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三杰,郭富城演技最差?
本文授权转自公众号:玩儿电影(ID:wan2movie)
作者:李啸天、林檎
今年国庆档最大赢家非《无双》莫属。
从10月2日开始逆袭,到今天长假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这部港味浓郁的电影,一直都稳居日票房榜的冠军之位。
目前上映9天票房突破7亿+,评分也很好看。
微博大V推荐度85%,猫眼电影实时票房7.05亿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无双》,今年最好的香港电影”,基本认可了它在港片日渐衰微的当下(今年)所展现出来的力量。
也否定了很多人因为想太多,自己把自己烧脑了的所谓幕后boss是阮文的想法。(戳右可看→张静初是《无双》唯一的败笔?)
甚至通过幕后信息的推送,也让大家都知道了周润发之于《无双》的意义。(戳右可看→“我要拍的就是周润发啊”)
反倒是身为《无双》“三杰”之一的郭富城,寂寂无闻就像他在电影饰演的李问一样——
既没有导演的特别情怀所在,也没有观众+粉丝的大脑洞支持,虽然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亲历者,但就是很平淡...
怎么看,都有点惨啊。
人家明明怂得辣么可爱,而且还是拿下过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影帝之位的郭富城哎,他演技真有那么不好吗?
被发哥教育到一愣一愣的
严格来说,《无双》并不没有那么好,只是因为同期的其它对手都比较弱,衬得它很优秀了。
而且,今年的“十一国庆档”相对冷清,下跌趋势明显。截止至今日粗报票房20亿,与去年同期的25.47亿相比暴跌21.4%。
没有一部影片迈过10亿大关!
所以,尽管《无双》是今年国庆档的大赢家,但它仍不算真正的“爆款”,担不起“救市之作”的名头。
不得不说,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将《无双》捧得过高了,有些不可承受之重了。
比如,有人将《无双》比作香港的《搏击俱乐部》...
大卫·芬奇的《搏击俱乐部》是通过一个疑似精神分裂的故事,折射出了美国中产阶级逼仄局促的生活,一代青年的游离状态。
反映的是当时美国的社会大环境,满满的微言大义。而《无双》呢,顶多就是一个精彩的警匪片,暗含了一些香港电影人的思绪。
即便是港片中常见的对人性的拷问,它也不比不上当年的《无间道》。(后者讲得是长时间卧底行为对人格的扭曲,让人异化,如同身在炼狱)
《无间道》
作为一个“困兽犹斗”的故事,《无双》更接近杜琪峰的《毒战》。
无论是制作水准,还是故事的精彩程度,两者都差不太多。
可当年的《毒战》都不是什么救市之作,《无双》当然也不可能是了。
《毒战》
但是,《无双》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地方,别人比不上的——在于庄文强构思了好多年的这个故事,并为这个故事写出了一个还算经得起推敲的剧本。
有了这个“好故事”,就能让《无双》脱颖而出。(毕竟其他对手还停留在故事都讲不好的阶段...)
于是,这部电影的戏眼部分是周润发的“小马哥”附体,80年代英豪行为再现。而故事的骨架和搭建则是郭富城来完成的。(张静初负责结局,之前已经说过啦)
也就是说,没有这个两面派的郭富城,周润发的狂傲自大,嚣张聪明就没办法体现出来了。
因为他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无间道》里的刘德华、梁朝伟,《寒战》里的郭富城、梁家辉一样。
谁也离不开谁。
作为四大天王里演艺事业起步最晚的人,郭富城在2000年开始将事业重心挪到电影时,刘德华正好凭借《暗战》拿下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之位。
虽然城城起步晚,但他学得快,还特别能豁的出去。
仅仅5年之后,郭富城就先后凭借《三岔口》和《父子》连庄了台湾金马奖的两届影帝之位。
上《三岔口》下《父子》
身为香港“四大天王”中个头最矮的一位,郭富城最早从伴舞起步,逐步从舞台边缘走向舞台中央,因一个摩托车的广告而迅速走红。
然后又由小舞台走向大银幕,逐渐成了香港文娱届的中坚力量。
作为四大天王里最劲歌热舞的那一位,因为和时尚潮流靠得太近,郭富城也险些一度被边缘化,尤其是新生代如谢霆锋、余文乐等越来越猛的时候。
后来转战演艺事业后,他也因为总演一些《浪漫樱花》之类的速食偶像商业电影,而被认为没有演技,当不了演员。
甚至,在他正当红的90年代,港片发展最红火的黄金时代,属于郭富城的代表作,依然是无。
年轻正当红的郭富城
等到郭富城开始有了危机意识,打算好好拍电影的时候,港片没落期到来。
相当于“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完美错过黄金时代。
直到2004年,郭富城才出演了杜琪峰的《柔道龙虎榜》,终于算是拥有了一部能让人记得住的影片。
也算是为他打开了一道演技之门。
《柔道龙虎榜》
接下来,属于郭富城的时代来了。
2005年,一部并不算太精彩的《三岔口》,把郭富城送上了金马奖影帝的宝座。
