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城最新首位度排名,到底哪些省会是一城独大

500

  文丨西部菌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的七普数据陆续公布。数据显示,过去十年的人口流动和增长,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分化。

  一方面,一些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被严重低估,增长幅度刷新外界想象。比如千万人口城市扩容,青岛、长沙、东莞入围,还诞生了新的两千万人口城市成都。

  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市不断膨胀的同时,中小城市的人口流失状况加剧。如四川内江、巴中和南充,过去十年的人口降幅都在50万人以上。

  毫无疑问,过去十年,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是人口竞争的主要赢家。那么,如果综合对比最新的经济和人口首位度,省会城市的虹吸指数高下如何?

  01

  过去这些年来,从沿海到内陆,多个省份提出了强省会战略,明确要做大做强省会城市。

  哪怕是首位度排名垫底的南京,被点名“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之后,也开始在江苏的支持下做大做强;GDP低于青岛的济南,也被山东扶持上位,参与竞争国家中心城市。

  而从人口数据看,强省会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体现在人口增长和流动层面。

  首先,省会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增幅基本上都是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不少省会的增量也超过全省的累计增量。

  比如安徽十年增长153万人,增幅为2.57%;而安徽省会合肥,十年增长191.2万人,增幅达到25.6%,增量、增幅都要高于全省。

  其次,27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人口首位度,在过去十年,无一例外地都迎来了增长。换句话说,省会城市的人口集中度,全都得到了提升。

500

  上图是“搜狐城市”整理的人口首位度十年对比(其中西宁为2019年数据)。可以发现,2010年,只有6个城市的人口首位度超过20%,但2020年就增长到10个,它们分别是:

  西宁(40.3%)、银川(39.7%)、长春(37.66%)、西安(32.77%)、哈尔滨(31.43%)、海口(28.5%)、成都(25.02%)、拉萨(23.79%)、武汉(21.34%)、沈阳(21.2%)。

  像杭州、合肥、太原、长沙、郑州,在十年前都不是省内的人口第一城,但十年之后都顺利逆袭成为第一城。

500

  浙江2010年六普数据

  其中杭州打败温州,合肥打败阜阳,太原打败运城、临汾,长沙打败衡阳和邵阳,郑州打败南阳和周口。

  而对比十年数据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是那些高首位度的强省会,在人口虹吸效应上越是表现突出。

  比如,银川十年来人口首位度增长了8个左右的百分点,长春增长了6%左右,成都增长了6%多,西安更是增长了超10%。

  这可以理解为强省会的路径依赖和惯性,它也说明,强省会带来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加了省会城市的人口吸引力。

  02

  衡量省会城市在省内的地位,经济首位度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只看经济首位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以湖南长沙为例,长沙2020年的GDP为12142.52亿元,全省占比为29.1%,算得上一个强省会了。

500

  来源:国民经略

  不过,长沙在全省的人口占比,实际上只有15.1%。湖南省内的衡阳、邵阳、永州、常德和岳阳,都是500万人+的城市,长沙的人口虹吸不是特别的显著,省会独大特征不明显。

  所以,评判是不是强省会,引入人口首位度会更加准确。

  2020年,经济首位度超过30%的省会城市,正好也有10个,分别是:

  长春(53.9%)、银川(50.1%)、西宁(45.7%)、西安(38.3%)、哈尔滨(37.8%)、成都(36.5%)、武汉(35.9%)、拉萨(35.6%)、海口(32.4%)、兰州(32%)。

  对比人口首位度数据可以发现,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基本上都要高于其人口首位度。

  比如长春贡献了全省超一半的GDP,但人口只有全省的37.66%;郑州的GDP全省占比为21.8%,不过1260万人的人口规模,只占到全省的12.7%。

  换句话说,省会城市普遍贡献了远超过人口占比的经济产值。这从侧面说明,省会城市的生产效率是相对较高的,规模经济效应突出,所以强省会流行不是没有道理。

  当然,对于强省会,至今并没有明确的数据定义。在西部菌看来,经济首位度超过30%,人口首位度超过20%,都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

  而对比经济、人口首位度指标,两项数据都超过的“双料城市”,一共有9个,分别是:

  长春、银川、西宁、西安、哈尔滨、成都、武汉、拉萨、海口。

  可以说,这几个城市的省会独大特征较为明显,它们集聚了大量人口,同时贡献了全省三成以上的经济产值,资源虹吸能力异常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首位度达到32%的兰州,人口占比只有17.4%,和郑州一样,两项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差值,这也是受产业结构、自然地理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03

  关于强省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可以参照另一组数据。

  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GDP增幅最高的10个城市,分别是贵阳、合肥、福州、成都、昆明、重庆、厦门、西安、海口和郑州。

  其中有8个是省会。成都、西安等,都是典型的强省会;经济首位度相对较低的福州、郑州等,近几年也得到了省一级的强省会战略加持。

500

  来源:国民经略

  所以综合这些数据看,强省会战略,并不是各大省市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反馈到了经济和人口数据上,体现为资源虹吸能力的不断提升。

  当然,省会城市的扩张不是无节制的。

  上述9个经济、人口首位度都较高的城市,基本都分布在中西部。而《求是》杂志发布的重要文章之前提出: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结合中西部地区省会独大的普遍现状来看,对大城市无限扩张的提醒,还是相当有针对性的。

  事实上,正如前面提到的,强省会战略有很强的路径惯性——过去十年来,人口首位度提升幅度较大的,恰恰是那些原本就首位度较高的省会城市。

  这意味着,强省会战略的进一步推行,会加速放大强者恒强的局面,省份内部的城市之间的经济落差会不断加剧,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

500

  来源:川观新闻

  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些中西部省份应该立即转变思路。“培育多个中心城市”,本身针对的就是那些有条件的省份。

  比如像四川,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七城都是副中心的竞争者,但每个城市规模和体量,都还难以挑大梁,现阶段要硬推一个经济副中心,也不太现实。

  所以,省会城市无度扩张不是好事,但扩张的极限到底在哪里,强省会战略的调整时机又在何时,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