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新片区中运量T1示范线先睹为快

(驼鸟果冻)

听说了上海临港有一条中运量车已经试运行了,元月3日放假最后一天便乘坐16号地铁来到滴水湖。

出了地铁站4号口是公交总站,总站的前边就是世界首次亮相的中运量电车总站了。我们看到了中运量车的身影满是新奇,预估从地铁4号口出来也就三五分钟就到达中运量总站了,可以说无缝对接。

500

上图为滴水湖中运量T1总站

下午,两列车全部结束试运营停在那里。有不少人在拍照,有母亲带着孩子,还有几位工人的模样的人在这里驻足,这可是中国第一条无人驾驶有隐形轨道的胶轮数字化三节编组电车。

500

通过放在旁边的展板我们了解到一些情况。

500

此为中运量三节编组的电车。

车身全长30米,采用三节编组,最大可载客302人,最高运营速度可达每小时70公里。作为国内第一条数字轨道胶轮电车。车辆重7吨,道路适应性强,路面改造少。

 

500

有人称这样的无形轨道为电磁导向虚拟轨道,使车辆定位更精准、实现车辆的横向和纵向控制,更加安全可靠;在滴水湖终点站,我们看到该车车轮一共为16个,旁边有16台小型插车,插车可以在车的两侧同时抬起车辆作业,对车辆进行抬高将转运车开到电车的下方,坐着转运车就可以脱电后进行转运了。见图。

500

说它有轨道,在道路上却看不到轨道,T1线不像传统电车需要铺设铁轨或者架设空中接触网,取而代之的是在地下埋下了4.5万颗左右的小磁钉。大约三两步一个钉,在路面上看不出什么异样。(见图片)

 

500

圈里的磁钉就是车的轨道,车行驶是按照专用车道行驶绝对不会乱走,且是不能出这个轨道,否则就没电无法行驶。磁钉埋在地面之下,它的识别体系在车上,通过磁钉相当于自动识别应该往哪里走完全数字化。

500

这个技术在国内也是第一次使用,成本只有传统有轨电车的一半,再配合道路上的车路协同系统,就能实现智慧交通和自动驾驶。最重要的是它将来达到无人驾驶,即使有司机坐在里面,也只是安全员的身份,不需要人掌握,如果遇到红绿灯,它会自动减速停止行驶,红灯结束车自动行驶。真的很神奇。​

临港新片区中运量T1示范线具有使用成本低、续航里程长、编组形式灵活、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结合国际领先的路面磁钉和车底传感器技术,在工程方面具有建设周期短、路面占用少、节能减排效应显著等优势,采用超级电容,车辆充电快,只需要12分钟即可充满电。单程续航超30公里,更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这可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列数字轨道胶轮电车见充电桩图片。

500

2021年1月2日上午,上海临港新片区中运量T1线,从滴水湖站发车测试运营。他有着豪华的内车箱,车体表面也很有现代感。

500

临港新片区中运量T1示范线全长21.7公里,元月1日开始首次测试运营,先期从滴水湖站至水华路折返站8.2公里通车,2021年6月份将完成全线通车。T1中运量车目前我们只看到总站上停有两列,目前还是不载客试运行,暂时只行驶到水华路,试运行的站点如图。

500

预计到今年6月,就能全线通车,届时将途经临港主城区、大学城、芦潮港社区、泥城社区以及重装备区等。以前从泥城到滴水湖坐临港3路,如乘29路只能坐到临港大道距离滴水湖还有一站地,车程大约一小时左右,现在从主城区到这些功能区的交通时间缩短到45分钟。试运行的路程票价2元,跑全程的票价目前还没有出来。

500

T1全程站点图片

据业内人士说:T1线开通后,新片区还规划再建设5条中运量线路,组成一张105公里的中运量交通网络。其中,T6线和T2线预计在2022年建成。

  建一条T6线,连接泥城社区和奉贤园区之间,还要在105区域重点金融服务区再打造一条T2线,连接产、城、居、学重要的节点,提升老百姓公交体验的满意度。

昨天看了央视台报导的临港洋山港特殊保税区重载货车倒车的视频,也很是感叹这种科技力度。车位宽两米七,车身宽为两米五,人工倒车要两三分钟,而自动驾驶的重载货车,只需七秒钟就倒车完毕。

500

临港真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自2019年8月7日上海临港新片区成立以来,这里不断地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奇迹。中运量电车的出现也只是奇迹之一,今天先睹为快,明天这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