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探险爱好者达3.5亿人,违规探险屡禁不止,你怎么看?
户外徒步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然而近几年,徒步爱好者违规探险的事件却越来越多……该怎么做才能不让探险变成冒险?面对越发高涨的户外旅行需求,除了一禁了之,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5日,青海门源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多名徒步爱好者从甘肃百花掌区域,私自进入祁连山冷龙岭区域,在门源县老虎沟高海拔区域受困。正处于国庆假期,紧急调集的公安、消防救援人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复杂又陌生的搜救环境。
徒步者们进入的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救援过程中雨雪天气不断。而且由于地形险峻,车开不进去的地方,就得借助马匹托运救援物资,马匹进不去的,只能依靠人力,救援难度很大。被困旅行者中,很多是大学生甚至高中生,最小的一名只有15岁。
7日中午,随着南北双向搜救队伍会合,搜救工作完成,251名徒步人员被疏解、转移,但不幸的是,有一人因为高原反应和失温而遇难。
记者了解到,发生在青海门源的徒步探险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旅行者,原计划是去往另外一条网红路线——甘肃扎尕那区域,这里已发生多起徒步者失联、被困事件,并有一人死亡。
假期第一天,扎尕那景区宣布,严禁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批准擅自进入其未开发区域开展重装徒步等活动。因为网红路线被封闭,这些徒步者临时转战青海的冷龙岭。
一位徒步爱好者表示,很多人没料想到这条线路上会下雪,甚至没有准备冰爪和雪套。更重要的是,由于临时换线,很多人来不及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报备。
此外,在徒步爱好者圈子里,不少人本来就没有报备的习惯,一方面因为很多地方没有公布明确的报备流程,另一方面,他们也常担心手续复杂、害怕被拒,因而忽视这一环节。
中国探险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的探险爱好者已达3.5亿人,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4.1亿人。而在供需关系的另一端,截至去年底,我国健身步道数量为17.18万条,此外,国家林草局曾先后公布3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步道的数量和难度,还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3年底的一项大数据统计显示,由徒步爱好者探索出的徒步路线已经近100万条,其中很多都不是经过开发的合规路线,而是徒步爱好者开辟出来的新路,其安全性还有待评估。
报道指出,面对百万级规模的徒步路线,不能等待事故来倒逼管理,而是需要多部门形成合力,主动作为,既要科学评估现有“野路”的风险等级,也要加快推动合规路线的开发供给,让户外徒步能真正找到更多安全之路。
观网小伙伴,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