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嫦娥五号”去月球挖土及其他
说说“嫦娥五号”挖月壤及其他
薛海权
这两天很多人见证了我国又一项科技成就:“嫦娥五号”成功飞往距地球38万多公里外的月球挖取“月壤”。这无疑是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又一伟大成就,这让国人倍感振奋和自豪。有人可能会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美苏两国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取得了这些成就,美国更是将十几个人送上过月球,约取回来几百公斤的月壤。我们这次去即非首创也无新意,不值得多么的骄傲。这种想法无疑有失片面,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取得的这些“航天”成就是在一个原本科技严重落后的基础上取得的;再则,可以肯定的说我们现在执行的探月工程绝非简单的模仿,虽然同是探月,但绝非与美苏的探月同日而语,我们的探月工程无疑是建立在新的科技手段之上,汇聚新的科技理念,更应该看到的是,嫦娥工程的实施无疑背后是显现的科技成果和更多潜在的“触类旁通”的技术,会有更多的新发明得到启迪和展望。另外,嫦娥工程可能仅仅是更大“雄心”的最初几步,没有基础何来大厦?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我们的载入登月,甚至在月球建立基地,只要持之以恒,相信这样的时刻当不再远。
我们的这次“嫦娥五号”奔月挖土也引起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关注,并祝愿此次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毕竟不管哪个国家的科技活动所取得的成就都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的成果,正如第一个踏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向整个地球,地球人说的那样:我的一小步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依据这个境界所以我说,我们这次的去月球“挖土”依然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的成就。而不应该狭隘的看成某个“?”的成就。毕竟不管是什么地方的、什么国籍的人的发明创造他创造出来必然以惠及最广大的人群受益为最高宗旨,想必创造者必然会以惠及整个人类而感到无比自豪。可以想像当年瓦特他发明的蒸汽机开创了人类的机械时代,摆脱了原始的刀耕火种,听天由命状态他的在上天之灵也会感到极大地欣慰。圆珠笔怎么来的?现在人们在使用圆珠笔可曾想到,就是当年美国登月是为了方便宇航员在太空中失重状态下正常书写而研发的如今不是成为了人们的日常工具吗。国人津津乐道最有希望获得若贝尔奖的年轻“学者”caoyuan 发现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发生微偏转的时候材料会发生剧变并催生出超导性能。其实石墨烯的发现的原理源自2010年若贝尔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康斯坦丁·若沃肖洛夫。人们常说“科学无国界”。这句话细想起来其实是无比正确的,我们如今的科学成就无不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
关于我国的这次“嫦娥五号”月球挖土应该被看作是我们国家的骄傲,也更应该看作是全人类的科学事件,也是我国对人类的一次贡献。即便成就可观也不应该过分的涂抹上政治色彩。某有很大影响力的媒体主编凡事似乎“政治嗅觉”特灵敏,对人家希望分享我们的探月成果说的话发现“口气不对”。其实,我道觉得他未免有些“小肚鸡肠”。作为这么知名的媒体人不应该不知道,人家可是送过咱们月球土壤的,而且据说是送给130个国家。还有些人对某个国家的探月工作冷嘲热讽,这就不应该了。让人家认为“地方很大,人的心胸却很小”毕竟不是很有面子。一句话不要凡事都和政治挂钩。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领导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