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十五)生死之地,存亡之道

大鹏人文我所写的不一定是真理,但可保证绝非谬误。14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的西线进攻大致就是如此,本篇将介绍第二阶段的攻击。

由于联合国军主力退守汉城及汉江南岸,并布置了密集到发指的火力网,志愿军指挥部一致认为,继续在西线做文章只能是徒劳。

而此时,由于西线的联合国军后退了70公里,所以东线的南朝鲜军队就成了突出部,敌军的整个战线成斜形由西南向东北伸展。针对这种情况,彭总和其他指战员一致决定集中力量攻击东线的南朝鲜军队。

为了达成战役目的,西线志愿军主动后撤,原先在西线的第9兵团秘密东进。联合国军进而将西线战线推进到了高阳、议政府、于论里、麟蹄、龙浦里一线。

1951年5月16日黄昏,志愿军在东线发动了全线进攻。

500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示意图

经过密集的炮火准备,志愿军第9兵团(第20、第27军、第12军)及朝鲜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合计30万人开始发动攻击。同时,西线第19兵团和人民军第1军团发动战略佯攻,牵制西线美军。

过程懒得讲了,还是老一套,也就是“正面突破、两翼迂回、层层包围、多路钳击”。

5月16日夜,王近山的第三兵团自春川发起进攻,中央突破,插入战线中央,截断了敌军东西之间的联系,将东线南朝鲜军队与美军分离。

宋时轮的第九兵团和人民军3个兵团以空前猛烈的炮火猛轰南朝鲜军防线。中朝联军傍晚开始突破,夜间完成穿插,天明合围,于5月17日晨占据了南朝鲜第三军团撤退必经之地五马峙,将4南朝鲜军队4个整师放进了笼子里。

同日,第15军在大水洞地区歼美军第2师第38团团部及第1、第2营大部;第60军19日攻占洪川江以北法所里地区,使美军第7师不得东援。

5月18日,第20军在人民军第5军团配合下,向被围于县里地区的第3、第9师展开猛烈突击,经两日激战,将其大部歼灭,缴获全部重装备。

5月19日,志愿军第12、第27军和人民军第5军团各一部向南发展进攻,于20日进至束沙里、皮木亭一线。

5月20日,东线南朝鲜军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五昼夜的突击下,撤至九城浦里、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

至此,东线南朝鲜军队在五天后后退了120公里,6个师中有4个师被彻底打垮,被打得千疮百孔的这4个师全部崩溃,副军团长等人带头化整为零,分散逃入大山,许多人在向南逃亡的过程中饿死,4个师的装备全部扔给了志愿军。

南朝鲜军队能够自始至终保持着不变的战斗力,十分稳定,值得表扬。

战报传来,李奇微、范弗里特出离的愤怒了。妈的,这是你们自己的国土,我们作为外国友人都开始玩命打了,你们本乡本土的军队却一溃千里,难道你们想学委员长吗?

从此,豫湘桂战役不再孤独。谁再敢拿这事儿嘲讽,国军大可反驳:南朝鲜军队也干了!

由于此战过于耻辱,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李奇微下令:永久性撤销南朝鲜第三军团的番号,勒令其限期解散,永不恢复。

打垮了南朝鲜军队第三军团后,东线部队继续高歌猛进。由于朝鲜中部山脉均为纵向,部队横向无法机动,所以志愿军排列为多股纵队向南进发。宋时轮兵团整体在东线推进了50~60公里,其所属12军向南冲得最远,已到达37线,其92团竟然插入敌后150公里远,到达37线以南的下珍富里前沿。

慢着,这种将部队分散为多个纵列、互相之间无法呼应、每一路都高歌猛进的形势,怎么这么眼熟呢?

是的,之前麦克阿瑟指挥美军越过38线时出现过这种情况,而他的结局我之前已经写过了。

所以,人家孙子老先生说:兵者,诡道也;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我以前不太懂这些话,但是写得战争多了,慢慢懂了,太他妈有深度了。战场上的生与死、存与亡往往决定于转瞬之间,稍一疏忽,战局就可能逆转,国运就可能转向。

由于之前的战斗如此顺利,各路志愿军都没有察觉,如果他们不收住南进的步伐,他们将重蹈麦克阿瑟的覆辙。

首当其冲的就是后勤补给。

在第九兵团一路南下的过程中,早已不堪重负的补给线撑到这个时候终于彻底断裂了。至5月20日,第九兵团的大部分士兵就只能以野菜充饥了,军部指挥人员才能喝上一碗稀饭。

63军军长傅崇碧身先士卒,把粮食让给伤员,自己挖野菜吃。挖的时候看到地里洒落了一些黄豆,他一粒一粒捡起来,竟然凑了一把,这就是他一天的粮食。

王近山兵团大批战士饿得啃树皮、草根,能找到几颗蘑菇就是珍馐佳肴了。可是由于志愿军没弄清当地的菌类是否有毒,喝完蘑菇汤后出现大量的食物中毒者,由于得不到即使救治,很多人死亡。面对这种情况,王近山只好下令部队原地待命3天等待后勤补给。

