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成本高是阶段性假象,规模起来了成本就降低了

【本文由“ThinkWarm”推荐,来自《群友经历过第一批素质教育,他说培养出的学生吊打美国人,但成本太高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原来还真做了几次试点了?不错!!

从体验者的话来看跟预料的差不多,因材施教是更理想的教学趋势。

成本高的原因其实是个阶段性假象,因为规模没有起来。一旦规模做起来了就跟制造业一样,许多路径,工具,流程都会相应的更科学更经济,因为变得更规范也能复用了,成本也就降低了(同时也会促进当地的一些公共设施的存继和发展,比如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动物园等等)。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跨地域的学习小组也有条件形成。这样在做调研课题的时候就会有当地的小组成员存在的可能(不管是从经济还是从交流的角度来说,本地的小组成员更适合出面发掘出第一手资料)。而那些难以身入实地调查的小组成员就可以做另外的工作,比如一些技术及历史文献的翻阅与整理,为后续的成果整合做准备。

希望这个项目推进扩大吧,因为人力优势如果不认真对待最终便会成为人力劣势,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