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十一次北伐,虽没有消灭曹魏,但造就“战斗民族”蜀汉精神!
姜维十一次北伐,虽没有消灭曹魏,但造就“战斗民族”蜀汉精神!
——驳“姜维十一次北伐,没有消灭曹魏,反而造就蜀汉‘掘墓人’”
杨瑞华
【共和国同龄老三届红卫兵知青安庆人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机修工下岗观大商店业主兼咬文嚼理独编】
此文所论——小人之见!
众所周知——苏联消亡——美国欢乎独霸世界——没想到世界出了个普京的“战斗民族”俄罗斯——以弱国强势独挡美国称霸!——如果“战斗民族”不战斗了,等待的就是灭亡!
中国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比“普京的‘战斗民族’俄罗斯”更强势的民族——姜维的“战斗民族”蜀汉!——结果不战斗了——亡国!
众所周知——三国中蜀国最弱,魏国最强,但是,在诸葛亮执政期,采取以战强国的方针政策,打得魏国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姜维,是最深刻理解并接受这个国策的人,因而就有了新一轮连续的“北伐中原”。
通过诸葛亮,姜维2代人努力蜀军在3国中战斗力最强。保证了蜀国国泰民安——造就了——战斗民族——被后人敬仰!
众所周知——最终蜀国被魏国灭了——什么原因?
后来姜维因刘禅无能,造成内斗,被迫沓中避祸,准备聚畜力量再攻击魏国——北伐停止——立即遭魏国反攻。
本来魏国反攻——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但是蜀国投降派自取灭亡!
一.司马昭见蜀国内斗,姜维被迫停止北伐,到沓中避祸了——便乘机伐蜀。司马昭在制定灭蜀事宜时,满朝哗然,除了一个钟会外就没其他人支持,其中反对得最用力的还是邓艾,这可是司马家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连邓艾都“屡陈异议”,可见司马昭伐蜀在当时曹魏朝廷上是没有市场的。
为什么?——就是通过诸葛亮,姜维不断的北伐,把邓艾在内的魏国文武大臣打怕了。
事实正是这次伐蜀,姜邓的军事能力和人品精神表现淋漓尽致。
二.魏国伐蜀,有16万大军,就有6万围堵姜维——3路大军有2路围堵姜维——邓艾率3万主围堵;诸葛绪率3万2次围堵——2路围堵都失败了!——姜维胜利突围!
面对魏国大军压境,汉中因守将蒋舒不战自降失守,姜维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他沉着对应,冲出包围,杀过诸葛绪守卫的阴平桥、回到剑阁、挡住了钟会,邓艾轮番攻城,逼得钟会要退军。
这样魏伐蜀就失败了——责在邓艾——死罪难逃——邓艾想:如其退回被追责死,不如拼一把——避开姜维——从阴平进入蜀中腹地——成功了翻身,不成功也是烈土而死——邓艾的命运就是百分之百好!——一路都是投降派!
首先涪城守将马邈不战自降——只要象罗宪那样坚守,邓艾必自取灭亡。
第二,诸葛瞻如果象姜维、罗宪那样坚守不战——邓艾也是自取灭亡。
第三,是刘禅,他只要坚守——姜维,霍戈的大军已在回师成都的路上。吴国援军也在路上——邓艾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只要象姜维,罗宪,那样坚守,蜀国不但不会灭亡——更是邓艾这一“偷袭”就要招来魏军大败——司马昭下台——改变了历史!
事实以姜维为首的蜀军在魏伐吴是表现良好,抵挡住了魏国3路大军。
即使国灭了蜀汉将士得知消息后拔刀砍石,心中痛恨不已。姜维还设计复国——可见蜀军的斗志!——这都是诸葛亮,姜维北伐培养出来的战斗力超强的军队!
三.姜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国家已亡,但姜维始终都没有放弃希望,他奋斗到了最后一刻,正确地说直到姜维倒下的那一刻,蜀汉才算是真正灭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邓艾“偷袭”成功后,被胜利冲昏头脑,上演的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由此招来杀身之祸——晚节不保!
