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黎明:挑起中东战争,让伊核协议永远不能恢复
2020年年初,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军官苏莱曼尼遇刺。年底,顶级核物理学家法克里扎德又遇刺身亡。一头一尾,伊朗损失两位重量级人物,而且都是被刺杀,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再次笼罩在“恐怖主义”阴云下,似乎也暗示了中东地区前途未卜。
12月8日,观察者网记者采访了前驻伊朗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华黎明,就伊朗近期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展望中东未来。
以下是节选:
观察者网:据曝光,刺杀现场没有人为因素,枪击全部由远程控制的自动武器完成。这是否表明伊朗已经遭到深度渗透?此次时机如此巧妙,一次得手之后,是不是还有可能会继续发生此类暗杀?
华黎明:从伊朗的角度来讲,此次伊朗核科学家在伊朗高级别的护卫下依然遇刺,暴露了伊朗国内安全措施的短板。我最近看伊朗的舆论,很多伊朗高层人士已经对政府提出批评,指出这次是因为伊朗安全机构失职,所以没能保护好自己的核科学家。
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起伊朗核科学家遇刺的案例了。从2007年到现在,已经陆续有5名伊朗核物理学家遭到刺杀,背后的凶手都是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
屡屡发生核科学家刺杀案,伊朗当局仍旧没有能够阻止以色列对伊朗的渗透。
另外,反对伊朗的人对伊朗的内部渗透也很厉害,尤其是伊朗的反对派“人民圣战者组织”,其背后有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的支持。2003年,伊朗核计划本来是秘密进行的,之所以会被公开,主要就是因为“人民圣战者组织”渗透到了伊朗内部,把这件事揭发了出来。前几次的暗杀据说也都有“人民圣战者组织”的内应。
所以刺杀能够得手的两个原因,一是伊朗安保工作不利,二是伊朗安全机构遭到外部敌人的严重的渗透,造成了这么一个严重的后果。
至于特朗普在白宫剩下的这几十天内,是否还会有伊朗核科学家遇刺,我们很难预见,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特朗普一定会利用这段时间在外交上尽可能给拜登制造麻烦。
观察者网:如果伊朗核武器研发彻底完成,对中东局势会有怎样的影响?
华黎明: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之后,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大国,比如英法、中国、当年的苏联,都纷纷谋求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到1964年中国也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之时,联合国安理会总会常任理事国全部都拥有了核武器。于是核武器就变成了一种谁也不敢轻易使用、但是谁都希望能够拥有的威慑力。
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拥有核武器就可以讹诈、威胁、欺凌别人;对于小国或其他像中国一样的国家,拥有核武器能够保卫自己的安全和独立。
所以之后追求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那么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冷战结束以后,我们看到不仅是伊朗,伊拉克、利比亚这些国家都在纷纷谋求核武器。
美国发起伊拉克战争的借口,就是声称在伊拉克发现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最后萨达姆被打败、被杀掉。而在利比亚的卡扎菲也被杀以后,中东就只剩下了一个伊朗还在追求核武器。
而中东地区真正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一家,那就是以色列,所以以色列绝不希望它的核垄断地位被任何阿拉伯国家或者伊朗、土耳其这些国家打破。因此对于伊朗这样的国家,以色列绝对要想尽一切办法摧毁其核能力,不仅是要制止其制造核武器,更是要把其核能力彻底消灭。
对于以色列,任何中东国家拥有了核武器,都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更何况伊朗已明确说过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
对于伊朗,把核武器和革命模式带到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心脏地带,是伊朗认为其能被承认是地区大国的重要手段。所以伊朗自己则要千方百计地谋求核武器。
伊朗周边的国家也非常害怕伊朗造出核武器,所以只要伊朗的核问题存在一天,中东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就不可能持久。
观察者网:从中国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今天的中东地区?
华黎明:中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者,中国已经成了中东地区石油的最大买家。另外,中东也是中国运输、进口石油的重要海上通道。从这两个角度看,中国希望中东地区稳定、和平,不要有战争,不要有动乱。
所以,不管中东地区发生什么矛盾,中国都是劝和促谈,不支持任何一方,也不打击任何一方。
而且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在中东地区有一个明显优势,那就是中国在中东没有不光彩的历史。
其他大国都曾经在中东地区谋求过霸权、或做过见不得人的事情。而中国在中东地区有很好的声誉,同所有国家,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埃及、沙特,都保持友好的关系。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是同所有的国家都交好,劝和促谈、促进地区和平和稳定。我想这就是中国眼中的中东地区。
全文戳:https://www.guancha.cn/HuaLiMing/2020_12_08_573805_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