姨陈述了一番“难道你要放弃自己多年经营的局面便宜依萍母女”的大道理,接着又去平息了陆振华的怒气。

500

  这就是如萍在这个家的有用性。也是在这一集,陆振华第一次看到了如萍,并坦承“这么多年是我忽略了你”。这是全剧中,如萍仅有的一个与父亲的温情画面。

500

  短短几个字,就令如萍泪如雨下,是因为她的有用性得到了父亲的承认。她被父亲赋予了价值,她为此感激涕零。

  依萍用正面反抗来博得父亲的欣赏,如萍用温柔来等待自己被父亲看到的那一天,相对之下,梦萍的“太妹”式表现就显得过于幼稚,在两位姐姐的攻势下简直不值一提。

  《情》里的三个女儿都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遇见了与她们成长经历相似的命运。

  依萍女为母刚,选择了《呼啸山庄》式的报复,过分强调自我最终也自食了爱情的恶果;

500

  如萍仁懦无主,得不到父亲注视的成长经历让她在爱情里的姿态无限放低毫无自我,最终也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覆灭了自我;

500

  梦萍在父母两边都不讨好,选择了用非淑女式的极端悖逆成长,最终遭遇了堕胎的厄运。

500

  思前想后,这种写入性格底色中的命运安排,恰恰就是父权赋予她们的烙印。父女间的亲子关系实在是一个很微妙的话题。

  在如今呼唤“阳刚之气”回归的教育背景下,很多人都忽略了,最需要父亲回归的角色,不是男儿的成长,而是女儿的成长。

  和三个萍比起来,出身健全家庭,享有父母全部注视,长成独立坚强性格的方瑜实在是她们很好的对照榜样。

500

  尽管琼瑶在《情》的后期笔力不济,缩减了父女线的细节铺设,令依萍的人设走向落入下成,但中后期依萍性格中缺失的那部分圆润,也暗示了应当是由陆振华的父爱弥补回来的,而非全然是爱情之功。

  所以,依萍如萍也不是在争夺爱情,而是争夺父亲的注视。

  《情》的最后几集,陆家儿女们站在陆振华的坟墓前,共同感伤一代英雄的正式落幕,感慨他们从未真正认识过自己的父亲。

  从前的诸多愁怨和不解通通在一抔黄土中,掩埋的掩埋,和解的和解。每个人都在破碎的父权里,重新找到了自我。

500

  琼瑶作品中难得有审视亲子关系的剧作,这也是《情》的可贵之处。旧式三观下产出的爱情逻辑固然经不起细嚼,但剧中贡献的对父权和父女亲子关系的审视态度,却是国产剧至今少见的尖锐。

  多年后再回首这部老剧时,很多人把剧中人物定性为渣男、绿茶、心机婊,这自然是一种“与时俱进”。

  但把童年的经典推翻,未必意味着你就成长了、成熟了。

  而这种“进”,也难说是一种进步,因为这些标签实在过于扁平化,情绪宣泄大于人物背后的行为逻辑,审美也过于粗暴单一,反而让人忽视了爱情以外的讨论价值。

  这种对老作品的标签化解读,《情深深雨濛濛》并非孤例。这种现象也暴露了一个问题:

  即便这部剧播出已经二十年了,但如今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欣赏与批判能力,在价值观进步的鲜明对比之下,反而退化了

  何况,熟练掌握“绿茶婊”“舔狗”“渣男”这一套话术的人们,收获的也未必是理性的爱情观,更未必是足够幸福的爱情。或许还失去了曾经向往过的浪漫情怀,奋不顾身的勇气。当年那个匆匆写完作业,打开电视追随这几个痴男怨女的少年,会喜欢自己在多年后“成熟”成这个样子吗?

  这二十年里,我们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的多,只有自己清楚了。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