得知了东线前线的情况后,彭总于5月21日下令部队回撤,停止进攻。

可是,已经太晚了,范弗利特这个二杆子正掐着手指头算日子呢。

早在5月18日,中朝军队正在围歼南朝鲜军队时,范弗利特就发现了一个机会。他认为南朝鲜军队的溃败不一定是坏事儿,因为中国军队必然向南追赶,而其受困于后勤补给,攻势只能维持5-7天,如果他们在向南追赶的过程中耗尽这个时间,就会陷入深陷敌后、粮弹全无、侧翼暴露、忙于撤退的窘境。

所以,他下令美军全体预备队,除了正规军还包括几支特种部队,像美骑兵第1师第7团突击队、美第25师装甲支队、美第10军特遣队等全机械化部队,全部待命,到东线南下的中国军队侧后方集结,准备插向中国军队的后方,切断其归路。并命令美军要在西线和中线开始进行反攻,牵制其他方向的中国军队的同时,还要趁志愿军西线兵力不足取得突破。

5月22日,东线宋时轮第九兵团开始北撤。由于之前穿插过于深入,导致战斗中产生的8000多伤员无法向后方转移,只能随军前行,部队撤退速度十分缓慢。

当天,范弗利特下令美军全线发起进攻。

美第10军纽曼尖兵特遣队3个小时穿插20公里,抢占东线战略要地,天险昭阳江北岸渡口,将宋时轮军团的南北联系拦腰截断。此时志愿军第12军、27军尚未北归,被留在了37度线附近。而美军这一举动,也时刻威胁着中线的15军、60军右翼,如果美军后续部队赶来继续东西向机动,那么就不仅仅是一个兵团被分割了,而是整个战场会被拦腰截断,分为南北孤立的两部分。

美军纽曼尖兵特遣队只有4辆坦克、2辆吉普车、2辆卡车组成,总人数40人。由于需要深入敌后,所以他们涂掉了军徽、标志,还戴上了两个会说汉语的华裔士兵。特遣队一路向东北狂飙突进,从12军的屁股后面抢占了渡口。由于他们的出现在志愿军的大后方,这个位置有美军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导致沿途很多中国士兵都认为其是自己人,还向他们打招呼,很多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打死。据他们后来统计,他们在行进途中打死了200余名中国士兵,俘虏了80余人,在他们开火前没有人受到过攻击。

就这样,范弗利特用少量精兵配上坦克和摩托化步兵成了一队队特遣队,由强大的空军全程掩护,沿公路向中国人后方猛插,抢占桥梁渡口,配合后续部队包围正在撤退的中朝军队。

与此同时,美军第7师、陆战1师一部和南朝鲜军队第6师从整个战场的中央突破志愿军60军的防线,切断了中线王近山兵团和东线宋时轮兵团的联系。

王近山立刻下令全军撤退,可是命令还没有下达完,电台车就被敌机炸毁,兵团部与下级部队全部失去联系。

此时的战场形势对志愿军而言不是危机,而是万分危机。

至5月24日,志愿军60军180师位置突出,两翼暴露,已经被三面包围,如果指挥官不及时后退,将彻底沦陷;王近山借给宋时轮的12军的两个师和27军全部都被留在了38线以南,志愿军在战场的东西向、南北向联系均被割裂,俗称被分割包围态势。

此时的志愿军被分成4部分,首先宏观上东西两线已经被美军切断,西线战场完全孤立,两线之间隔着美军两个师,整个志愿军战线只能后撤。可是东线还有近10万人被截断在38线以南,整体后撤就是抛弃他们,中部战场还有三面被围的180师孤军。

彭总焦急万分,他一开始是想派出两个军南下接应,可是中线、西线美军都发起了强大攻势,实在是分身乏术。无奈之下,他只能将战线向北梯次撤退,而留在南面的那些军队,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脱险了。

危难时刻,考验一线指战员素质的时候到了。

王近山借给宋时轮的第12军第31师此时已经孤处整个战场的最南方,是纸面上最不可能突围的军队,但是其师长赵兰田却异常沉着。此时他下属的91团已经跑到了下富珍里,他在撤退前还饶有耐心地派人去通知91团,让他们北撤。

31师来的时候是自北向南垂直南下,可是此时北归的道路(昭阳江北岸渡口)已经被堵死,所以师长赵兰田帅军向西北方向机动,途中遭遇美军向北机动的第2师。他没有下令攻击,而是十分耐心的等待美第2师北进后再开进,愣是从人家屁股后方穿插,从东线跑到了中线,然后在敌三个师的眼皮子底下钻空子,安全跳出了包围圈。

