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努力,终有“嫦娥探月”,我们的征途必将是星辰大海

作者 | 李沛

”因为人类没有互相争斗的事了,大家协力的同自然争,要叫雨晴寒暑都听人类指使,更要排驭空气,到星球上去殖民,这才是地球上人类竞争心的归宿呢“

——蔡元培《新年梦》

01

夜空里最亮的星

亲眼观看航天发射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

在《秒速五厘米》第二段故事里,花苗向贵树欲告白而不能,少女胸中的情思、忧郁、自卑、不安无处宣泄,化成了突如其来的纷飞泪雨,这时,远方的火箭拔地而起,在瑰丽的晚霞中缓缓划出一道联通天地的白色轨迹,看着这一幕,花苗内心郁结到极处的幽微情绪一瞬间消失得干干净净,在前所未有的宁静中顿悟了贵树的想法,放下了自己数年来的纠结。

受邀观礼土星五号火箭发射的著名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也提到一位瑞典记者“每次观看发射都会感动落泪”。

500

(秒速五厘米第二幕《Cosmonaut》)

2020年11月24号凌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2台氢氧发动机首先点火,随后,8台助推段液氧煤油发动机启动,一齐托举着八百多吨重的庞然大物缓缓起飞,五公里之外的淇水湾沙滩上,彻夜守候的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十几秒钟后,连绵磅礴的轰鸣声跨过海面传了过来,人群中的欢呼变成了阵阵兴奋的尖叫,籍此抒发内心无以名状的颤栗和激动,此时,火箭已经完全飞离了发射塔,在夜空中展现出完整的姿态,火箭尾部大量煤油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特有纯白尾焰,照度达到约70000勒克司,接近于此地白昼正午的太阳。

这是今晚南中国海夜空里最亮的星。

500

火箭越飞越高,越飞越快,很快消失在厚重的云层中,它将把嫦娥五号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如无意外情况,飞船的无人着陆器将会在11月30日前后登上月球正面的吕姆克山脉,开展一系列科考作业,收集大约2公斤月球土壤及岩石样本,根据欧洲航天局透露的信息,12月15日前后,携带着月壤样本的飞船返回舱将降落于内蒙古地区。

这将是时隔44年,人类再一次获得来自月球的地质标本。

嫦娥五号是今年全球发射的第一艘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向月球发射的最大、最重、技术最先进的无人探测器。

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连同发生在2020年的其他一系列太空领域“大新闻”,如SPACEX公司商业航天的新突破、星船巨型火箭的飞速进展、中美火星探测器发射、美国太空军的实质性运转...拼接出了一幅风起青萍的清晰图景,《华尔街日报》在今年7月30日的社论中,将这一图景直截了当地概括为“21世纪的太空竞赛”("A Space Race for the 21st Century")。

人们有一种共同而强烈的感觉,美苏竞赛之后,第二次太空竞赛在2020年正式拉开了序幕。

500

(埃隆·马斯克对嫦娥五号发射的祝贺)

02

“斯普特尼克之灾”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送入地球轨道,艾森豪威尔政府最初的反应是不屑一顾甚至暗自窃喜,因为美方可在其后有关卫星飞越权的国际法问题上占据主动地位。

可出乎意料的是,斯普特尼克迅速在西方公众中激起巨大震撼与焦虑,在这个十月,《纽约时报》以平均每天11篇稿件的节奏,跟踪报道斯普特尼克卫星动向及反响。在英雄漫画与科幻热中成长,将美国的国家能力与声望视为理所当然的沉默一代(Silent Generation),突然听闻太空探索的突破来自铁幕后那个据说贫瘠而落后,连电冰箱都造不出来的国家,这种精神上的冲击是难以形容的。

1957年冬天的这场“斯普特尼克之灾”(Sputnik Crisis),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冷战环境中被放大的政治价值,科技壮举与制度优越性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成为冷战中争夺威望与人心的重要“战场”,美苏两国的航天事业,自斯普特尼克之后就进入到了有意识的太空竞赛轨道。

500

(媒体渲染被老大哥在天空中注视的恐惧)

在这场太空竞赛之初,苏联一度取得了节节胜利:

1957年,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

1959年,苏联第一颗人造探测器抵达月球

1960年,苏联向太阳系其他大行星发射了第一颗探测器

1961年,苏联实现了第一次载人宇航飞行

随着苏联航天工程一次次震撼世界,美国的国际领导力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快速下滑。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对北约表现出越来越不加遮掩的抵触,墨西哥湾的后花园古巴突然变色,北美“小兄弟”加拿大也敢于违拗美国的意愿,拒绝了波马克防空导弹的进驻,财政部无法应付欧洲资本将美元兑回黄金的势头,不得不在1961年协调七家欧洲央行,共同组成平准基金维持美元黄金官方比价。

“打赢”太空竞赛,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重要政策目标。

1962年9月12号,位于休斯顿市郊的莱斯大学,可容纳五万人的露天体育场座无虚席,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顶着烈日,在这里发表了载入史册的“月球演说”(moon speech),宣布了在1960年代结束前实现载人登月的宏大目标,意图跨过太空竞赛中苏联占据优势的小技术台阶,设置一个大的里程碑,在主动选定的战场上赢得挑战。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演讲之一,“月球演说”也集中体现了所谓美国价值观与共同体叙事的特点,有意识地将太空探索与航海探险相挂钩,并强调了美利坚民族在这一"新边疆"探索中的天然优越与天定使命。

不过私下里,肯尼迪对于太空竞赛的”胜利”并不是那么信心十足,一直到其遇刺之前,肯尼迪都在探询邀请苏联进行联合载人登月的可能性,例如美苏分别研制服务舱、登月舱,在轨对接后共同执行任务,以此确保美国起码不至于“输掉”这场太空竞赛。

500

(肯尼迪时代昙花一现的美苏联合载人登月设想)

03

第一次太空竞赛的落幕

在肯尼迪莱斯大学演说七年之后,1969年7月20日,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这标志着美国在太空竞赛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然而人类登月的兴奋与喧闹仿佛烟花盛放般短暂,公众对太空的热情在阿波罗11号任务后很快便冷淡了下来,如果说斯普特尼克冲击为太空探索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冷战国际政治价值,那么阿波罗11号登月就仿佛对这场太空竞赛完成了“祛魅”。

载人登月的目标实现后,NASA局长托马斯·潘恩与其好友,时任副总统斯皮洛·阿格纽共同提出了对未来太空探索的规划,提议继续保持高强度投入,按部就班进一步发展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勘探能力,在1980年代建立月球殖民地、并实现载人火星探测,然而与十年前肯尼迪时代的待遇相反,这些规划受到了媒体的无情嘲笑,尼克松总统也明确宣布将降低太空计划优先级,砍掉了阿波罗计划原定的18、19、20号任务,大幅削减NASA预算,雄心勃勃的托马斯·潘恩其后愤然离职。

500

(当时媒体的反应:载人登火星是什么鬼?)

在后世的航天史叙事中,尼克松俨然成为断送美国太空事业的反面角色,打断了似乎“本可以”延续的美国航天进程,然而应该强调的是,在七十年代的时代氛围里,太空竞赛已不再具有特殊的感召力,接管了舆论场的婴儿潮一代公众对地球上的事情更感兴趣,所谓的三E,即能源、环境、经济占据着美国人公共议题的中心位置,载人登月的形象与此格格不入,滑落为耗费巨资,只收获了“一堆石头和特氟龙”的典型冷战黑色幽默。

1976年8月22日,苏联“月球24号”无人飞船返回舱降落于西伯利亚地区,成功带回了170克月球土壤样本,这是本周的嫦娥五号任务前,人类最后一次从月球取回的地质标本。

不过此时,航天事业已经难以再激起公众的兴趣,也是在这一年,为苏联载人登月计划研制的N-1巨型火箭正式下马,太空竞赛的的时代波澜不兴地结束了。

1957-1976年,第一次太空竞赛意外的开始和意外的终结,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大科学的重要特征,那就是真实世界的技术演进并不同于纯粹干净的真空球形鸡,而是受到政治与社会因素的重要,乃至决定性影响。

04

相约1991

1991年8月,迈克尔·格里芬(Michael Griffin)出任NASA局长助理,分管前沿空间探索技术开发,这位年富力强的专家甫一上任,就推动了两个极具新意的前沿项目,分别是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DC-X,以及小型月球探测器克莱门汀(Clementine),前者成为今天炙手可热的商业航天可复用火箭先驱,而后者,则标志着1974年的探索者-49号后,沉寂近20年的美国月球探测再次启动。