这座奖杯无疑给了郭富城莫大的自信。
紧接着在2006年,他又凭借谭家明执导的《父子》成为金马奖历史上第二位能够蝉联影帝的演员之一。
也正是通过《父子》,郭富城彻底放下了偶像包袱,不畏形象的转变,开始深入研究角色,奉献出了令人信服的表现。
这一习惯,一直被保留到了现在,《无双》中也能看到。
《父子》
略微可惜的是,虽然在那一年的香港金像奖上,郭天王在各种赔率榜上一直领先,但最终却爆出了黑马,被《我要成名》的刘青云意外胜出。
这之后,郭富城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求金之旅。
他在这段时间拼命接戏,尽是一些不顾形象,不顾偶像风范的角色,出入于《C+侦探》《白银帝国》《最爱》《浮城大亨》《寒战》《全民目击》《道士下山》《西游记》系列等电影之中。
不管是商业的,还是文艺的;不管是纯香港制造的,还是内地大导演的作品,几乎每一次,郭富城的人物形象都充满了变化。
从私家侦探到清朝商人,从山区老农到高级警官,从民国大侠到古典名著中的牛魔王...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凭借着这张俏脸而得到大众的芳心的。
不然,他就不会在和章子怡合作的《最爱》中“本色演出”了。
这个所谓的“本色演出”虽然是网友们的一句玩笑话,但仔细想想也算是一种夸奖吧。
从流行天王到本色农民,郭富城都能把握住。
《最爱》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地踏踏实实,终于等到《踏雪寻梅》为他赢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之位。
这个初看起来好像和他的侦探系列没什么区别的警官形象,其实相当的稳,所有的情绪都在压抑中推进,眉眼之间都能感受到暗藏的火山即将喷发。
这一点和《无双》里郭富城饰演的李问也非常相似。
在《无双》里,他也是没有一丝耍酷的样子,而是巧妙圆润地出入于李问与“画家”两个角色之中,不留一丝缝隙,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所以,即使要说他“演技最差”,对比也只能是同剧组的周润发和张静初,而不是其他人...
《无双》
虽然庄文强写出了一个故事性极强的好剧本,但成也剧本,败也剧本。
之前讨论张静初的时候,我们就说过,庄文强的故事不是活扣故事,而是死扣,不存在那么多的幻想空间。
即使有,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也将这些可能给覆盖了。而覆盖这些可能的最关键一点,就是演员。
张静初可以是画家阮文,也可以是秀清,但绝对不是幕后玩家阮文。
郭富城可以是李问,也可以是画家,但绝对不是幕后玩家阮文的马仔...
因为只有李问这个角色的分裂性才是电影的重点,而不是所谓的幕后boss是谁。
导演和编剧都没有说出来的东西,那就不是电影的本意。
如果单论起郭富城的表现,前期犯怂,后期发狠的两种状态,就已经非常好的完成了庄文强给出的人物设定,你能够清晰地看清楚两个人之间的变化。
只是最后留给李问(or画家)的时间没有那么多,所以才导致了枭雄派的李问没有了足够的发挥空间。
这是剧本留下的空间不足,而不是演员的问题。
根据庄文强的设定,李问与“画家”是同一个人,他曾经挣扎在艺术届的最底层,一无所获,只能意淫隔壁邻居,并看着邻居女画家一点点走向成功。
当他开始有目的地去制造美钞假币,才发现这是一条不归路。
“画家”的一面是他走向堕落的一面,而李问的一面,则是他残存的善良。
善良与邪恶也曾经搏斗过,甚至善良还曾在某些瞬间占据上风,但总体上还是邪恶的一面胜出。
因此,一个假钞大王诞生了。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对于发哥来说,他所饰演的画家,其实就是一个昆汀式的人物,像极了《低俗小说》中的塞缪尔·杰克逊。
前一分钟还能笑逐颜开地谈事情,下一分钟就开始暴走,性格转换在刹那间完成。
如此的人性大合大开,香港演员中除了梁家辉,也就只有周润发可以拿捏得更好了。
只是可惜剧本的反转设计,让周润发并没有做到这种收放自如。
发哥只演出了“画家”偏神经质的一面,而不是万事尽在掌控之中的迷之自信,尤其是最后的反转,更是一点空间都没有了,完全就是为了快速完成任务。
总体来说,这个形象还是偏单一了一些。
郭富城也存在这个问题。
在反转之前,李问的整体形象是懦弱的技术男,他知道自己做的事不好,心存善良又无力挽救,一直在挣扎。
可惜反转之后,大家才知道他所谓的善良只不过是一种伪装,并非真实面目。
虽然一句“不如我们爱得真一点”直接就把李问的枭雄形象提了起来,但这个时候,整部影片马上就要结束了,留给郭天王施展演技的时间与空间都不多了。
这也就导致部分观众虎头蛇尾的感觉开始浓厚。
虽然有缺憾,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看到了郭富城的进步和稳。
即使新意不够,还是值得表扬一下的。
拿下了好几座华语影坛重量级影帝奖座的郭富城,演技没有那么差啦,大家都很符合庄文强给出的人物设定。
【本文由“玩儿电影”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