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莆田某PUMA代工厂工作过,大鞋小楦、压底模使用不规范,都会严重影响鞋子品质
【本文来自《这家外企好会啊,对中国买家各种说,“这是中国产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Firstbase
这些品牌在不同鞋厂生产的相同型号的球鞋,所执行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如果是在越南生产,很可能越南厂与中国大陆厂属同一鞋业集团的,材料供应商都是同一批,理论上所有指标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制作工艺上都有一个误差范围,具体到细节,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夹脚,这通常发生在用真皮制作鞋面上,由于需要用机械将鞋面拉紧固定在楦头上,机器的拉力(不同的机台会有细微差别)、皮料的弹性(同一只牛身上的不同部位都会有差别),鞋面套在鞋楦上的形状肯定是完全一样的,脱楦之后,鞋面的回缩是不一样,导致鞋内的空间,每只都会略有不同。鞋底的软硬,同一种底,硬度标准肯定只有一个,但由于是化学发泡出来的就会有一定的误差,所以硬度标准都是“XX±3度”,这就会出现:标准硬度是55度,但52度和58度都是合格的产品。这6度的差别,脚是可以感觉出来的。这些差别,即使是同一批材料都会存在,只要在标准范围内,就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你说的“区别”,不单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产品,还存在于同一国家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产品,只要是工业产品,都必然会有误差允许值,更何况鞋业还带有明显的手工业特性。如果你想找“区别”,还可以提示你留意一下“针车”,看看东南亚工厂生产的鞋面上的针车工艺,特别是双线针车在转弯时针距边距的变化,再看看中国工厂生产的高端系列(比如AJ)相同位置的工艺,很多中国厂现在用的是曲面电脑针车,这个区别就是手工业和自动化工业的差别了。。。
现在莆田稍微有点规模的鞋厂电脑车基本上是标配了,除了手工业与自动化工业的差别外,生产现场的管理水平也很重要,大鞋小楦、压底模使用不规范甚至不使用压底模、皮料裁断方向与配套未按规范等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鞋子品质,我之前在莆田某PUMA代工厂工作过,这些问题在现场可以说是很常见,莆田的工厂尚且如此,东南亚工厂大家可以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