也是在这一年,大洋彼岸,航天系统闵桂荣院士提出中国也要搞月球卫星的远景设想,并成立了月球探测课题组展开初步论证。

500

(90年代初就已经实现垂直回收的DC-X可重用火箭验证机)

两边的家底相差太过悬殊,中美同时开始(重启)的月球探索,进程很快拉开了差距。

1994年1月,立项不到三年的克莱门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大约一个月后进入了环月轨道,很快就搞了个特大新闻。利用其搭载的发射机与地球观测网组成双基地雷达扫描月球两极,克莱门汀号宣布发现了月球南极存在水冰的证据,轰动世界。

有水存在,意味着可以在月球上直接电解制备液氢液氧火箭燃料,或提供人类在月球活动必不可少的水源,克莱门汀号的发现,使月球南极成为其后各国探月项目的热门目标。

500

(克莱门汀号任务章)

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美国航天能力小品表演在满堂彩中谢幕,中国探月工程则还在剧场外游荡,不得其门而入。

根据欧阳自远院士回忆,90年代初的首次探月方案已经有“嫦娥”文化元素,提出发射一个象征中国文明的人造物品硬着陆(撞击)月球,形成一个月面上的永久性地标,以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扬国威、鼓志气,故此计划在香港回归前完成发射任务。

这个脑洞大开的设想由于缺乏科学价值,加之经费需求过多而被中央否决。

1994年,国防科工委组织专家,开始了探月方案的第二次规划论证,在欧阳自远院士的努力下,完成了中国第一个较完整的月球探测可行性报告。提出了探月工程的分期建设思想和第一期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以及第一颗月球卫星的方案设想,计划作为载人航天用的长征2F火箭首发载荷。

然而国家财力的制约,使这一探月方案不久后就实质性搁浅。

这一搁浅就是整整十年。

十年里,中国航天人从来没有放弃过争取和努力。

一方面,在闵桂荣、杨嘉墀、王大珩等院士的支持和努力下,通过863-703项目和中科院创新工程基金的支持,航天系统继续增厚技术储备,深化对探月科学目标及工程发展的理解认识。

另一方面,航天人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游说和呼吁,向决策者、科技界和公众阐述月球探测的重要性,灌输中国开展探月的必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在机关、平台研制方和应用需求方形成了栾恩杰、孙家栋、欧阳自远三位院士组成的探月“铁三角“。

500

(印度月船一号探测器)

2000年,曙光终于出现了。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在这一年提出了开发月球探测器的计划,设想在2007年前后发射换月探测器,"中国人不能落到印度后面去",这个朴素的感情因素成为中国探月工程上马的关键助力。

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布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

2001年,由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定的”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终于通过了国家评审。

2002年,孙家栋院士组织完成了对绕月卫星第一期工程的综合论证。

2004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绕月探测工程由中央专委正式批复立项。探月“铁三角“分别担任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

05

上坡路,下坡路

在嫦娥工程立项的几乎同时,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在NASA总部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开发新一代载人飞船,衔接拟于2010年退役的航天飞机,同时将加快深空探索节奏,计划最迟于2020年让美国人重返月球(是的你没看错,2020年),这一次将不再是阿波罗登月”旗帜与脚印“的简单复刻,而是将建设月面空间站,在月球上摸索人类进一步走向深空的各种关键技术,如火箭燃料制取,为进一步的载人火星任务,乃至更深远太空的探索打下基础。

2005年,为了保障这一大计划的执行,小布什提名迈克尔·格里芬出任NASA局长,期待这位美国航天业界公认的泰斗再一次点石成金。

500

(格里芬就任仪式少见的高规格,副总统迪克切尼亲自担任监誓人)

底蕴雄厚的美国航天似乎要又一次上演随便一发力,就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开的戏码了。

开局是相似的,这一次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中国人在月球探测中齐头并进,甚至取得了些许领先。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7年11月7日进入绕月轨道,成为继“东方红1号”卫星和“神舟5号”飞船之后中国航天发展的第3个里程碑。

500

(嫦娥一号入轨后,相拥而泣的“铁三角”)

