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回应高考甲卷被热议:“高考命题难易度不影响录取与公平”,我不太认同

“高考作文”“全国甲卷 难”“高考作文 红楼梦”等话题纷纷“霸占”了微博热搜榜。这几个话题下讨论的核心话题是: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作文题太难。

500

对于这道作文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和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分册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河北大学副校长过常宝都评价称,这道题的开放性很强,属于“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一类的题。

此外,陈志文还特别强调,高考命题难易度并不影响高招录取,更不影响教育公平,“对大家都是一样的,考生和家长不必焦虑”。

高考命题难易度肯定是影响录取和公平的。

以广受鄙视的北京卷为例。在2010年代上半,因为各种原因,北京卷的难度像过山车一样,一年简单一年难(当然了,这是本市考卷的纵向比较)。结果发现,北京不同重点校的高考成绩也和题目呈周期性变化。

北京的市重点大概分两种,一种放养引导型,一种集中做题型。

前者即北京最强的一批超级中学,如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大附中、十一学校一类,他们拥有综合素质很强的生源,能力很强的老师,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支持学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备考,不把大量时间用来做题。这样的学生思维灵活,但是做题经验不足。后者即北京次一等的重点校(比如八一中学、首师大附中),特别是西城海淀以外各区的独苗市重点(汇文中学、牛栏山一中、北京十二中、璐河中学这种),教学条件不如超级中学,师资不如超级中学,生源也不如超级中学,所以这些学校的备考模式就是做题。学生的做题经验丰富,擅长高质量(低出错率地)完成四平八稳的考题,但面对灵活题目就会非常被动。

所以很容易想象,在题目简单的情况下,大量次等重点校的“做题家”能凭借做题经验考出不亚于超级中学学生的成绩,因此会导致超级中学升学率不及预期;而在题目难或者灵活或者刁钻的情况下,普通重点校的做题家学生就不给力了,高分段就会被超级中学收割。出题人都是常年在行业里的特级教师或者教研员,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现实中也正是出现了这种情况:题目难的2011年高考结束后,各个复读学校的尖子班里塞满了各小区县重点高中的学生;而题目特别简单的2013年高考后,里面就变成了四中、人大附中、十一学校的学生。

2013年,北京为了提高一本线,急剧降低了所有科目的题目难度(在此之前,北京的综合还是在全国平均水平的,英语难于全国平均)。理科一本线从474提升到550,全北京光理科700分以上的就有125个人。但同年十一学校、北京四中的清北录取人数都很不好看(十一学校2013年尤其惨烈可能还有走班制第一届的原因)。而且之后几年随着北京一本线(≈题目难度)稳定在2013年上下水平上,这些超级中学的清北考取人数都显著下降。原因没什么复杂的,就是竞争不过小市重点的做题家学生而已。

当然不是每个超级中学都是这种自由放养的画风。比如清华附中和北大附中的学风差异就很明显。清华附中更擅长做题,因此在2013年之后的简单化高考中表现越来越好。

上文还只是讨论了一个很小的分数区段(清北线下30分以上),就已经发现,因为两种完全不同的备考模式(本质是因为教学资源多寡不同),不同题目难度确实会导致录取结果向不同方向倾斜。事实上,放大到更大的分数线区段,这一现象仍然明显。比如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区重点(北京的区重点都是做题家学校),题目简单时候一两年还能蹦个清北出来(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考古、地质一类的专业),但在2011年,只因为那一年的生物、化学、英语“稍微难了一点”就导致高考录取总崩溃,年级第一名低于清北线六十多分,实验班学生几乎都被抛到二志愿(要记得当时二志愿是要降约40分录取的),成绩低于预期+二志愿罚分=80分左右,报清华北大的最后可能只上了北工大、首经贸,报武大川大的可能就冲着北化工去了。你跟这些人说什么“高考题目难易不影响录取和公平”,他们可能只想把你撕巴撕巴喂鹰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