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这次见面,一些事情正在起变化

最近,咱们国家在青岛和天津召开了一系列上合组织会议,印度多位高官因此来访。先是国防部长,接着外交部长苏杰生也来了。由于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是多边会议,中国作为东道国,印度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必然要来参会,顺道访问中国,所以不必过度夸大其意义。

500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图源:视觉中国)

在这些来访的印度官员中,苏杰生的影响力相对较大。他在印度人民党内部地位很高,大致与王毅外长相当。王毅外长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杰生在印度人民党内也属于类似的重要角色,因此他此次访华备受关注。媒体称,这是“5年来印度外长首次访华”。中方也非常重视,国家副主席韩正会见了他,这已经是超规格接待了。有人说“不对”,咱们最高领导人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规格岂不是更高?笔者分析,拉夫罗夫应该是为普京带话,最高领导人会见他,等同于会见总统特使。一般情况下,国家副主席会见外长,已经是很高的规格。此外,苏杰生还与王毅外长进行了双边会谈。从中印双方的表态来看,中印关系趋于稳定。

500

2025年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会谈。(图源:外交部网站)

去年至今,中印关系有所改善,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一,边境局势趋稳。其二,印度经济状况不如从前。前几年,美国资本将印度捧为国际资本的天堂,每年吸引大量外资。今年,大量外资撤离印度,给印度经济带来一些麻烦,印度闹事的底气不足。其三,前几年印度在国际上左右逢源,西方和俄罗斯都拉拢它。印度曾寄希望于通过与中国对抗获取利益,后来发现并不划算,反而沦为西方的棋子。如今,美印关系也不如以往,今年印度在关税战中同样受损。综合军事、经济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近一年来印度对中国态度有所缓和。

外界传言,苏杰生这次访华身负特殊使命——让中国解除稀土管制。印度虽有稀土储量,且具备一定生产能力,但仍主要从中国进口。中国近期实施的稀土限制政策致使印度一些产业面临困境,因此西方媒体认为,获取稀土是他此次访华的重要任务。

500

印度金奈一家汽车制造厂。(图源:路透社)

此外,有媒体报道苏杰生还向王毅外长提出解决盾构机的问题。笔者从网上了解到,这件事跟中国没什么关系。印度购买了德国的盾构机却未支付尾款,导致货物滞留在中国港口,这应该是德国方面要求中国暂停发货所致。印度应该派人跟德国方面协商,并且在协商前,理应结清款项。扣留尾款却要求对方交付全部机器,显然不切实际。

真正与中国相关的是稀土问题。那么中国会向印度出售稀土吗?笔者认为,我们大概率会像对美国一样,实施有管制的出口政策。过去,中国稀土政策存在问题,一度乱卖导致价格低廉。吃一堑长一智。吃亏多了,我们也长智了。如今国家加强管理是正确之举,并非禁止出口,而是合理管控:民用产品所需稀土可以供应,但用于制造武器的绝不出售,且对民用稀土的出口量也要限制。印度需提前申报计划,例如今年计划生产10万辆汽车,需明确每辆车所需稀土数量,中国再根据其需求限量供应。此前,印度常以民用名义进口大量中国稀土,转手卖给美国用于军事产品。如今,中国已吸取教训,今后对印度的稀土出口也会如此管控,既区分军品和民品用途,又防止印度借民用之名倒卖稀土。

苏杰生此次访华,可能只能解决一两个局部问题。长期来看,印度将中国视为真正对手的心态和战略态度很难改变,中印关系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我们心里要有数,近期的缓和只是战术调整,战略上难以出现实质性好转。当然,我们也无需过度紧张,当前主要任务是搞好国内事务,外交上重点应对美国压力。我国对外战略是“东进西稳”,需尽快解决东部的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后,我国在西部的外交策略将更加灵活,可进可稳,届时我国在西部方向将更为主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