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作者 / 坦克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单日大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跌落。虽然有所谓75%上座率的限制,但是由于影院数、银幕数的增加,以及社交媒体口碑传播速度相较前两年进一步下沉加快,导致春节档七部影片在公映十天左右,就已经释放了超过80%以上的票房。通过今年春节档单日票房与2018、2019年的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今年春节档首日拥有着高达16.9亿的超高势能,但是后续走势并不算太好,同期水平已经落后于2018年。500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如果说,2018年、2019年春节档后2-3周还有《黑豹》《阿丽塔:战斗天使》等6亿+量级好莱坞大片,以及《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绿皮书》等高口碑批片可以助燃市场,那么今年在春节档之后能够拥有3亿+量级的影片真的少之又少。可以预料,从下周一开始,工作日大盘将重新跌破亿元大关,甚至距离单日大盘不足5000万的日子也不算远了。紧随春节档之后到来的冷档期,比我们预料的又早到了一些。500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大档期前后静悄悄春节档票房大爆,这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被行业外媒体报道最为频繁的阶段,人们看到的多是热门档期到来时,大盘的整体向上爆发,以及影院门前观众的络绎不绝。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当工作日大盘跌至5000万以下时,大多数影院的单日票房营业额甚至会不足1万元,难以度日。而对于三四线的非核心地段影城,冷档期阶段的单日票房营业额甚至会跌破1000元,别说房租,票房分账连员工工资和水电费都没办法覆盖到。在大档期之前和之后,都会经历一段冷档期,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内地影市的“标配”。例如春节档之前的1月和春节档之后的3、4月。暑期档到来之前的6月中上旬、夹在暑期档和国庆档之间的9月,贺岁档来临之前的11月,都是内地传统的冷档期。冷档期是夹在两个大档期中间的较短时间。春节前的“春运档”,夹在贺岁档与春节档之间。而9月的“开学节”,则夹在暑期档与国庆之间。为什么冷档期多发生在大档期前后呢?因为在大档期之前1-2周上映的影片,会被随后到来的大档期片海腰斩排片。而在大档期之后的影片,也害怕观众短期内的观影热情已经被大档期消耗殆尽,观影积极性在冷档期并不强烈。也正因此,过山车式的影市波动,也早在近几年成为常态。春节、暑期、国庆、贺岁等节假日档期票房将占据全年票房超过60%,而单日票房不到5000万的天数,也已经逼近了50天。500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由此也就造成了非节假日档期冷不冷完全“靠天吃饭”的状态,而今年因多种原因,这种冷热不均的市场问题相比以往也更加严峻。500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冷档期年年有,今年最严重纵观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最近十几年,已经从2003年的10.8亿,增长到2019年的接近650亿。16年整整60倍的增长,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非常罕见的。然而也正因此,也造成了电影市场的诸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档期的冷热不均就是目前在市场层面最大的危机。而今年的冷档期,或许比以往更多一些。500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首先,因为疫情原因,好莱坞分账片的数量被大幅缩减。伴随着多部影片的撤档,今年1-4月仅有华纳的《猫和老鼠》、迪士尼的《寻龙传说》以及传奇的《哥斯拉大战金刚》三部影片即将在内地公映。而换做是往年,这可能仅仅是之前一个月内公映的数量。而放眼未来,已经经过多次延档的《黑寡妇》《速度与激情9》《007:无暇赴死》依然无法保证按时上映。放在平时,好莱坞大片是冷档期的绝对中间力量,不少月份进口片票房占比甚至能够贡献80%以上。其次,批片难寻爆款。如果说2018年还是有《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奇迹男孩》《龙猫》,2019年还有《千与千寻》《绿皮书》《何以为家》《调音师》等批片爆款相继出现。那么从2020年开始,买断批片在内地正式进入严寒期。另外,由于去年12月某部批片的引进事故,也造成了后续多部批片的过审难问题。包括《鬼灭之刃》在内的多部有望在3月公映的影片,目前都没有了后续的引进消息。原本撑起批片绝对份额的日本动画批片也面临着市场压缩,多部影片排队过审,也造成了档期错过了最佳上映日期,最终票房预期也并不被看好。此外,中印冲突余波未平,至少在半年内还不会有印度批片引进。而韩国方面则刚刚有解禁的苗头,等到第一部至少还需要2-3个月的时间。整个买断批片市场,仍然在艰苦等待下一部爆款的到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即便没有好莱坞来争抢市场,依然没有国产片愿意来分蛋糕。500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为什么国产片还不定档?在今年的特殊环境下,国产片的定档意愿越来越低。首先是目前疫情的不确定性依旧太高,国产片因此也针对性的选择压缩了宣发周期,可能直到档期明朗之后,才会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宣发。因此预估准备定档在3-4月的国产片的定档窗口期,或许也会被相应的压缩。另一大原因,也是对于3、4月冷档期的担心。昨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要求各大高校依旧需要保持校园管控,采取封校处理。这对于3、4月的票房大盘也注定会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再加上片源的稀少,3、4月冷档期的单日票房大盘甚至还会复制去年11月的惨状。不可否认,大档期前的冷档期,的确不适合所有影片。即便拥有较高的口碑,当大档期正式降临,还是会对该片的排片产生压倒性的影响,这对于目标是10亿+的影片的确会产生较高的影响。除非大档期的影片口碑全部不如预期,但在目前品控已经逐渐趋于稳定的内地影市几率较小。而对于拥有高投资的国产片商,对影片的档期选择因此倾向保守,尽量避免因档期而“背锅”。定在大盘较高的热档期,往往会觉得高额大盘可以带动自身,这种定档思维结果导致了目前国产影片的档期分布不均。500春节档大爆,但三四月寒潮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大档期前静悄悄,但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电影市场,不应该有一天是浪费的。目前重点国产片再来3月或许已经来不及,及时定档清明以及4月中旬才是最重要的。传统“冷档期”依旧需要国产片拥有足够的定档勇气。从冷档期最重要的三个成功案例来看,冷档期优秀的国产片已经具有和好莱坞分账大片对抗的资本,《无问西东》干掉了《勇敢者游戏》、《无名之辈》逆袭了《神奇动物2》、就连《超时空同居》都在520当天单日票房超过了同期的《复联3》。近几年随着国产电影受众的不断下沉,国产影片早已拥有了凭借类型、口碑优势,和好莱坞分账片同档期竞争的能力,现如今连好莱坞都稀缺了,国产片更应该扛起这个大旗,用更多的腰部影片填补这个空白。可以说,冷档期国产片如果卖的好,即便没有法定节假日加成,拥有6-8亿的体量完全没问题,这已经是春节档影片4-5名的成绩了。再热的档,没有强片,它也会变成冷档;再冷的档,放进热片,它就会变成热档。正如2017年春节档、2018年国庆档,因为多部影片口碑的不如意导致档期大盘下跌一样。国产片无需迷信档期,合理的档期对影片会有一个强大的助力,这个档期,有可能是传统的热档,也可能是所谓的冷档。救救三四月冷档期吧,别让中小体量国产片又错过一个黄金档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