师长赵兰田不愧是参加过万里长征的老红军,战略撤退玩的溜。

这个91团就更传奇了。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孤军,31师在战场最南端,他们在31师的最南端。他们接到撤退命令后并没有立刻北撤,去跟敌人硬碰硬突围,而是先朝面前敌人后方,也就是向东南方向机动,秘密渡过了南汉江,然后又绕道,在据海岸线40公里左右的地方沿山路走向北方。行军的6天内全团吃野菜、啃树皮,白天隐伏、夜晚行军,1000多名官兵终于冲破了3个师敌军的堵截,建制完整地同大部队会合,路上打了一仗,还顺手抓了60多个南朝鲜军俘虏。

27军则更为凶险。

他们自5月22日开始就全军断粮,而在他们北撤的归路上美军空降187团实施了空降作战,随后大批美军赶到,其来时道路已经被彻底切断。

彭德清军长丝毫不乱,他的诀窍是虚虚实实。形象点说,就是在撤退途中,突然对美军的拦截阵线发起一次猛攻,让美军以为志愿军将在这里突围,集中兵力于某一点。然后呢,他在夜晚悄悄的转移行进方向。就这么个打法,跟美军绕圈子,交替掩护,见空就钻,整个27军也成建制的撤回了北方。

当然,我所说的成建制返回并非没有损失,事实上,损失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第九兵团。他们距后方最远,北撤中带着大量的伤员,占用了大量的骡马,很多人被担架抬着,严重影响部队行军速度。

无奈之下,部队只好将部分伤员委托给当地朝鲜民众,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给他们,拜托他们照顾。可是这里是南朝鲜啊,没有土改、没有群众基础,很多当地人当面答应的好好的,志愿军一走就向美军举报。这也不能怪部队不带他们,毕竟如果带上他们,可能全体都走不出去。

还有的伤员听说了战况,为了不拖累大部队,主动下担架,说什么也不走了,自己钻进大山之中,生死难料。。。

他们中很多人被美军俘虏,由于此时美军已经知道了北朝鲜军队控制的战俘营十分不人道,美军、南朝鲜战俘大量死亡。所以美军对这些伤病战俘也很不人道,有点小伤就截肢,术后感染的也很多。。。

除此之外,很多重武器在撤退途中被炸毁、遗弃。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些部队还是在极为凶险的情况下保住了有生力量,什么都没有人命值钱。这次撤退还反映了,老祖宗那一套是很管用的,31师用了瞒天过海,91团用了声东击西,27军用了避实就虚,都是兵法里的老套路。当然,范弗利特更绝,他用的是釜底抽薪。

到5月27日,被截断在38线以南的中国军队大部分都回来了,只有180师没有消息了。

180师出事儿了。

自5月23日开始,180师就与60军军部、第三兵团司令部、志司都失去了联络。

根据后来跑回来的180师师长郑其贵回忆,事情是这样的。

5月23日,180师发现自己被围,师部紧急开会,认为当前形势紧急,应当首先销毁电台和密码,防止被美军缴获。所以,他们将电台和密码都付之一炬。。。

这就是为什么各部都与其联系不上的原因。

而此时部队已经断粮,当天夜晚部队情绪就有很大波动,但是为了能有一线生机,师部禁止士兵杀马充饥。第二天白天,在美军的轰炸下,大部分骡马受惊四散奔逃。。。

5月24日,师部再次召开会议,师长郑其贵、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经过商议决定,应该分散部队,在附近山区分头逃跑,实在不行就打游击战。

于是当天,部队被分散为若干股,开始分头突围。

因为180师是1947年才由山西洪桐县大队升级组建的,全师除了干部和骨干外,大多是解放战争时期投诚的原国民党军士兵,师部领导一致认为,这些人在复杂形势下很容易叛变,突围过程中还有可能打黑枪,所以没有人愿意带领这些部队。于是,全师有作战经验的原县大队几百人都被分到了同一分队。。。其他分队连个像样的干部都没有。。。

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由于不同意这种分配方案,所以没跟骨干们在一起,而是自己带领一队分队突围。

当天夜晚,该师开始分头突围。

事实证明,不管是战斗还是逃跑,经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5月27日,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带着几百名干部和骨干溜过了美军封锁线,逃了回来,而剩下的大部分分队都向美军投降了。

他们几百人能回来,也从侧面说明如果师部能够统一带队突围,是大概率能够全员返回的。

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没走出来,他也没有投降,而是率余部在语言不通、地形生疏的南朝鲜打了整整一年的游击战。1952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美军俘虏,吴成德是朝鲜战争中被俘的中国官兵中级别最高的一人。

180师全师10000余人有7000人没有回来,其中5000余人被俘,这是志愿军在朝鲜中被俘最多的一次。

在第五次战役之前,志愿军被俘合计不足3000人,此一战过后,迅速攀升到了五位数。

发布于 11-26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