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探访南水北调,提到一个县,财政收入曾为此一度下滑40%

人民日报今天刊发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保的调查报道

其中提到河南淅川县关停了386家企业,依法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16家。

500

虽然文章没有具体指出在多长时间内关停取缔了600家企业,但从绝对数而言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淅川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大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工业。据河南省工信厅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有工业企业74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8家,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5%。

之所以当地如此下大力度整治生态环境,和淅川所处的位置有关。

500

淅川县域(百度地图)

​各位老铁可以看下地图,淅川县境内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占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48.2%

更重要的是,丹江口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全部在淅川(如下图),96%的二级保护区、99%的准保护区在淅川境内。

500

图为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浅绿色部分为一级保护区,全在淅川境内。

淅川集山区、库区、核心水源区为一体,入库支流多。

同时,淅川不仅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首所在地。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淅川段长达14.435公里

500

图: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2019年12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因此,是否能保护好当地的水质环境,“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

不过,淅川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河南省深度贫困县

淅川为了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发展。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曾介绍:

淅川的贫困既有交通闭塞、生态脆弱等共性因素,也有其特殊性,为了守护一库清水造成的奉献致贫。

新华社曾报道,2012年起,淅川关停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企业,600多家规模养殖场和5万多个养鱼网箱被拆。“壮士断腕”式治污后,淅川下岗工人一度达1.9万人,县财政每年收入减少2.8亿元

2.8亿什么概念?

2013年淅川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10亿(南阳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而到了2014年,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7亿元(2015年淅川县政府工作报告)。

据河南日报2013年10月报道,从2003年起,淅川县在几乎没有得到补偿的情况下,对南阳泰龙纸业、丰源氯碱等350家冶炼、化工等企业实施关停并转,10年累计经济损失达150亿元,县财政收入为此一度下滑40%!

2015年年底,全县15个乡镇159个贫困村28678户97110人处于贫困线下。其中,深度贫困村就达98个。

不过随后淅川县转变发展思路,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工作:

短线发展中药材、大闸蟹等“短平快”产业集群,确保短期可脱贫,

中线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杏李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集群,确保中期可致富,

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确保长远可持续小康。

500

图: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软籽石榴基地的工作人员在采摘石榴(2019年10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除了搞生态产业,冶炼、化工淅川的传统优势产业也纷纷转型。

比如,淅川县丰源化工厂在各方帮助下,成立了天一减振器公司,成功转型为一家绿色环保的中高端汽车减振器生产企业。

经过一番努力,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0.66%降至2019年底的0.9%。

今年2月,淅川县正式脱贫摘帽!

淅川县产业扶贫特色做法作为典型案例被编入焦裕禄干部学院培训教材,“短中长”模式被评为“大国攻坚、聚力扶贫”全国十佳优秀扶贫案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