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中美外交团队的表现,在各自国内都得到了首肯
观察者网:看来双方都没有白来。那么您如何看待双方各自内部对会议的评价?
金灿荣:双方的外交团队其实都得到了卓越的认可,这对以后的合作是有好处的。因为中美是大国,都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不支持外交,就得不到延续。
现在从自媒体看,中国网民对中国外交高级代表团的表态是比较满意的,美国那边呢也满意。
拜登总统的话是对国务卿布林肯“非常骄傲”,他很清楚地表达了美国的立场和原则,所以拜登也挺满意的。
两个外交团队的表现在各自国内都得到了首肯,反倒是对以后合作很好,因为这意味着国内的制约就少了,所以实际上是个好事。
观察者网:您认为杨洁篪为什么会说“没有想到美方会做出有违外交礼仪的这种行为”,他在发言中也提到美方“没有资格”那一句话,为什么这次美方的一些行为会比较反常?拜登手下的团队应该是非常有经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金灿荣:我理解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就是美国国内民众对华的态度不好,大概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中国是敌人,三分之二的人对中国态度很负面。
而在政治圈里面,反华好像成了政治正确,所以为了让以后的对话显得比较有成果,民主党人就必须得先示强,让国内放心,让批评者无从着手。
再一个,民主党一贯想通过盟友、国际规则、意识形态来获得某种战略优势。所以在中美对话以前,他们先做了一些外交动作。
布林肯跟奥斯汀跑到日本、韩国搞2+2对话。美日还搞了一个联合声明,有点不太客气,点了中国的名。
美韩2+2上,美国也是骂中国的,但是韩国还可以,不选边站。可美日确实让我们不满意。
完了以后布林肯回去跟我们对话,但是奥斯汀又继续跑到印度去了。所以站在中国的角度,你在前面拉帮结派是不太友好的。
更重要的是,17号他们又对我们14个人大副委员长,还有其他另外10个人加以制裁,所以对他们这些动作中方就不太满意。
当然从美国国内政治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民主党一向就被认为在外交上偏软弱,所以他就要做一点示强的动作。
另外就是外交上具体的做法也有问题。比如说他发言的时候,很多话题涉及中国内政。这也是触发我们的红线的。
可能还有一个技术性问题。这两个人资历还是比较弱的,布林肯50岁多一点,苏利文要更年轻一点,而我们的两位外交官是非常资深的。
杨洁篪主任、政治局委员是1950年的,他是老虎,王毅外长1953年的。而美国的一个四十几、一个五十几,还挺嫩的,上来就教训……所以就有问题。
中国的内政问题,你私下关门建议建议也可以的,当着记者的面宣讲一通,挺不符合中国文化的,是吧?而且是两个资浅外交官,居然还对两个资深外交官居高临下……
所以前面的小动作加上当时对话又不得体,中方加以一定的反制很正常。
最后还有很具体的一句话,什么“美国将凭着实力地位来跟中国打交道”,这个是有点威胁意味的。所以杨主任就做出了相对比较强硬的反应,明确这个东西对中国人无效。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 金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