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教育部,这r和er,小学生懂吗?老师没教,南方小孩更是……

        女儿在读一年级,今天发现了语文课本《秋天》的课文,讲述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可是拼音注释里,“儿”字上面却空空如也。反而在会的拼音“hui”的后面多了个“r”。这是什么神操作?女儿还自己在“儿”字上面加了一个“er”。

500

       我倒以为是不是小时候也读过的熟悉的文章现在拼音语法变了?可是我左翻右翻没发现这方面的证据。只能说明一点,就是编辑教材的校对没有看到这个错误。(经过网友“教育”,这是现在儿化音的读法)。只是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老师也没有教儿化音的拼读可以这样子。儿童在六七岁时候正式好奇心求知欲非常强的时候。如果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就会认为如果连课本这种权威性的东西都动辄出错,而且没人更正,还有什么不能犯错的?如果他们没有发现,儿化音带“儿”字就只需要在前面这个字后面加个“r”,这恐怕学习的知识就会变成贻笑大方了。

500

       前几天刚看到上海一位初中学生指出了历史书上古钱币将宋徽宗“宣和”年号的,张冠李戴到北魏时期了。教育部门遮遮掩掩“莫须有”地说“宣和”在北魏孝文帝时候用过。我自认为从小熟读历史,翻来翻去也没看到这方面的记载。推广普通话没有错,但是否需要考虑下其他地域人们的语言习惯。毕竟不带“儿化音”的地方还是绝大多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