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风格可兼收并蓄,人才培养多元化

【本文来自《新疆足协副主席孙继海:中国已经不是100多年前的中国》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外包肯定不好,会局限人才培养。例如你只提到新疆和东北,但广东足球也是有自己特色的。

不知你是否看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足球联赛,那时候地域特色非常鲜明,北方的高快组合,上海的海派足球,南方的南派足球等等都极具特色。而新疆的球员身体素质好,就可以学伊朗的足球风格。

即便是现在的中超联赛,打法也是非常多样化。2015年的时候,日本有人员来考察过中超联赛,其中一点就是他觉得我们的联赛多样化令人羡慕。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各队打法高度同质化,这个队和那个队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中超多样化,典型的如恒大的前场紧逼快速反击流,建业的五后卫大巴流(无贬义,建议凭借坚固的防守时常做出干翻强队的事,被称为“老中医,专治各种不服”),富力的狂战士流(要么你打死我,不然我打死你,猥琐防守?不存在的!),鲁能的高空轰炸,国安的传控等等,可以说任何一个教练、任何一名球员,都能在中超里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球队。

中国太大了,真是什么技术类型的足球人才都有,无论是传控还是防反,都有相应的人才能胜任,没必要放弃多样性寻求单一化。

我觉得,比起包给某个地区,不如鼓励各个地区去探索学习适合自己的足球道路。华南可以学西班牙的传控,新疆可以学伊朗的身体对抗,山东和东北可以学德国和英格兰,河南可以学意大利,上海可以学巴西...不需要再有全国统一学习一种足球风格的迷思。

可能有不少人认为,搞足球需要国家投很多钱,目前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地方用钱,足球不是显得那么紧迫。其实要搞,也未必需要国家投很多钱,给政策就行。可以学当年搞改开,在足球基础比较好的辽宁、广东、上海、山东、北京等地开创足球特区,寄语就像给当年深圳的一样:国家没有钱,你们去杀出一条血路!我相信中国足球是能够在市场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