四.以史为鉴,复兴中华
1. 现在中国正兴起复兴传统,首要的就是复兴——姜维蜀汉——战斗民族精神!2.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最怕的就是内部投降派——蜀汉的灭亡就投降派!——为什么大军一到不战自降——长期享乐,贪生怕死!
必须大力宣扬——姜维赤心为国,战斗到底的英雄精神!
3.有功之人,不要象邓艾被胜利冲昏头脑——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可以任性胡做非为——要象姜维那样时时谦虚谨慎,为国活到老奉献到老!
2020年11月18日记于观大商店
[附原文]
姜维十一次北伐,没有消灭曹魏,反而造就蜀汉“掘墓人”
行走自由的花
蜀汉后期,最悲壮的一幕无异是大将姜维开展的11次北伐。姜维被称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他所发起的11次北伐,大胜2次,小胜3次,相距不克4次,大败1次,小败1次。总体来说是胜多败少,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然而,放在蜀汉和曹魏的总体战大背景下,姜维这11次北伐,过多地耗费了蜀汉的国力,以及诸葛亮积攒和培养多年的军事力量,却并没有达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目的,令人扼腕。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战争,曹魏方面崛起了一批可堪大任的青年将领,他们成为灭亡蜀汉的主力军。
比如后来借道阴平奇袭成都,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曹魏名将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生于197年。他幼年丧父,当过放牛娃,日子过得很是艰难。长大后,被人推荐为典农都尉学士,但由于有口吃的毛病,上司不看好他,让他担任看守粮草的小吏,相当于现在农业部门的技术员。
当然,邓艾不安分这么一辈子看守粮草。他打小就喜欢军事,因此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比比划划,做出勘察地形的样子,宛如指挥安营扎寨的将军。别人见了,都讥笑人。他也不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直到240年,已经43岁的邓艾因为提出“宜开河渠”“大积军粮”两条计策,被司马懿采用,并成为他的下属,这才进入政坛。这时候,姜维已经是大将军蒋琬的得力助手,多次独立率领部队西入羌中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49年夏季,姜维举行第一次北伐。他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郡(位于今甘肃陇西东南)。当时,邓艾担任南安郡太守,作为征西将军郭淮的军事参谋,一起抵御姜维的进犯。姜维撤退后,郭淮想借机袭击羌族人住地。
邓艾劝阻道:“敌军还未走远,随时可能杀回来,应分兵防备。以免不测。”
三天后,廖化杀了一个回马枪,逼近邓艾营地。邓艾认为,这仍然是姜维的疑兵之计,掩盖夺取洮城的真实目的。于是当晚悄然领兵回收洮城。
果然,姜维率主力部队渡过白水向洮城发起进攻。由于邓艾事先做好防御准备,姜维无功而返。
这是邓艾第一次在战场上登台亮相。在那以后,姜维和邓艾在战场上频繁交手。特别是在256年和262年两场战役中,邓艾表现得非常出色,两次将姜维击败。前者导致姜维引咎自责,自请贬为后将军,代理大将军的事务;后者成功地遏制住了姜维的北伐攻势,此后直到蜀汉灭亡,姜维再也没有能力发起新的北伐。
姜维不再北伐了,就轮到邓艾主动出击了。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2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当钟会的主力部队被姜维据于剑阁之外,寸步不前时,邓艾却率领几千精兵,借道阴平小道,神兵天将一般出现在蜀汉本土。随后,邓艾先后攻克江油、绵竹等地,势如破竹。
眼见大军压境,蜀汉后主刘禅早已丧失斗志,向邓艾大军弃城投降。享国43年的蜀汉政权就此结束。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邓艾的军事生涯,正是始于抵御姜维的北伐。姜维每一次北伐,都在义务为邓艾送经验,还帮助他升职进爵,直至成为灭亡蜀汉的“掘墓人”。
这恐怕是姜维做梦都想不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