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政治,头脑灵活意志顽强英勇无畏,也战胜不了日本侵略者
【本文由“帧察点”推荐,来自《为什么我们被《战火熔炉》感动》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从这个电视剧展开说两句:
本主一直有个观点,也是信仰: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压倒一切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屈服,靠的不是李云龙式的亮剑精神,而是“支部建在连上”这种政治建军与组织保障。
这不代表本主否定“亮剑”这部抗日剧(小说也爱看),做为弘扬侠义精神与爱国主义,这部剧在人物刻画上已经不错了。但作为反映人民军队抗战,它没有说出本质性的一些东西。
一句话:不懂政治,头脑灵活意志顽强英勇无畏,也战胜不了日本侵略者。
那什么是胜利的法宝呢?举个例子:
1)在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反复争夺过程中,15军133团1连在反击537.7北山时,阵地上只剩三个人,团员王士佑挺身而出问:“你俩谁是共产党员?没党员,我是团员,听我指挥”,立即组织好继续战斗。134团8连4班前后补充6次,班长换过6人,但该班先后歼敌400余人,5人荣立战功。
2)上甘岭表面阵地丢失进入坑道防御作战以后,为保证部队在组织上、思想上、战斗指挥上的高度统一,志愿军的干部与共产党,把我军传统的政治建军原则创建成了”支部建在坑道里”这一特殊组织形态,把几个甚至十几个建制的参战人员迅速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坚强战斗集体。134团4连指导员赵毛臣(电影上甘岭的军事顾问),主动与坑道内的5连、8连干部联系,将8名党员组成一个坑道党支部,将不同建制单位的80多人组成4个战斗班,以134团8连为主组成坑道党支部,统一指挥作战。广大官兵在党组织的号召下,舍生忘死、顽强奋战、坚持到底。
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我军注重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注重组织上牢牢掌控部队,才能确保部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太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伟人之言,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