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批《江湖儿女》,有关电影正负能量的一点看法

今天早上偶然间看到胡锡进批电影《江湖儿女》的新闻。胡锡进说这部电影是负能量,导演贾樟柯回了一句“真话才是最大的正能量”。

电影究竟如何,笔者并没有看所以不便评论。但是关于什么是正能量的问题,笔者倒是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前不久,一部现实主义的片子上映,并大获成功,《我不是药神》。

笔者记得当时很多人都在感叹,广电总局开了“天恩”让这部电影上映,然后感叹电影题材如何敏感,如何揭露社会黑暗,尤其是那句“世界上最大的病,是穷病”不知道让多少观众心有戚戚。

实话讲,这部片子的确是好片,但网友一味的讲题材有多敏感却总让人感觉有哪里不对。

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个事件全中国谁不知道,媒体天天跟踪报道,要敏感早就封杀了何必还让媒体报道个铺天盖地?至于揭露社会黑暗,揭露所谓贫富差距,这更没什么敏感的,人人心里有杆秤,政府心里也明镜一般,否则也不会年年工作报告提缩小贫富差距。

平心而论,这就是一部反映现实的片子,没什么敏感,也没有触碰任何禁忌。但到了某些网友眼里这似乎就成了揭开中国黑暗面纱的一部剧,仿佛在他们心目中偌大的中国连说真话的空间都没有了。至于吗?

影片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主人公的结局。在真实事件中,药商陆勇并没有被起诉,而在电影中“药神”程勇却遭遇了牢狱之灾。笔者不清楚影片的创作者这样改编的原因是什么,但这样的结局对很多人来说的确有些黑暗。

这让笔者想到了大学时期看到两部电影,一部是美国电影《换子疑云》,一部是中国电影《最爱》。两部片子都可称为现实主义,都旨在揭示人性的丑陋,但是给人的观感却全不一样。

《换子疑云》根据美国真实的事件改编,1928年一位丢了孩子的母亲向警察报案,经过警察的寻找孩子终于被找到了,但母亲见到孩子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并不是自己的。母亲向警察反映情况,却得到警察肯定的回复:孩子就是你的。当母亲据理力争时,警察却认为母亲是寻衅滋事,将其关进了监狱,后来又认定母亲是精神病患,将其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对其百般折磨。而后母亲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逃出医院,并将警察告上法庭。最终恶人受到了惩罚,但母亲的儿子却没能找回。

笔者一直记得影片最后,虽然儿子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母亲称她坚信自己的儿子依然活着,她将继续寻找下去。影片最后给了母亲一个仰拍的镜头,背后是灿烂的云霞,脸上是坚定的微笑,那一刻你不会感到世间的丑恶,只会感到母爱真的是伟大。

至于《最爱》,笔者知道它改编自一部小说,不知道小说背后是否也有真实事件。笔者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部电影,或者听说过,在这里我就不赘述这部电影的内容了,没看过的读者可以百度。

其实笔者很不想谈《最爱》这部电影,因为每次想到这部电影都会后背发凉。笔者是学历史出身,史书看多了对人性有多恶也能多少了解一些,但看完《最爱》这部电影后却很长时间缓不过劲儿来。就像胡锡进说的:既不让你愉快,也不让你掉泪,就是心里发堵。看完电影之后真的感觉整个世界都灰暗了。

之所以会提到这两部片子,主要是因为这两部片子笔者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看的,前后相差只有几天,但是观感却大不相同,一部充满希望,一部却是满满的绝望,这种强烈的对比的确令人无法释怀。

后来接二连三的也看了一些这类的片子,《万箭穿心》、《天注定》、《盲井》、《盲山》等等。看得多了就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揭露社会问题,美国电影总会给观众带来希望,而中国电影看完之后观众恨不得这个世界赶紧毁灭?

