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问题的多角度观察

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多数人有用还是英语对多数人有用?前者大学才学,后者幼儿园就有教的。

2.有些人将“反对中小学把英语作为主课”的人定为极端排外,那“反对中小学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主课”的人会被这些人定为什么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1.中国近现代能成功的知识分子,都是先中后西,没有从幼儿园(私塾)就学英语的。

2.周恩来等伟大人物的外语大多数都是在留洋前一两年才学的,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国外学习先进理论

3.中国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即使学,也大多数学的是俄语和法语而不是英语

4.学外语留洋的知识分子很多都“飘”了,比如王明

5.社会主义在西欧和俄国相继失败,在中国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古籍里有“大同社会”的追求,这是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独特的契合点。人们能在英国人或者美国人的书里面找到“大同社会”吗?

从现实的角度看

1.应试英语、实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虽然都是英语,但并不是一个东西。四六级高分的可能没法流利对话,也看不懂专业文献。和一般的外国人交流要用的实用英语可能几百句背完就够了完全不需要学几年十几年。至于专业英语那更是要到本科以后才能确定哪些要学哪些不要学。即使是应试英语,中学开始刷题,120分拿个九十左右不是问题。(笔者江苏学渣,高一120分只考五十几,高二刷题背单词,120分能考八十几)

2.翻译是一种专业技术,一般的英语学习并不能有效吸收国外文献的内容。同样的一篇英文,高水平且有技术背景的专业翻译翻出来的,和一般人翻译出来的完全不是一个效果甚至可能根本连结构都不一样。很多时候,读一本高水平的译著比普通人自己去读原著效果更好,因为经过了比普通人水平高很多的译者的二次创作。

3.即使是专业部分,有一些专业,比如笔者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世界最先进的就在中国。不是中国的理论家要学英文,而是国外的理论家要学中文。而且随着中国的科技进步和路径创新,未来这样情况的专业会越来越多。

4.笔者英文可以流利对话,但如果在国内碰见外国人,说不说英语看心情。在中国说中文这叫入乡随俗,外国人去饺子店难不成店主还要专门为他把醋换成番茄酱?

最后说一句,中国涵盖了自奴隶制到公有制以来的一切所有制(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涵盖了多国混战(春秋)、一超(秦)多强、三足鼎立(三国)等类型的国际关系;涵盖了君主立宪(康梁)、总统制(孙中山)、邦联割据(军阀割据)、一党下的两党合作制(第一次国共合作)、两党制(第二次国共合作)、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中国)等类型的国内政治。只要能运用好中国历史的资源,人文社科完全是可以超越欧美的。倒是很多没读中国历史就先学外国历史的,学跑偏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