嫦娥一号研制总投入约14亿元人民币,包括了探测器、火箭和2个地面站的建设成本,第一期批准的20亿元人民币预算,结余部分6个亿又成为嫦娥二号飞船研制费。

而作为美国重返月球大计划的第一步,耗资5.83亿美元的NASA月球无人探测器LPRP项目于2009年6月发射升空,相比原定节点延迟了8个月。

更要命的是,作为”前驱“的无人探测器发射升空之时,原定的美国载人登月大计划已经实质性搁浅,计划主持者,迈克尔·格里芬在2009年1月被扫地出门,卸任NASA局长职务。

与他上一次离开NASA仅仅相隔十年,迈克尔·格里芬已经发现这里成为了一个暮气沉沉的官僚机构,国会议员、NASA、工业界巨头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宏大的设想一旦触动到部门职权和预算的既有蛋糕,就会在各种软磨硬泡的手段下消弭于无形,奇妙之处与东方太极功夫颇有神似。

没有能力带入新资源,只能在如何切蛋糕上动脑筋的格里芬在NASA内部四处碰壁,他所推动的美国深空探测”星座计划“遭到媒体与业界的口诛笔伐,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任后,干脆利落地终结了他的NASA生涯。

在离职前最后一次记者采访中,曾经到访中国,对中国航天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格里芬提出了一个当时看来相当冷峻而又新奇的判断:如果美国人不抓紧时间,中国人可能将赶在美国之前实现登月。

500

(2006年,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到访中国,亲身感受了中国航天的作风与能力)

格里芬卷铺盖走人后,奥巴马团队对星座计划展开审核,认为该项目“预算超支,进度落后,并且缺乏创新”。要完成这一计划,至少还需投入1500亿美元,远远超出美国财政能力,根据这一审查结论,2010年,星座计划正式下马,已经投入开发的飞船、火箭等硬件,被纳入新的载人小行星探测规划一部分得以延续。

在围绕星座计划去留,美国航天界政界骂战正酣的时候,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飞船成功发射,通过精巧的轨道规划,除获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清晰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还实现了对日地拉格朗日点和近地小行星图塔蒂斯的飞越探测。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扎扎实实地完成了。

500

(奥巴马时期取消星座计划引起巨大争议)

2013年12月2号,嫦娥三号飞船成功发射,13天后,飞船着陆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虹湾地区,成为1976年的苏联“月球-24”飞船后,第一个在月球上软着陆的人造探测器,2014年10月,嫦娥五号测试飞船发射成功,验证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大气层再入技术,2017年6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对外透露,拟于当年11月使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

尽管由于当年长五遥二运载火箭的失利,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被迫推迟,但一步一个脚印的中国探月进程依然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2017年1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来回折腾七年之后,又一次指令NASA开展载人登月任务,力争在2028年实现美国人重返月球的目标。

500

(波音研制的重型火箭SLS如资金黑洞,吞噬的预算足以支付SPACEX猎鹰9号火箭研发成本并购买338次发射服务)

2019年1月3日,作为嫦娥三号备份的嫦娥四号飞船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在鹊桥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了人类航天史上首次月球背面的着陆与巡视探测,美国人对这一震撼性事件的回应是:修改PPT,将原定的2028年登月目标压缩至2024年。

与美国人的来回横跳相比,中国探月工程在按照自己的步调与蓝图稳步前进,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即将完成,新的愿景与征程已经拉开。

06

第二次太空竞赛

与拉胯的NASA和不争气的”合众国长子“波音相比,美国商业航天则是另一番气象,埃隆·马斯克创办的SPACEX公司在2020年迎来发展的里程碑年份,猎鹰9号可回收重型火箭实现了机队的大规模常态化运营,龙飞船实现载人飞行,低轨道”星链“互联网星座开始批量部署,超重型火箭”星舰“即将在今年进行15公里高度飞行测试。另一位科技富豪杰夫贝佐斯创立的蓝色起源公司更为低调,但在今年同样实现了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的量产交付,并且开始了载人登月飞船的研制。

依靠商业航天的”产能“爆发,今年美国航天发射次数将有望重新超越中国,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00

(拟于今年完成的星舰SN8号样机高空飞行测试)