先看看美国的电影。

《阿甘正传》。母亲为了儿子能上学出卖自己的身体,国家为了打仗让智力有障碍的人参军。女孩儿被父亲性侵却无法反抗只能跪地祈祷,最后还为了所谓的自由染上了艾滋病。更有甚者,一国总统为了竞选成功派特工去竞争对手那里安装窃听器。但是看到影片结尾你还会记得这些“恶”吗?不,你只会记得不停奔跑的美国精神,任何人都能成功的美国价值观,以及生机无限的美国社会。当然,还有那句有关巧克力的著名台词。

还有被很多网友捧上天的《肖申克的救赎》。男主发现妻子出轨就想出去冷静一下,结果妻子与情夫被杀,男主被当作嫌疑人还被判了终身监禁。在监狱中,男主先遭到狱友的虐待,又遭到狱警的压迫。为了生存男主只能替典狱长偷税漏税,将典狱长贪污的公款一一洗白。后来无意之间,男主发现了证明自己清白的证人,但典狱长为了自己的利益将证人杀害。男主最终逃出了监狱并对典狱长进行报复。

影片最后男主驾着汽车逃出国境,并一再暗示你他已经完成了救赎。但令笔者不解的是,从头至尾男主都是受害者,他并没有犯什么罪,却承受着无尽的苦难,为什么一个受害者需要救赎?如果故事背景是中国,笔者敢保证会有一大堆的“这国怎,亏总民,我陷思,定体问”,但故事发生在美国就变成了救赎的力量真伟大。你不得不感叹,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或许还会有人提到《纸牌屋》。不错,揭露黑暗《纸牌屋》算是个里程碑。但即使如此黑暗的影片,看完后你也不会对美国的政体产生哪怕一丝的质疑,甚至隐隐之中还会觉得美国这个国家很伟大。

至于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詹姆斯·卡梅隆,在这批美国梦时代出生的导演的作品中,美国就是希望,就是人类的未来,就是全世界最美好事务的集合,即使它有缺点但与它的伟大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近年来好莱坞的电影,超级英雄片除外,《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至暗时刻》、《血战钢锯岭》、《林肯》、《亨利机长》、《间谍之桥》、《爱乐之城》、《月光男孩》、《聚焦》、《华盛顿邮报》,尽管它们也涉及到社会的不公,但真正的主体都是歌颂人性的善与不屈。

反观中国的导演。《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黄土地》、《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后来的《天欲》、《小武》、《站台》、《最爱》、《天注定》、《盲井》、《三峡好人》、《我不是潘金莲》。凡是能想到的艺术品都是灰暗色调,都是揭露人的愚昧无知,都是控诉文化的落后。而且每每将这种黑暗发挥到极致,仿佛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罪恶,永远无法翻案。以至于看完之后让人感觉要么毁灭世界,要么毁灭自己。

但是这些电影无一例外的在国外大获成功,于是中国就出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电影种类:电影节电影。这类电影的共同特点是,揭露中国文化的落后,表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甚至编造人性罪恶,以迎合西方评委的胃口,从而获得大奖。久而久之,中国电影就出现了一个怪现状:仿佛一部电影没有床戏或者裸戏,没有表现人的愚昧,没有骂几句政府就不算是艺术片。

于是一个更大的怪现状就出现了:当西方电影人在以表现人性善为主题电影走向世界时,中国电影却用人性恶为主题横扫各大国际奖项。

2014年,《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当时就有网友评论:中国人终于可以不用贩卖自己有多丑恶来获得世界电影大奖了。但事实上,在国外吃香的永远是丑化中国的电影。

这一切的结果是,中国人的形象越来越糟,西方的形象越来越好。这些电影几乎固化了外国人对于“中国人就是丑恶的”想象。

同时这股风潮也吹到了国内,多少人为这样的片子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在他们心中中国就是这么黑暗,为了能证明这个国家的黑暗,他们甚至可以否认这个国家的一切美好。以至于许多从没出过国的人也张口闭口外国如何如何,中国如何如何。“这国怎,亏总民,我陷思,定体问”成了某些人的口头禅。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笔者并不是想否定电影对于现实的讽谏作用。因为就我看来,文学作品,戏剧作品本身的功能之一就是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甚至可以说是主要功能。然而就像网友@沉吟的歌者 所说的那样:“批评有两类:一类是指出缺点和不足,帮助对方提高;另一类是指出问题后指责对方的存在本身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前者的立场是善意的,后者则是敌人的立场。有一类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混淆两者的根本性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人批判今日之中国是真心为了这个国家的进步呢?

或许那些拍摄“电影节电影”的导演们都是想让这个国家进步,他们的批评都是出于善意,出于真心。但是结果如何呢?当你的电影拍出来之后导致了许多人对自己的国家(甚至自己的文化)产生了厌恶情绪,是否也在证明某些电影人的“善意”和“真心”在做一件错事呢?

有很多人说,中国电影距离世界水平还差的很远。可是笔者想说,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跟世界的差距更大,因为很多拍现实主义题材片子的导演连如何正确的批判都没有学会,甚至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