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响「平地一声雷」对国民党凶吉难料
曾是由国民党内一群青壮年精英组成的「新国民党连线」,宣布脱离国民党,另行成立新党,并初战告捷,在「立委」选举中拿下一百二十二万票,二十二个议席,成为当时具有关键影响力的第三大党,声势浩大,自称为「平地一声雷」。
昨日,又爆「平地一声雷」。不过,不再是甚么人脱离国民党宣告成立新的政党,而是已经没落的新党的第一任召集人,被称为「政治金童」的赵少康,宣布重返国民党,并希望能参选党主席,以推动改造国民党,让国民党浴火重生。此消息公布后,当即震撼台湾政坛,说是「平地一声雷」并不为过。
赵少康当早在说明会表示,他已经向国民党提交恢复党籍申请。而自己愿意重返政坛的原因,除了韩国瑜自去年九月起「锲而不舍」的劝说,还有不满民进党一党独大以及对国民党表现的失望,希望自己复出能为台湾令人忧心的未来作出改变。赵少康还特别指出,是韩国瑜力劝其参选国民党主席,且自己也认为放眼目前国民党他最适合担此重任;但是参选国民党主席面临资格问题,若无法参选,则不会担任任何党职,但不排除参与二零二二年地方县市长选举以及二零二四年大选。
韩国瑜在赵少康说明会后于脸书发文表示,作为国民党的一员,向赵少康表达强力支持;期盼国民党能在良性竞争下,选出一位深获大家肯定的领导者,带领蓝营团结士气,并提升在野监督的力量,持续与民意站在一起。
不过,赵少康的在二十八年后重返国民党,是否真正能够重现当年「平地一声雷」的效应,却是见仁见智。深蓝党员和广大「韩粉」当然是看到了国民党「少康中兴」的希望,并希望赵少康能够充分发挥「鲶鱼效应」,激活一潭死水的国民党;而「本土派」党员尤其是现任党主席江启臣的支持者,却有「多个香炉多个鬼」的受威胁感,而且还担心赵少康的深蓝本色及凌厉作风,可能会过犹不及,让党内再次撕裂,万劫不覆。
其实,以赵少康重返国民党的条件,是要求能够参加党主席选举,就显得既可说是「站位」也可说是「要价」极高。实际上,主要障碍是在制度上,就已经是不可能。因为国民党党章规定,参选党主席者,必须入党满一年,而且必须曾任过中央委员或中评委。
首先,国民党即使是接纳赵少康的入党申请,其党龄资格就不符合党章的规定。按照惯例,二十八年前他离开国民党之前的党龄,不能接续计算。如果从重新入党起计算,到今年五月进行党主席选举的领表报名程序时,他入党尚未足一年,不具参选党主席的党龄要求。
其次,中央委员是必须在「全代会」由全体党代表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全代会」将在八、九月间举行;而另一方面,党主席则是在「全代会」召开前选举,由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的。这就存在着一个时间差,因为在程序上是党主席产生早于中央委员,而赵少康尚未参选并当选中央委员,如何去参选党主席?
当然有权宜办法,就是在选党主席前召开临时「全代会」,修改党章,删去参选党主席必须具有曾经担任过中央委员会中评委的资格。但按目前情况看,根本不可能为了赵少康参选党主席而召开「临全会」。因为党章规定,召开「临全会」,必须要有过半数的直辖市及县市党部主委请求,才能召集。现在的二级党部主委基本上是江启臣的人,又有什么道理会为撵走自己的「老板」而要求召开「临全会」修改党章?实际上,国民党在近二十年来,只有二零零亖年「中国情人节」的那一次,为了为「连宋配」解套,才举行过一次「临全会」,赵少康的诉求不能与此相提并论。
至于中评委则可能较为好办,因为按照党章规定,中评委是由党主席聘任。只要江启臣开声,马上就可以实现。因而赵少康也是走「江启臣路线」,亲自对江启臣提出,要求其聘任自己为中评委。不过,江启臣也有自己的「难处」,因为现任中评委多是以中央委员会退下来者,或是国民党内的元老,赵少康显然不符此条件。
何况,赵少康要中评委是为选党主席,等于是冲击江启臣争取连任党主席的大志,损害江启臣的个人政治利益,他怎能「引狼入室」?
赵少康可能连自己也感到参选党主席「要价」过高,因而退而求其次,公开表示,如果不能参选党主席,那就代表国民党参加二零二二年的地方选举,以至二零二四年的大选。
如是参选「二零二二」,他可能就只「看得上」直辖市长,说不好就是要重温一九九四年的旧梦,参选台北市长。实际上,在六个直辖市中,高雄和台南市是民进党的大票仓,深蓝的赵少康在那里占不到便宜。新北市和台中市是国民党自己人侯友宜或卢秀燕要争取连任。赵少康不能「横刀夺爱」;那就只剩下台北市和桃园市。其中桃园市可能是由其「战友」韩国瑜强攻,那就只剩下台北市了。而且,赵少康在台北市拥有大量「粉丝」,正是因其便利,但这就冲击到已经布局好久的蒋万安。实际上,昨日就有人为蒋万安叫屈了。
至于「二零二四」,也将冲击一大票「有志者」,包括江启臣、朱立伦,还有赵少康自己的「战友」韩国瑜,当然也有被人提起的侯友宜。不过,昨日有人认为他这是为韩国瑜打「烟幕战」,但也有人分析赵少康是「挪火为自己煮食」,准备以「韩赵配」或「侯赵配」打好基础。但前者两人都是外省人,并非合理组合;后者是本省人配外省人,是较为适当的配置。
以赵少康的特质,虽然可能会刺激搞活国民党内的氛围,但可能只能是巩固深蓝基本盘,这是并不足够的。实际上,韩国瑜的魄力比赵少康更强,而且还具有赵少康所缺的台湾中南部的「粉丝」,结果都输了,赵少康就更不用想了。
其实,赵少康在一些老国民党人的眼中,这条「鲶鱼」将会过犹不及,搞死篓中的其他鱼儿。老一辈国民党人不能忘记,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长首次由官派改为民选产生,国民党中央决定提名现时市长黄大洲出选,民进党则在经过党内初选,陈水扁与谢长廷激烈竞争后,决定由陈水扁出选,新党则提名赵少康。结果,赵少康虽然得票多于黄大洲,但却扯薄蓝军选票,让陈水扁「渔翁得利」,这是民进党首次获得单一名额选举的重大胜利,为五年多后陈水扁再趁着蓝军「鹬蚌相争」,而夺下「总统」,实现「政党轮替」奠定基础。
因此,当时的国民党大佬就讽刺说,新党老是叫喊「打倒台独」,结果却是帮助「台独」上台。今次是否也将会产生同类的结果,且拭目以待之。
其实,赵少康的要参选国民党主席,就其本人的切身经济利益来说,并非「名利双收」。因为根据《广播电视法》规定,政党党务工作人员、政务人员及选任公职人员都不得投资广播、电视事业,甚至其配偶、二亲等血亲、直系姻亲投资单一广电媒体持股都不能超过百分之一。赵少康目前是「中广」公司的董事长,担任党职后就必须出清「中广」所有股份,一股都不能留,不然就将会受罚,甚至酿成又一个「中天」事件。
因此,这个「平地一声雷」,如果炸得响,可能会帮助国民「少康中兴」;但倘炸歪了,就是国党再次分裂,走向衰落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