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几年的拼搏放到一生中去,一生永远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实际上,真的没那么累
【本文来自《“在美年入5万刀比中国年入50万活得轻松”,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只适用部分人群》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别跟我这儿装
有美国人的心态别说五十万就是五万一年你也轻松。
我的心态和绝大部分的国人不太一样。
毕业后根本没想着找个好工作然后娶妻生子,只是想着现在年轻,要多学习一些,所以第一份工作就在这家国企做了五年,这五年了一起入职的很多人买了房子有了孩子,我却依然孑然一身,虽然工资和他们的都差不多,三五千左右(2000年)但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的负担,而他们却觉得我是不靠谱。
五年后,我换了一份工作,在一家日企,工作半年后,工资涨了三倍多,但我还是没去搞什么谈婚论嫁,而是利用这三年的机会几乎是换了一个行业地重新学了一遍。
零四年,我已经是三十出头了,依然是孑然一身,但有了些存款,开始自己做事情,只是第一次做经验欠缺亏得一塌糊涂,除了那年刚认识的一个刚满二十的小女孩一直陪着我就没人说一句支持的话,有的只是冷嘲热讽。
好在是一年后转亏为盈,但我也是就此收手,因为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这样做自己的所谓企业,于是想着空闲上两年,陪着那个小女孩东游西逛,没想到一逛就是八年。
八年里也是尝试了做一些别的行业,可心态已经彻底野了,虽然收入还可以,但始终安不下心老老实实地做,而她也是逐渐和我的思维差不多,看着存款足够在晚年后去个郊区买套独门独院的小院子,就再也不说什么买房的事情,一般就是这个地方住两年,那个地方住两年,搬家也很简单,因为每次都是简装,除了少数的家电之外没什么别的东西,找个搬家公司一天就收拾完毕,搬一次家就等于是做一次家里的大清扫,也是很有意思的。
前几年有了孩子,这才安分下来做事情,可在一切都按部就班顺顺利利时,去年的疫情闹得也是亏了不少,一年下来纯收入只有不到三万块,因为不好动老本,我们都是赚多少看着花的,所以就有些拮据了。
可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没有随大流的去报什么补习班,也不是彻底的放养不管,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就常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带着孩子坐高铁去上海去北京去西安,还每年去一次新疆探亲,周末时也带孩子去图书馆的少儿馆玩耍,去游乐场打架,去动物园和海洋馆看演出,平时他看的电视都是我给选的,什么黑猫警长葫芦娃之类的,冰雪奇缘各类总动员之类的,每次看都陪着他看,这段时间因为喜欢上了爱莎公主,不知为何非要看英语原版的,然后自己叽里呱啦的开始学习英语,我就给他下了一个叽里呱啦自己每天抱着平板学外语,不用去说他,他自己都很准时的每天至少学一个小时。
所以这一年虽然收入大幅度减少了,可因为疫情的缘故,也出不了远门,所以花销也是减少了不少,因为别人家的花销中孩子的教育是大头,而我们这方面真的寥寥无几,在吃穿用度上再减减,一个月也花不了几个钱,而且不觉得生活水准降低了多少——其实就是一年没有添新衣服,一年没有去下馆子,一年没怎么出去玩!
至于未来,没想着他去追求什么名校,也没想着以后去什么大公司,而是希望他自己能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是去当兵驻守边关,还是做勘探满世界乱跑,其实我们都不是很介意,只是希望他自己以后的生活能充实,能有意义,至于结婚生子,这个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不会去介入的。
所以,一年五万的收入,我们一家能比绝大部分收入五十万的过的要轻松惬意很多。
而今年社会开始复苏,我们一家的年收入可不止五万,就是孩子他妈都远超这个数字,而在这样的现状下,孩子他妈妈利用空闲时间多的条件参加了自考,现在每天只要不忙就是拿着书在苦读,这也无形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
我们家的电视几乎一开一天,是个投影,用的聚光幕布,除了晚上一家人一起看个片子之外,其他时间不是放央视的新闻(做饭吃饭的时候),就是放各种风光或者大自然的纪录片,尤其是BBC的纪录片,孩子很喜欢看,虽然是外语的,但也利用了这些机会,在没有任何人的督促下学了不少单次,认识了不少未见过的事务。
等孩子十八了,也许我们就会去莱西、去胶州,去日照,反正青岛周围很多风景不错空气不错的地方,房子也很便宜,而且都是网购,青岛的地铁线路也是铺的非常大,不会和在市区生活有多大的区别,尤其是那时年纪也大了,安静是最好的选择。
……
总结下来,毕业后想的不是买房结婚,而是给自己继续充能,婚姻上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是找一个情投意合的伴侣,你会发现,生活的负担真的不大,而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把几年的拼搏放到一生中去,一生永远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实际上,真的没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