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相互宝负责人离职,此前2次起诉新媒体

500

1月20日,2个多月未露脸的杰克马现身,阿里系上下一片欢腾,股票集体上涨。

然而,大多数人都没注意到,在这片欢腾的背后,蚂蚁独自黯然。

 

因为就在同一天,蚂蚁集团副总裁、蚂蚁集团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被曝已经前往阳光产险,出任总经理一职。

 

这是继去年蚂蚁集团IPO被按下暂停键后,首位离任的高管。

500

相互宝负责人离职

 

尹铭,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获得过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曾任中国人寿财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总裁助理及副总裁,太平保险江苏分公司总经理。

500

在蚂蚁集团保险事业群内,尹铭曾被亲切地称为“团长”。

 

在尹团长的带领下,蚂蚁做出了一系列对行业有重要影响的业务,其中就包括“创新产品”,相互宝。

 

这款自称是网络互助的产品,采用“一人生病,众人均摊”、“小额保障+即收即付”的模式。其在支付宝网站上,这样介绍自己:

 

相互宝是2018年10月16日在支付宝App上线的一项大病互助计划,符合条件的成员加入后,如遭遇重大疾病,可申请获得30万元或者10万元的互助金,费用由所有成员分摊,共担大病风险。

 

虽名为“大病互助计划”,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本质上和保险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实际上,回溯一下“相互宝”的历史就会发现,其前身,就叫“相互保”

 

那是蚂蚁和信美人寿2018年合作推出的产品,上线一个多月用户数量便突破2000万人。

 

不过,该产品推出不到50天,就因为涉嫌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条款和费率等问题,被监管停止。

 

蚂蚁很聪明,在信美人寿退出后,稍稍改动,把“相互保”变成了“相互宝”。仅一字之差,这个产品摇身一变,就成了网络互助产品,还被冠以“金融创新”的光环,目标用户是商业保险无法覆盖的群体,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人群。

 

相互宝的发展速度很快,上线后仅1年时间,参与分摊人数就已高达1亿人,后来甚至可以直接升级为“好医保”,成为众多保险产品的入口。

 

尹铭曾多次强调,第三方平台与保险公司的开放合作,不是简单的流量合作,而是要共同推进民众保障教育的普及,共同开发定制化、多元化的升级保障产品,为用户和保险行业都带来更大价值。

 

不知道尹铭对“价值”一说高谈阔论的时候,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干保险,是需要牌照的。

 

500

被质疑!一款“裸奔”的保险产品?

 

2019年以来,因为分摊的费用越来越高,加上频频发生拒赔的问题,相互宝被推上风口浪尖。尤其是在“小草妈妈事件”中,相互宝更是由于让证明“我妈是我妈”,直接被骂上了热搜。

 

500

于是,大家开始仔细审视蚂蚁的这款“创新产品”,发现了几个问题,包括:

 

1、网络互助计划,真的不是保险吗?

 

该产品实质上符合《保险法》对保险的定义,“投保人根据合内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容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和一般的保险产品相比,相互宝最大的区别在于保费后缴纳,但这不是判断保险的必要因素,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如果是保险,就得按保险的规矩来,得有牌照,受国家监管。

 

2、资金池问题。

 

表面上看,相互宝采用保费后缴纳的形式,应该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运营规则、监管条款、风控都是相互宝自己决定的。一旦出现问题,平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谁来保障用户权益?

 

据相互宝的官方数据,2019年人均分摊29元,粗略按照1亿用户参与分摊计算,累计分摊金额超过29亿。

 

这些资金实际流向如何?谁来把控资金是不是真的都给了有需要的用户?如果用户权益受到损害,该向谁维权?

 

3、模式是否可持续?

