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参谋长:中国若“勾结”巴基斯坦打印,将“失去大义”!
年前谈及F-15EX首飞时,曾经提到它的模型等宣传资料,很可能会在今年印度航展(2月3日-7日举行)上亮相。然而在此次航展上,F-15EX并没有太多曝光度,印度媒体基本都围着那些个挂载效果倒是要向F-15EX看齐的LCA发展型模型,以及印度版“无人僚机”转悠——当然也不能冷落了自家高官,印度空军参谋长巴达乌里亚在航展上就接受了包括《印度报》在内的多家印媒提问。
▲见诸于中文媒体报道的,主要是巴达乌里亚谈歼-20与“阵风”这段,以及宣布通过LCA的服役止住了其战斗机中队数量下滑趋势云云——他本人当年正是LCA的首席试飞员
不过在后续问答中,去年10月还放话“印度空军随时准备面对两线战争”的巴达乌里亚却表示:“在我看来,如果他们(指中国)启动勾结巴基斯坦的计划以针对印度,将导致其自身‘失去大义’(原文moral authority,直译为“道德权威”)。作为交战国,如果你需要另一国家协助才能威胁某个国家,就会暴露自身的缺陷。我们(指印度)需要做好准备,在某些情况下中巴这种勾结关系可能会形成。”
▲这两天咱们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印军的卑劣行径,印军高官口中的“大义”更是显得无比滑稽
可能是因为《印度报》记者的原问题是直指“中巴是否会在对印冲突中勾结”,巴达乌里亚话锋又一转,“但是我认为,我们并不会在冲突一开始就面临敌国勾结的情况——尤其是对方是中国的前提下。”看来巴达乌里亚的言下之意是,如果与印度发生冲突的是巴基斯坦,那么印度面临所谓“敌国勾结”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如果他确实是这个意思,倒也有其合理性:在中印冲突中,实力上占据优势的我方主动把巴基斯坦扯进来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但如果爆发冲突的是印巴两国,一旦冲突升级到巴基斯坦独木难支的情况,那么寻求中国的帮助几乎是必然的——就像小说《国家意志》的设定那样。
▲2020年12月,在巴基斯坦伯拉利空军基地参加“雄鹰-Ⅸ”联训的我军歼-11BS、歼-10C和运-20
在采访中,巴达乌里亚还进一步解释了“敌国勾结”,称这种威胁也会在幕后起着作用:“他们(巴基斯坦)在电子、保障方面,以及对西方战术的理解,还有从美国学到的一切,都会为中国所用。”通过中巴空军“雄鹰”系列联训的宣传报道,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对西方战术的理解,还有从美国学到的一切”正逐渐为人所知,也被认为是人民空军近年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助力之一;那么在“电子、保障方面”,巴空军的亮点又在何处,为何被巴达乌里亚放在前面说呢?
▲巴达乌里亚的对手——今年59岁的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安瓦尔·汗,从歼-6时代一直飞到了最新的“枭龙”双座型JF-17B,颇有几分“老萨米”的感觉
电子(原文为electronics):巴基斯坦空军虽无专用电子战飞机,但其预警机已有一定装备规模(6架瑞典制“爱立眼”和4架中国制ZDK-03),并在2019年3月的印巴空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5月从训练司令部的位置上接任空军副参谋长,并于同年9月升任空军参谋长的巴达乌里亚,那自然是深有体会。
除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之外,巴基斯坦空军预警机平时的组训使用也很有特点,这一点施佬曾经说过,这里就不过多重复了。另外,这些预警机还积极参加了与土耳其、新加坡等国空军进行的联合演习,不仅了解了这些国家空军的训练动态,也总结经验用于提升自身战斗力。而这种提升,最终又在中巴联训中为我们所感受到。
▲2013年参加巴土空军“印度河毒蛇”联训的巴基斯坦空军“爱立眼”预警机和F-16战斗机,左侧是土耳其空军的F-16
保障(原文为support):受人力财力影响,优质保障资源相对有限的巴基斯坦空军,外场保障人员较少,在日常维护保养方面往往不太“讲究”,例如战机起落架因长期不擦拭、导致蚊虫尸体等污物在其表面一层层堆积的情况就不算少见。装备来源庞杂的巴空军,之所以能够在维持正常战备训练的同时,事故率并未居高不下,关键是其以高效的“大内场保障”为核心的航空装备质量控制体系。
▲巴空军基地及下属各联队、中队的编制关系与职能特点
有过前往巴基斯坦参加“雄鹰”联训经历的我军地勤官兵,普遍对巴空军基地的“内场核心”工程联队的修理能力印象深刻。如其飞机工程中队可完成机载设备的“板级修理”,以及发动机轴承、叶片和涡轮盘的维修更换工作;其地面工程中队也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即使是迎接此前他们没有保障过的我军先进机型时,也能通过在短时间内加工各类转换接头,使得基地具备对陌生机型的基本保障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也的确非常重要
让这种能力经得起考验的一大关键,是一套铁面无私的质量监督体系。比如除了各工程中队均有专职质量控制人员(这类人员均为从事保障工作15年以上的老兵,经专门培训后上岗)之外,巴空军各基地均有直属的质量监督中队(40-50人),该中队直接对基地司令负责,与工程联队不发生关系,权力非常大,负责基地内涉及飞行保障、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安全问题查处、人员技术资质考核/复核等工作。
▲巴基斯坦空军的“幻影”机队能够使用长达50年之久,从飞机使用中质量控制部门对常见问题的统计分析与制定预防措施,到飞机修理中质量检查小组的多重把关,都是严格贯彻规章制度的成果
有质量过硬的工程联队托底,巴空军飞行中队编制内的地勤军官和军士长(一般10人左右)作为骨干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而他们的下属——从空军士官训练基地毕业不久的年轻士官,也能在相对良性、从易到难的工作环境中成长起来,保持飞行保障力量的后继有人。对于一个各方面资源有限的小国空军来说,这是个非常不简单的成就。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空军也是我们了解美式空军训练建设和保障模式的重要窗口
所以,作为巴空军的老对手印度空军的现任参谋长,还是一名飞过26个机型、共4250小时的资深飞行员,巴达乌里亚虽然在面对媒体谈及中巴空军的合作时,仍难免要说些“失去大义”之类吸引眼球的惊人之语;但在具体看待所谓“中巴勾结”对中国空军的帮助时,他选择把“电子和保障”放在“巴空军飞行员对西方战术的理解和在美国学习的经验”之前,可见其眼光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上图为2016年“雄鹰-Ⅴ”联训中,低空通场的我军苏-30编队,下图为2017年“雄鹰-VI”联训中的中巴混合编队。通过混编混训等模式,两国空军在“雄鹰”系列中仍然保持着“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态势
印度军事新闻的特性,加上其高官常为舆论造势而多发惊人之语,在媒体的渲染之下,客观上反而对他们的真实想法起到了一定的“伪装”效果。因此,相比诸如“印度专家称歼-20像一架客机”那类娱乐性报道,这类有意无意间的“吐真言”,对于我们更好地认清敌人的真面目——奇葩有时并不代表愚蠢——往往会更有价值。
印度人在自身词汇或价值观的层面上根本就不存在“大义“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