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的孩子们,经历了一场大型“变形计”

500

  作者 | 曾诚心

  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单元片《回乡之路》中,邓超扮演的企业家乔树林,幼时由乡村教师高妈妈收养,吃百家饭长大。

  过去乡亲们的帮助,高妈妈“长大了学了本事,给咱们这换个样子”的期盼,让乔树林在外赚了第一桶金后,毅然回到沙里沟,带领乡亲们与漫天的黄沙和顽固的贫穷斗争。

  受助者终成助人者。

500

  的确,公益精神能够代际传递。

  出身寒门的孩子,在公众善意的浇灌下成长,心底埋下的感恩种子,也在抽芽、生枝。从小就对社会奉献有着深刻体悟的他们,长大后也会尽己所能,以不同的方式回馈社会、传播善意。

  最近上映的一部微电影《国华的孩子们》,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影片主要围绕三个人物,支教老师杨少敏、医生蔡莹以及企业家王永锟,他们的故事在一所山区小学产生了交集。

  三个月前,王永锟在朋友圈看到杨少敏发的支教照片。学校简陋的教学条件,让他起了捐赠的念头。于是就有了影片开头的捐赠仪式。

500

  在捐赠仪式上,杨少敏发现学生陈小天没有露面。走访家中无果后,杨少敏终于在村口的巴士上找到了小天。

  原来,小天在外务工的父亲,已经失联两个月,家里没了收入来源,境况艰难。小天想瞒着奶奶和妹妹去找父亲,打工挣钱。

500

  其实,小天爸爸两个月前就生病了,但一直没有通知家人,近期病情恶化,转到了蔡莹所在的医院。在蔡莹和同事的努力下,手术取得成功,小天爸爸逐渐好转。

  就在小天计划离家出走的那天,蔡莹刚帮小天爸爸往家里寄了生活费,并和家人取得联系。

500

  然而,交集并不限于此。无论是支教老师杨少敏,医生蔡莹,还是企业家王永锟,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

  这部影片巧妙地采用了蒙太奇拍摄手法,画面闪回,不同时空重列组合,拼图一般地把三位人物的故事完整地拼接起来。原来,三段看似平行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坐标——国华纪念中学。

  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慈善中学,杨少敏、蔡莹和王永锟无一例外地在那里接受过全免费教育。

  毕业后,作为校友的他们,在机缘巧合之下又有了关联。说是巧合,背后却有一股无形又强大的力量在驱动着。

500

  杨少敏强行拉小天回家时,小天赌气地称她为“城里人”。但事实上,杨少敏也来自农村,幼年生活同样捉襟见肘。

  当初爸爸送她去国华中学念书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当时坐的也是巴士,车开了,爸爸还在窗外叮嘱:“小敏,去国华学校要好好念,考上个好大学就都好了。”

  是啊,对于她这样的农村孩子,考上好大学是多么的重要。

  国华中学提供的优质教育,让她找到了撬动现实的支点。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落后的山区支教,是因为她想让更多在现实泥淖挣扎的孩子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是战胜贫穷的美好利器。因此,在得知小天想要辍学时,她才会如此激烈地反对。

  王永锟经营着一家移动机器人研发公司,但曾经的他,也不过是一个对科技感兴趣的贫穷少年。在国华,他有机会接触先进的科学设备,和同学一起制作机器人模型。

  他不会忘记,一次小组展示后,他还留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国华校长走进来说:“同学,喜欢机器人你就继续钻研,有些大学研究机器人很厉害的。只要你考上,学校都会供你读完。”

500

  也是为什么看到山区学校落后的基础设施,会令他如此触动。

  他非常清楚,梦想的腾飞需要翅膀的助力。那些孩子缺少的,不是高远的理想,而是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乒乓球室、足球,甚至是一双舒服的球鞋。

  国华中学曾帮助他飞越命运的窘境,如今的他,也想为更多贫穷孩子打造梦想的翅膀。

  蔡莹是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生。今年疫情期间,她自愿驰援武汉。在医疗队撤离的当晚,她正坐在大巴上和一岁多的儿子视频,急诊部却突然新增了一波患者,人手严重不足。

  她虽然迫切想与家人团聚,但还是选择留下来,因为她在手机相册中翻到了自己在国华校碑前的合影。

500

  如果没有在国华中学读书,她或许就不会成为一名医生。

  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学校布告栏前,看到自己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时,那种难抑的激动与喜悦。她也记得,毕业典礼上,自己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她讲道:“今天我们毕业了,考进了中国最好的学府。是因为国华的资助和教育,我们才能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不管我们在哪儿,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将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

  她记住了自己的承诺,挽救了无数生命,其中就包括小天爸爸。回到家的小天,刚好碰上了蔡莹替爸爸打来的电话。知道爸爸没大碍,小天终于安心了。

  杨少敏在离开前,给小天留了一张相片。那是她中学毕业时站在国华校门口跟同一届学生的集体大合影。

  在合影的背面,她写道,自己和照片上的其他人,都因为家里困难,差点没法读书,但没有放弃,也受到了社会的帮助,最终学有所成。

500

  她告诫小天:“如果你也想像他们一样,那就一定要继续读书。因为知识能把你变成你想成为的人。不要放弃!”留言的落款是“不是‘城里人’的杨老师”。

  影片虽然不长,但制作精良。扎实的故事线,环环相扣的情节,自然流畅的画面,大量的细节刻画,也精准到位,整体格调平实温暖。

  而最令人感动的是,影片根据真人故事改编,杨少敏、蔡莹和王永锟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

500

500

  而他们毕业的国华纪念中学,是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先生和联席主席杨惠妍女士,于2002年9月兴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这是杨国强先生刻在国华校碑上的话。

  学生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习、生活、交通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自创办以来,国华共接收3260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

  在国华的资助下,众多寒门学子得以通过知识推开命运的大门,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毕业后,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牢记国华中学的教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国华纪念中学就像是一道河流,虽没有浩汤之势,却不断分出活跃的支流。这些支流,不知疲倦地向前奔跑,击打坚硬的岩石,灌溉干涸的角落,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更遥远的土地。

  教育扶贫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改变年轻一代的命运,也在于构塑这一代人的价值取向。公益教育,传递的也不只是知识的力量,还有回馈与奉献社会的精神信仰。

  一个真正有前途的国家与社会,不会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集散地,而是一代又一代甘于奉献者守护的应许之地。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alt="500" />

500

  善良的人,给他人带去温暖与希望;而知恩图报的人,则将这份礼物送给更多的人。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便有如此经历。

  15岁时,他偶然结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肯·莫利一家。在他读大学期间,肯·莫利陆陆续续资助了200澳元,还邀请他去澳大利亚游玩。当时签证难办,肯·莫利也积极帮忙联系使馆。

  2004年,肯·莫利去世了,马云却一直没有忘记他给予的帮助。2017年,马云来到了他的家乡纽卡斯尔,通过向纽卡斯尔大学捐赠2000万美元奖学金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我们总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玫瑰者不求回报,自能获得精神的陶冶与满足。

  但接受玫瑰的人,也不该视之为理所当然;在获得玫瑰的慰藉后,也应将芬芳传递下去,继续这一场关于爱与善意的接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