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会战的“偶然性”

库尔斯克会战的“偶然性”

倪乐雄

根据各方回忆资料和最新研究, 苏军赢得这次决定欧洲命运的坦克大会战充满了偶然性, 德军方面如果处置得当, 获胜的可能性极大。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 苏联红军歼灭了希特勒号称“可打开天堂之门”的鲍罗斯第6集团军22万人。此战虽阻止了德军向苏联腹地的深入, 却并没夺得苏德战场主动权, 仍处于战略守势。

不过, 苏德双方对未来前景皆感渺茫, 都有罢兵言和之意, 于是在1943年6月间, 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同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基洛夫格勒举行秘密谈判,终因“价码”谈不拢告吹, 双方摩拳擦掌、再回战场准备厮杀。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后, 苏军战线向德军方向伸出一个类似“舌头”的库尔斯克突出部, 它正面宽100英里、北面前深150英里、南面前深50英里。苏军统帅部判断:德军下一次打击可能就是切去这块“舌头”, 于是苏军大举增兵并构筑防御工事。

确如苏方所料, 德军正在库尔斯克周围集结主力, 准备从南北两个方向切入“舌头”根部, 围歼该区域的苏军, 以便拉直、缩短防线, 腾出更多机动兵力。在北面, 德军克鲁格集团军群对苏军罗克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 在南面, 德军曼斯坦因集团军群对苏军瓦杜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军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草原方面军悉数开赴前线, 德军统帅部也将战略预备队调往战场, 双方都押上了最后的赌注。

从7月5日德军从北面发起进攻, 到8月22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 经一月半激战, 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 从此德军彻底丧失东战场战略主动权, 苏军则从胜利走向胜利, 直至攻克柏林。

然而根据各方回忆资料和最新研究, 苏军赢得这次决定欧洲命运的坦克大会战充满了偶然性, 德军方面如果处置得当, 获胜的可能性极大, 此类问题探讨为国内学界长期忽略。

苏军最高统帅部原想先发制人, 主动进攻, 恰好英国军事代表团来访, 向苏方传授英军在北非与德军坦克集群作战的经验:要后发制人, 让对方来“撞墙”, 先消耗掉敌方部分战力再转入反攻, 己方阵地被突破时, 千万不要正面硬顶, 但需死守突破口两端, 使敌方突入部队顾忌侧后而不敢深入, 待对方攻势成强弩之末时, 两头合拢关门打狗。苏军最高统帅部接受了英军的建议, 放弃了先发制人的原来计划, 不过也同时决定:德军若迟迟不进攻, 苏军就先行进攻。

德军方面先是主张趁哈尔科夫之胜, 库尔斯克地区苏军尚未建立有效防御时发起进攻, 但希特勒要等待新式“虎型”“豹型”坦克师到达战场需要时间, 因而错过了时机。当苏军防线日趋完善后, 德军将领曼斯坦因认为先行进攻要吃大亏, 主张后发制人, 先让苏军前来“撞墙”, 但希特勒已无耐心。

尽管德军先去“撞墙”, 但仍有胜机。近年来西方学者公布的史料表明, 当库尔斯克会战发展到双方投入最后战略预备队时, 德军已稳操会战胜券。

曼斯坦因元帅回忆道:“在这个时候也击败了敌方机动预备队所作的反击, 敌方的十个战车或机械化军均被击溃及受到严重损失。”

据俄罗斯战史学家亚历山大·科拉马奇金 (lexander Khramchikhin) 最近研究称:在关键的普罗赫罗夫卡坦克会战的决斗中, 苏军660辆坦克被毁500辆, 德军420辆坦克损失了200辆。

苏军坦克战略预备队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回忆道:“当获知损失后, 斯大林非常震怒,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计划, 坦克部队将被使用于哈尔可夫附近的反攻, 但现在却不得不重建和补充, 最高统帅决定撤销我司令员的职务, 差点儿把我送上军事法庭。”

根据苏、德坦克2.5比1的消耗比率, 德军再消耗64辆坦克, 就可拼光苏军战场上所剩的160辆坦克, 德军还有156辆坦克, 完全可能获得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

但此时英美联军在西西里登陆 (对德军欧洲防御并无重大威胁) , 希特勒惊慌失措、不顾胜利在望, 立刻中止会战, 将几个主力装甲师调往西西里, 苏军反败为胜。希特勒的瞎指挥导致德军输掉了这场决定性会战。

[发自上海]

希特勒的瞎指挥导致德军输掉了这场决定性会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