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圈子文学离人民的文学渐行渐远
近期,批浅浅浅诗的的多了起来,如同洪水一下把一个贾浅浅推向风口浪尖。其实,要不是网络上的热闹,一般的人根本不知道贾浅浅其人,现在好了,贾浅浅红了,浅浅诗关注的人多了。
在抨击的许多言论中,最引起反响的莫过“二代”一词。二代在当下社会是一个现象,其实就是一个圈子——亲缘、情缘形成的圈子。他们利用手上的权利,自利自肥,决不外流。他们吃香喝辣,他们钵满盆满,外人是只能看着流口水,看得心庠庠。不住地在问:我也可以,我未必比他们差。这,怎么轮不上我呢?是的,轮不上你。因为你不是圈子的人。
刊物(包括一些报纸副刊)登出投稿邮址未必是真的,或者根本没有投稿邮址。人家有圈子么,你发我的,我发你的,互利互肥,不亦乐乎。至人民的文学,对不起,网络上有代为发表的广告,找他们,给钱。当然,网络上也有“人民的文学”,一般的,你发表好来,多多益善,没钱。至于签约的,有赚大钱的,千万元钱呢?凤毛麟角,更多的是诱引效应,而广大文学的人民,码字啊,为了日更五千字,为那与法定稿酬不相符的能几个角子,奋笔疾书,呕心沥血,有的甚至猝死案前,为文学而淒然就义。幸存者,为了有点米,仍在前扑后继,什么网规呀,形势呀,几十万的字说没就没了,有时连网页也直接关闭……肆意啊。为什么这样?因为你不是圈子里的人。人家网络主月结多少千万元,多少亿元的,你什么东西?文学爱好者?乞丐一个或者说“垃圾制造者”!爷指缝里漏两粒米,算是大恩大德了。
现在有人批浅浅诗了,说屎尿诗的有,还说其它的……可人家是堂而皇之的出版物吧?人家还有那么多文学上的头衔,光环照人哪。这是圈子文化的灰色幽默,广大爱好文学的人民对这种离人民的文学渐行渐远的怪相,连笑的心情也没有,因为是他圈子里的事,别人挨不上边,跟着瞎起哄没意思。
圈子文学对中国文学是一种伤害,这些年奖项多,头衔多,都是名人,出了多少让大家脍炙人口的作品?倒不是念旧,也非褒扬,八个样板戏,无论思想性,艺术性,现在有几部可与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