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退群”的印度,RCEP成员国表示仍会为其“留门”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历经8年“长跑”,终于在11月15日签署,而去年突然宣布“退群”的印度仍游离在外。

正式签署协议后,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向印度抛出橄榄枝,称愿意接受印度的回归。

 

RCEP的有何重要意义?

RCEP覆盖中国、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15国,占据全球GDP总量约三分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新华社指出它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里程碑,为推动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动力。

 

印度退出,RCEP成员国表示仍为印度“留门”

1. 去年11月的第三次RCEP领导人会议上,此前态度就一变再变的印度在谈判最后关头宣布退出,决定不参与签署RCEP。

2.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15日报道,东盟领导人12日在与印度总理莫迪的峰会上表示,RCEP仍为印度“保留了开放的大门”。

3. 14日,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他希望通过未来印度的参与,扩大“自由和公平的经济集团”。

4. 15日,在签署协议之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RCEP领导人峰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希望印度未来能够加入RCEP,从而使该协议“充分反映亚洲的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模式”。

5. 马来西亚总理穆希丁·亚辛(Muhyiddin Yassin)在15日的一次演讲中表示,马来西亚认识到印度面临的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仍表示继续支持并欢迎它在未来加入RCEP。”

6. 澳大利亚贸易、旅游和投资部部长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称“RCEP将是一个包容性的协议,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敞开大门,如果他们准备好了,就可以加入。”另外,伯明翰曾向澳大利亚《时代报》表示,他希望RCEP有助于改善中澳之间目前紧张的关系,但他也承认,谈判的主动权“很大程度在中国这边”。

 

印度为何缺席?将面临什么局面?

在去年印度宣布退出时,印度总理莫迪认为,在关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和非关税壁垒方面存在分歧,是印度决定不签署RCEP的原因。

针对印度的缺席,《海峡时报》15日援引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副教授詹姆斯•克拉布特里(James Crabtree)表示,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不仅是对协议的一个挫折,对印度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

“这代表,印度将被两个决定亚洲未来的经济集团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排除在外。”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