中美两国航天在2020年的同时发力,正式揭开了人类第二次太空竞赛的序幕。

这同样将是一场通过航天成就的竞赛对国家能力与国家意志的考核。

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美国所面临的将是英语民族所难以适应的持久战。

相比”打肿脸充胖子“,勒紧裤腰带与美国争夺吉尼斯纪录式锦标的苏联做派,今天的中国人对航天探索有着明智的理解与克制的规划,轻虚名重实效,中国航天事业所投入的经费,按照相对比例也显著地低于美国,这本身就意味着更容易持久投入,在必要时也有更大的腾挪余地。

更重要的是,有别于苏联的高精尖军工产业,与民生经济相隔离,自成一体自我循环,在今天的中国,航天产业是中国科技与工业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业金字塔最尖端的成就,有着稳固的产业生态基础支撑。

如果说在国家级航天事业上,中国人已经展示出非凡的赶超势头,让暮气沉沉,在“猪肉桶”式的预算分肥中严重失能的NASA倍感压力,那么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良好的产业生态也蕴藏着巨大的想象空间,SPACEX仿佛如日中天的地位很难说将会长期保持而不受挑战。

毕竟在太阳能、电动车、无人机、乃至智能手机等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上,我们已经看到过太多类似的例子,一家美国公司引领概念,创造出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大量的中国创业者迅速跟进,一哄而上,从乱糟糟的低水平”山寨“式模仿起步,快速迭代,快速学习,快速整合,用不了几年时间就会拼杀出数家技术能力快速逼近,成本占据绝对优势、而产品创新又更为活跃的中国独角兽,把按照美国传统商业节奏,本可以坐享十余年乃至数十年行业生命周期的原始创新者打下王座,甚至难以为继逼到破产。

今天的中国商业航天,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初创公司中,同样可能将以远超想象的速度,崛起数家SPACEX的有力挑战者。

500

(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出现了一些差异化的自主创新)

07

走向星辰大海

在嫦娥五号升空的整整七十年之前,1950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亲自指挥的朝鲜战场圣诞攻势开始了,这位在远东封地上做派”如同路易十四“的大人物,自信满满地向记者表示:这将是美国远征军的最后一战,作为西方征服者中最文明的那部分,美军将在建立了鸭绿江防线,拯救了可怜的朝鲜人后挥一挥手,潇洒撤离半岛,不带走一片云彩,将军透露,美国无敌的空中力量已经沿着中朝边境执行了数周的战场遮断任务,数年前还仰赖美国拯救的中国人,绝不会对美军达成其战略目标造成实质性阻碍。

这是西方文明在东方伸展权力的”高光时刻“,也是东方文明百年沉沦触底反弹的起点。

新中国的创建者们,从那时起就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使命感,中国落后了,这个新国家在求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后,就将以全副力量,投入到实现物质生活现代化的目标,以期重新回到世界民族之林前列,到那个时候,中国人以其美德而非强权,将得到世界的尊重与借鉴,并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做出显著的贡献。

500

向前追根溯源,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已经明显包含了类似的理念,在康有为名著《大同书》中,中国富强将使世界消弭战祸,实现大同的地球人类共同体将向太阳系其他行星上的智慧生物传播仁爱,“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海王诸星之生物耶,莽不与接,杳冥为期,吾欲仁之,远无所施。”

蔡元培作于1904年的《新年梦》中,也不约而同畅想着中国富强后世界大同,人类的活力将不再无谓消耗于同类间的纷争,而是投入征服自然的伟大事业,将人类的足迹向整个太阳系拓展,”更要排驭空气,到星球上去殖民,这才是地球上人类竞争心的归宿呢“

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基因和民族性格,中国航天的远景蓝图也有着惊人宏伟的气魄。

500

嫦娥五号任务之后,嫦娥探月工程将进入第四期,以嫦娥6、7、8号飞船实现对月球南极区域的详细勘察,并组合为无人月球地面站协同工作,2030年前后,随着更大运力的运载火箭投入使用,中国人将最终踏上月球,在2030年代建立起长期有人驻守,向世界各国开放的国际月球基地。

月球基地原位资源利用等一系列技术验证完善后,大多数读者将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中国人登上火星。

面向木星、海王星等探测任务,乃至冲向太阳系边际,中国航天系统已经在低调铺开了核动力星际航行装置的研发,未来的中国星际探测飞船,依靠核动力的持续加速,有望后来者居上,赶超已经航行了43年的美国旅行者一号飞船,成为第一个真正飞出太阳系奥尔特星云的人造天体,作为地球人类的代表驶入银河系辽阔的星辰大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