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名单揭晓!广深成最大赢家,西部仅成都西安入列,东北城市集体缺席

500

  文丨西部菌

  制造业对城市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近些年,一些城市和区域在经济发展上逐渐掉队,都可以说与传统制造业的衰落或者优势的丧失有关。

  与此对应,不少崛起的新兴城市,也直接得益于制造业方面的精进。

  那么到底哪些城市在制造业方面有资格进入第一梯队?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

  名单如下:

500

500

500

  这份名单分为两批次,共包括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有9个省(市)的21个城市上榜。

  从这份被称为制造业“国家队”的名单中,我们能够窥见当前城市在制造业维度的竞争激烈性。

  01

  需要交代的一个背景是,这次的名单是“真刀真枪”比出来的。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工信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被业内认为是“国家队”选拔赛,能在这场高手云集的对决中脱颖而出的,都代表了国内产业集群的最高水准。

  据了解,竞赛分为两场初赛和两场决赛。初赛共有44个集群胜出,其中,2019年94家参赛,24家胜出;2020年85家参赛,20家胜出。决赛共有25家胜出,第一批15家,第二批10家,最终结果这次同时公示。

  就分布来看,江苏和广东可以说是最大赢家,均有6个产业集群胜出;其次是浙江有3个;湖南、山东、四川、上海各2个;安徽、陕西各1个。

  具体到城市,深圳表现最突出,有4个产业集群入选。当然,其中有2家是和广州等城市一起入选;广州包括并列入选的有3个;上海、南京、成都均为2个(成都其中一个是和德阳一起入选);其他城市则分别只有1个。

  值得注意的是,入选的城市中,除了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也还有一些在制造业方面表现突出的普通地级市,比如,无锡、佛山、东莞、株洲、苏州、徐州、常州、温州、德阳等。

  从东西部的分布来看,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东西差距显而易见。中西部地区仅有湖南、安徽、陕西、四川,四个省份有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

  南北差异则表现得更明显。北方地区,只有山东、陕西两个省份有集群入列。

  最让人意外的是,京津冀区域集体缺席;作为制造业先发地区的东北也挂零。

  另外,在西部地区,工业实力突出的重庆没有产业集群入列。

  针对这些情况,需要补充两点。一是,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在初赛优胜者名单中,北京、天津、吉林、辽宁、等北方地区其实均有项目入围,但最终在决赛被淘汰。

  二是,既然是比赛,总得分出一二三名,而这次入选的基本是各个领域的“第一名”。所以,未入选的地区并不代表制造业实力就不行。更多还是因为,没有达到拔尖的程度。

  02

  与东北等老牌制造业基地整体缺席形成对比的是,入选名单中有几个制造业新兴城市值得关注。

  比如,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合肥市智能语音集群。

  众所周知,近几年长沙打响了“工程机械之都”的名号;而合肥更是被称为中国最牛风投 、最敢赌的城市,并在2020年顺利跨入GDP万亿俱乐部。

  它们的成功,制造业方面的突破可谓功不可没。这也足以说明,先进制造业对当前城市的重要性。

  当然,近几年各城市“退二进三”是一个大的趋势。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就统计了23座万亿GDP城市在2015到2020年间的第二产业变化情况。

  结果发现,2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过去5年间普遍下降。尤其是合肥、长沙、成都、天津、武汉下滑的比例超过了10个百分点。

5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表现相对稳定的则只有南通,苏州、无锡等。

  这是否说明制造业真的不重要了?答案显然不是。

  一方面,随着整体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第三产业占比逐年升高,这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像南通、苏州、无锡,这三个二产比重保持稳定的城市,均非省会城市,而它们在第三产业方面,本就要相对要滞后于省会城市,如此就自然拉高了二产的比重。

  还有一个因素必须注意,那就是尽管多数城市的二产占GDP比重出现下降,但它们的实际规模很可能是在扩大的。

  比如,成都2015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23.5亿元,到2020年,则提高到5418.5亿元——尽管这个时期,成都的二产比重降低了13.1个百分点。

500

  来源:搜狐城市

  再比如,深圳也曾一度因为部分制造业外迁,而引发产业空心化的担忧。但实际上,深圳的工业增加值与上海不相伯仲,稳居全国前二。

  这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便是那些二产比重明显降低的城市,其二产的真正实力依然不能低估。

  03

  能够进入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是对城市制造业实力的认证。而先进制造业越来越重要,谁在这个赛道有“国家队”队员,谁就能够确立赛道优势。

  但要指出的一点是,这次“比”的先进制造集群,不能忽视“集群”这个词。它除了突出的是某个产业的规模,也包括有一个完整的上下游产业分工合作的生态。

  此次入选的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成都市、德阳市高端能源装备集群等,从名字就能看出它们背后的跨区域合作色彩。

  也就说,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充分的产业、区域的合作基础上。长三角和珠三角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最大赢家,就在于它们的产业生态最丰富、协作程度最高,真正具备了集群的优势。

  相应的,京津冀、东北地区无一产业集群入列,一个重要的短板也恰恰就在这方面的不足。

  这也给当前城市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现实启示,那就是在城市群、都市圈时代,一定得注重利用好都市圈、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基础、禀赋等综合因素来发展产业集群。

  深圳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部分制造业外迁,之所以没有带来产业空心化,很大原因就在于它的制造业迁出,很多都流向了东莞、惠州等环深区域,也就是说仍在深圳辐射和产业合作的范围之内。

  此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说过,深圳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旁边有一个像东莞这样的高水平的工业区。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代,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方面都有较好基础的重庆和成都,能否加强优势互补,在向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转型上抱团突破,值得思考。

  若能成功破题,既能够缓解成渝产业同质化之弊,也能够助力成渝在制造业方面登上更高的舞台,为实现名副其实的经济“第四极”提供有力支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