 

人们选择网络互助平台,大多是因为它价钱低,便宜。但随着时间推移,赔付人数肯定会逐年增加的,所以分摊金额会越来越高。要想降低分摊费用,只有让新增的分摊用户的速度永远大于赔付案例增加的速度,但相互宝发展人数到了一个多亿以后,加上现在人口老龄化,新增人口少,想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实际上,相互宝2021年1月第一期的分摊人数,已降为1.01亿人,在2个月里用户流失480万人。

 

对此,多家媒体、新媒体,都提出了质疑。

 

2019年10月,新媒体金角财经发布文章,提到蚂蚁集团旗下的“相互宝”的费用暴涨了很多,并且存在骗保的可能;有被“相互宝”拒赔的人员或家属称,“相互宝”存在理赔艰难等问题。

 

2020年4月,新媒体“观点”也提出质疑,认为互助平台只是一个幌子,相互宝真正要做的,是撬动潜在的保险市场。

 

2次起诉新媒体

 

没想到,面对业界提出的质疑,蚂蚁采用的应对措施,相当简单粗暴:

 

一纸诉状。

 

2020年5月28日,一篇名为《相互宝起诉微信公众号 “金角财经”和 “观点”,索赔 400 万》的文章,毫无征兆地,刷爆全网。

 

文章指出,大病互助计划“相互宝”近期以名誉权纠纷,分别在广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了微信公众号“金角财经”和“包不同”,各索赔200万元,并要求对方公开赔礼道歉60天。

 

一场大企业与新媒体的拉锯战,就此开始。

 

如今,距离起诉时间已过去超过半年,2个案子均尚未判决。

 

根据中国审判流程信息网信息显示,金角财经与蚂蚁案件的审理时间,已经高达119天,距离法定审理期限届满日期,仅剩1个多月。

 

500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2起纠纷中,博弈的双方是不同量级的,相比只有十来人团队的新媒体,蚂蚁早已是一个渗透到社会各方面的庞然大物,这让新媒体应诉的难度增加了不少。

 

据了解,金角财经、观点这2家新媒体在应诉的过程中,被多次申请保全,已经对日常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金角财经创始人卢桦对易简财经指出,应诉除了耗费时间人力物力以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律师费收取费用的标准,都是按标的额的4个点往上收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应诉的话,首先律师费就得8万。所以他们要告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把索赔数额尽可能往上调,就可以把对方弄得很难受了。”

 

此外,从裁判文书网数据来看,阿里系在诉讼中,胜出概率极高。

 

以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为例,目前裁判文书网上公布的该公司为原告的案子共14例,其中5例胜诉、8例撤诉;以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原告起诉的案子7例,3例胜诉、4例撤诉。

 

500

案子悬而未决的原因

 

有相关人士对易简财经指出,金角财经、观点2家新媒体与蚂蚁的案子悬而未决,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监管已经介入蚂蚁的整改,但还未对相互宝这款产品进行定性。

 

2020年9月,银保监会打非局发表文章指出,网络互助平台本质上具有商业保险的特征,但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标准,处于无人监管的尴尬境地。

 

12月27日,蚂蚁在二次被约谈之后,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就约谈情况答记者问,其中部分措词比较严厉:“蚂蚁集团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要求、违规监管套利”。

 

按监管要求,蚂蚁集团的整改主要包括五条,第4条就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

 

今年1月15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蚂蚁已经成立了整改工作组,正在抓紧制定整改时间表,对标监管要求来进行整改。

 

同日,开展类似的网络互助业务的美团互助,发布了关停公告:“因业务调整,美团互助将于2021年1月31日24点正式关停。关停后,美团还将全额返还所有会员的分摊费用。

 

这一举动,被市场广泛解读为,整个网络互助行业正处于一个“岔路口”,向左或向右,是否要继续开展互助业务,以及该怎样开展,成为经营者与监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上述人士则指,后续银保监会对网络互助业务的定性、蚂蚁的整改结果,对这2起案件的判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最终结果会如何?易简财经将持续关注。

 

•END•

作者 | 小熊猫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