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高:做大块饼,全港市民共享“明日大屿”红利

沈子高:做大块饼,全港市民共享“明日大屿”红利

土地与房屋供应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本港社会。为解决此问题,特首林郑月娥在2018年《施政报告》中宣布推出“明日大屿”计划,在东大屿山填海兴建人工岛。可惜是,该概念虽然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由于计划涉及到巨额资金,有关计划直至2020年仍未通过前期工程拨款,前景可谓困难重重。

在此之际,曾任TOM集团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的资深投资人王兟,早前提出利用“创新公私营合作”模式,由全港750万市民合资拥有一间公司,共同完成“明日大屿”项目。根据其建议,政府在市场上以股权及发债筹资1.1万亿元,股本金为1000亿港元,其中75%股权由每位港人持有,即以认股权证(Warrant)形式免费派发,每人一股。另外25%股权则由一间私营基金管理公司募集,募集对象包括不同的主权基金、国际退休及养老资金等,以解决“明日大屿”庞大的资金问题。

不得不说,王兟这个方案可谓相当大胆,想法独特,能否落实尚有待商议。不过,在当前本港的政治和社会氛围而言,或许不失为一个可以探讨的方案。原因是:其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王兟的建议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成本,毋须动用大量公帑,有助加快效率推动项目完成。

其二,更重要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贫富差距日益加剧,民粹主义大行其道。“官商勾结”这四个字,近年来也在本港社会不绝于耳,但凡政府与私人财团合作进行任何计划,都会听到反对派抛出这四个字。王兟提出的这个方案,能够做到人人共赢,有助降低民粹人士的反对阻力。

此因,王兟的计划重点是“香港750万市民共同拥有发展公司的股权”,也即是说日后当利益出现时,作为股东的港人,可以一同分享成果和红利。换句话说,这是“做大块饼”,让人人都可以有一口吃。

当然,或许会有人会质疑这个建议太过天马行空,未必能够成功。但话说回来,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所谓“一定成功”的项目?笔者相信有,但极少。任何计划都会有风险,重点是风险度有多高?我们是否能承担?

笔者认为,在目前香港库房盈余不断减少,而王兟这个计划有私人财团分摊风险的情况下,该项目是值得一搏的。更何况,自开埠以来,本港的造地填海最终都是获利而回。君不见,昔日之“玫瑰园计划”,当年不也是“骂声当途” ,最后却“功在千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