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机构抱团还将继续吗?

2020年终于过去了。

在这一年中,我们经历了一场浓缩版的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和经济封锁导致了快速的衰退,而宽松政策和经济重启紧接着又促使了迅速的复苏。反观活跃的资本市场,3月初市场仍被极端恐慌笼罩着,4月初就已经展开了史诗级的反弹。

昨天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茅台收出了1998元的收盘价,有网友戏称这是要“相约1998”了。

500

提到茅台和白酒板块,最被散户诟病的就是机构抱团现象。抱团是抱团取暖的简称,意思是所有参与者不断加仓某一个板块,到后来集中持有某一个板块,不轻易进行调仓换仓。当机构以持续加仓某一个板块至接近或超过30%,并持续持有超过两个季度以上,称为“抱团”。

对于广大机构来说,抱团到了最后就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形成“机构业绩好——发产品——抱团——机构业绩更好——再发产品——继续抱团……”的正反馈,把抱团推向顶峰。

当然有顶峰就有深渊,当一旦该行业或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或是有更好的行业业绩出现,那么机构抱团立即瓦解,作鸟兽散。

那么在新的一年里,机构抱团的现象还将持续,还是减弱呢?

我的判断是:机构抱团趋势恐怕才刚刚开始,未来筹码集中趋势将更加明显。

答案就在下面这张图表中。

500

我们从图表中可以看到,香港市场是1%,我们的A股19%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与国际市场接轨,全面注册制,退市制度常态化,带来的结果是可以预期的,香港的1%意味着,散户已经基本上被消灭。

我在香港股市已经玩了15个年头,对港股的玩法已经非常熟悉,给你们看看我股票池里一只典型的小盘股。

这只股票昨天的收盘价是0.053港元,成交了8万股,成交额大概是4000港元。

500

我们来看看它上市20年以来的“毁灭之路”。

500

按照复权后的表现,这只股票的跌幅为99.99995%,目前的股价相当于上市时的十万分之五,也相当于五年前的百分之一,如果哪个投资者长线持有这只股票,那一定是痛不欲生。

港股市场是以全球机构投资者为主,99%的交易资金都来自市值前50%的股票,其中有可能80%的交易资金都抱团在市值前10%的股票,这就是马太效应。

再看美股市场,FAANG和一些热门板块个股占据了成交的大部分,一样一样的。

所以我在这里斗胆预测一下,新的一年在全面注册制加持下,恐怕上证50和沪深300才是我们该待的地方,除此之外,都将成为散户的坟场。

那么抱团板块是否会分化?

这个事情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层面来看。

500

所有的二级投资,无论贝塔还是阿尔法,都是筹码的博弈。好的贝塔标的,都是洗钱的筹码或货币锚的筹码。美国债务发散,美元破位,是所有贝塔的主要来源,美国长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被压制,那么作为货币锚的贵金属、比特币、白酒,可以理解为以前的房子,这种稀缺的优质资产是不大容易崩塌的。

至于新能源、半导体、生物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属于成长股,故事要能持续讲下去,最大的风险是故事被证伪,从而引发抱团的崩塌。

A股虽然已经有好几千家上市公司了,但是恕我直言,值得投资的核心优质标的非常少,甚至不如港股市场,因此在未来机构抱团的现象仍将持续,并且加强。

2020年虽然多灾多难,但是资本市场的回报却是丰硕的,2021年,我们可能会遇见一个重新出发的A股市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