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如何利用民生设施协助其反登陆作战计划
幸运的是,第六军团的局面没有那么糟糕——因为任何对台湾地形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台湾的大部分海岸线,哪怕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也是无法实施两栖登陆的。
限制两栖登陆的自然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利于登陆的地形或水文条件。礁石滩、流沙滩、水下流沙和断面,海滩坡度过大或过小(大于1:15或小于1:30),都很容易造成登陆车辆的瘫痪或者倾覆,或给登陆人员造成风险。在水文方面,潮汐和暗流是主要考虑因素。很遗憾的是,全世界的大部分海岸线(70%)都是不适合实施两栖登陆、特别是战役、战略级别的两栖登陆的。过于狭窄的地形。以新北市贡寮路段的龙门沙滩(25°01'44.8"N, 121°56'09.5"E)为例,这里是个海水浴场,沙滩状况挺不错,可问题在于整个滩头宽度只有2.6公里,而滩头的两翼全都不适合登陆。2.6千米的正面展开一个合成营就已经勉强,而一个合成营孤零零地到海岛东部的滩头上来,显然起不到任何战役或者战略意义,只会被台军以优势兵力阻滞、歼灭。另一种情况是,刚上岸就进入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带(比如选择一个主要港口城市登陆),部队根本难以展开和调整,面对熟悉环境、占据有利地形的守军,吃亏也是在所难免。
3. 不利于发展后续突破的地形。以台二公路新北市瑞芳路段(25°07'21.1"N, 121°52'43.0"E)举例:这里是鹅卵石滩,坡度也不太高,登陆队非要上是可以上来的。可登陆之后,前方立刻是重装备无法攀登的断崖,重装备唯一可能开进的方向就是沿着狭长的海岸公路——很容易被阻滞乃至伏击。这对一次战役登陆(战役目的肯定不只是打算占据这几公里的柏油公路)而言,除非达成了绝对的战役突然性,否则显然不是什么好选择。
在宜兰和基隆方面的登陆企图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从宜兰向台北推进,其必经之路台5号高速路为穿行于山中的隧道-高架路-隧道布局,只要稍经封堵破坏,地面部队即无法通过。绕行路台9公路为双向两车道盘山路,同样极易设阻。从基隆到台北面临着类似的状况:仅有的台1高速路和台5公路沿山谷展开,紧贴(有利于台军展开、隐蔽其兵力的)基建区,很容易遭到封锁,台3高速路是一条架在山里、随时可以破坏、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可通行状态的全高架路;绕行路也都是经过中央山脉或阳明山的双向两车道盘山路。如果选择在这些地段登陆,就必须考虑这些后续发展突破的问题。
听说有刺蛇头子拿我ID命名这个地形,不甚荣幸同时我反问一句:让地面部队的重装备从基隆开进到汐止,您有何高策?要走哪条道路?被封堵了如何绕行?如何避免对方火力的侦测和打击?说不出来就闭嘴好吧,别在那里扭自己的屁股,丢人现眼。
多嘴一句,战役或战术机降当然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纵使不考虑台军轻小防空火器(小高炮和毒刺),也不考虑解放军是否有如此能力和训练,也应注意台湾北部基本没有合适的战役机降场,且所有潜在机降场均有部队防御。此外,机降无法投送重装备,哪怕机降成功,也无法实施后续推进。
还有什么比封锁这样的道路更容易的?
这样三下五除二,就将第三作战区适合登陆的海岸宽度从300公里降到了120公里(下图蓝色)——所以为什么说这里是最适合两栖登陆作战的地区呢?就是因为经过这么多苛刻的条件筛选,在这里竟然还剩下120公里!要知道,坐拥260公里海岸线的第二作战区(东部的花防部),适合登陆的海岸宽度只有不到25公里。
但实际上,这120公里也只是气垫船一类无视滩头坡度的登陆舰艇适用的区域。滩头结构适宜于两栖突击车辆等装备实施两栖登陆的,在其中又只有不到三分之一(40km以下)。不过从防御方的角度来看,能上陆的地段无疑全都需要防御。
- 上一页
- 下一页
再说普通高桥,emmm这个高架远远低于我国常规的高架桥高度。目测这个高度也差不多只有5M这种水平。
中国历史上,险地、要地多得是,多的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关隘。但围绕这些关隘的战斗,几乎没怎么听说过。函谷关、虎牢关之类多一点,其他几乎没有。。。所以,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关键的火力跟不上,这些又有毛用。
特别是防波堤那一段,这不是方便TG搭建人工码头吗?!直接把海上栈桥模块往上一扔,连地基都不用打就可以用了。
还有海岸高速公路城墙,你要是是全高架桥,那真是瓷器店抓老鼠无从下手,打坏了还没办法用超重型工程机械进行修复。可你是坚固地基,那对登陆部队来说不是现成的反斜面工事吗?玩反斜面,TG是老祖宗好吗!另外,反斜面对飚,拼的就是火力和观瞄,那不是TG的舒适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