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警察“扔”中国游客,这事的锅不能只扣给文化差异

2018年9月15日,环球网一篇题为“瑞典警察将中国老夫妇半夜扔坟场”的报道激起了舆论场的千层浪。故事的情节想来大家已有所了解了:

9月2日凌晨,曾先生携父母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一家名叫斯德哥尔摩发电机(Generator Stockholm)的旅馆住宿。由于未到入住时间,旅馆让他们“滚出去”,而瑞典警察则将其一家强行带到林地公墓(Skogskyrkogarden)。曾先生一家在不到10摄氏度的气温中围坐取暖,得到途经路人的帮助才得以返回城区。事后,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虽然多次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但瑞典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进一步处理此事的意愿。

瑞典酒店对待客人简单粗暴,瑞典警方对待游客执法不当,瑞典官方无视中方交涉,凡此种种都让舆情陷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慨中。而随着瑞典媒体公布现场视频,剧情在第二天便反转了。行程安排不周、说谎、假摔、哀嚎等细节让原本对曾先生一家同情的声音转变为对“巨婴”的讨伐。

500

比如一些网友立足于“瑞典语境”表示,旅馆应对措施合理,警察处置方式合法,而就连Skogskyrkogarden也被网友们图文并茂地证实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少旅游主题的公众号也纷纷表态——警察和酒店“不讲人情”,这完全是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

500

事情只是文化差异这么简单吗?我们不妨综合这两天的报道,梳理一下事件中各方的表现。

1. 瑞典旅馆:根据曾先生的说法,旅馆工作人员一开始态度还不错,转折来自于他外出寻找酒店返回时,带来一名同样在找住宿的中国女留学生。自此,不论曾先生如何解释,旅馆都要求他们立刻离开,叫来保安并报警。旅馆老板则向记者表示,曾先生定错了入住的日期,一家人在言语和肢体语言上让旅馆工作人员感到了危险,并影响到了旅馆其他客人。旅馆在保安人员无力解决的情况下才打电话叫了警察。

2. 瑞典警察:曾先生对媒体说,先是来了2名女警察,对他的解释不仅没有过多回应,反而将其父亲从沙发上拽下来,一前一后倒着抬出了酒店,造成其父亲有些意识不清。曾先生与母亲无奈,跪在地上大呼救命。结果,又来了4名警察,将其一家人分别带上了三辆警车。瑞典警察则告诉《瑞典晚报》记者,他们是接到一家青年旅馆电话报警,说是三名中国游客没有预订客房却拒绝离开旅馆。旅馆工作人员表示,曾先生一家人装生病,在旅馆坐等天亮。

3. 瑞典媒体:《瑞典晚报》援引一位目击者的消息称,瑞典警察没有任何粗鲁行为,中国游客却一直大声哭嚎、拒绝配合,中国人分明是在演戏。《晚报》记者在采访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时,先是问:“这件事现在为什么成了中国政府的一件大事?”接着问:“中国是否仅仅向涉事游客了解了相关情况?”访问过程中两次表示酒店有驱离不愿离开酒店的游客的权力,这样的事在瑞典会经常发生。

4. 官方反应:9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表示高度关注中国游客遭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事件。9月16日,瑞典驻华大使馆在其官方微博回应:“对于中国公民声称遭到瑞典警方暴力对待的情况,瑞典方面会指派专门的检察官对案件进行独立调查以确定警方是否有失职或违法行为”;瑞典外交部新闻发言人Patric Nilsson表示,瑞典会继续就此事以及使馆给中国游客发的旅行警告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进行对话;桂从友大使就事件接受瑞媒记者专访。9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欢迎瑞典人来华,他们不会被警察粗暴对待》一文。

至此,旅游途中的纠纷上升成为惊动两国外交部的热点事件。我们不在现场,无法知晓事件的全貌。而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到的一点是在矛盾升级的过程中,曾先生、瑞典旅馆与瑞典警察之间,没有一方进行了妥善、有效的沟通。

就这事儿来说,文化差异固然在矛盾激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效应,但如果只把锅甩给文化差异,恐怕也是简单粗暴之举,容易把许多值得探讨和注意的问题模糊化。

近十年来,中国出境游人数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为1.31亿,其中,自由行人数占比也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42%。笔者在工作中也感受到随着走出国门的同胞越来越多,面对的问题也日趋复杂——旅游安全、特殊情况应急处理、海外维权等等,这些都不是“文化差异”可以一言蔽之的。

针对这次“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笔者联系了在瑞士读酒店管理专业、在国内五星级酒店从事管理工作、专职从事欧洲领队工作的几位学生,以及在瑞典访学的朋友,就瑞典旅游、酒店服务、治安等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也为喜爱海外自由行的网友们提供一些建议。


关于入住与退房,全世界酒店的标准都比较统一。入住是在下午2—3点以后,当然,国内高星级酒店如果有空余的房间,上午8点以后也会办理。欧洲的酒店也大多遵循此标准。如果游客事先知道提前到达酒店,最好的办法是与酒店方提前联系并告知,协商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是意料之外提前到达酒店,那就需要跟前台说明情况,询问酒店是否有空的客房可以入住,或者找地方小作休息。酒店不能解决时,还可以询问酒店能否帮忙联系其他酒店。因此,遇到曾先生这样的情况,除了多订一天酒店外,还是有通融的办法的。

500

中国游客经常选择的斯德哥尔摩收藏家酒店

中国游客对欧洲酒店的选择,价格一般在70—80欧元左右,好一点酒店价位在200—300欧,廉价酒店只要20欧左右。近期斯德哥尔摩中央火车站附近酒店的价格在80—30000元之间,最便宜的阿可旅馆一晚仅需82元,价格最高的六点酒店一晚需24000多元。曾先生选择入住的酒店并非廉价酒店,房间价格为831元,国人在欧洲自由行的过程中通常也以选择这一价位的居多。

500

曾先生所住酒店近期的价格

就管理而言,瑞典及北欧其他国家的酒店在入住时,酒店工作人员还是比较友善的,前台工作人员一般会主动告知酒店的一些要求,例如部分酒店外出后需要将钥匙移交给前台保管,而工作人员也会解答客人的各种问题,积极帮助客人解决碰到的一些问题。

这里插一句笔者的个人体验——欧洲的一些酒店确实不如日本或者东南亚地区酒店服务意识强,一些员工在处理问题时表现的不是很积极。今年七月,笔者在希腊入住圣托里尼的悬崖酒店时,就有一段很不愉快的回忆。

当时,同行的一位客人房间没有电,其他房间都没问题。向前台的服务员反馈这一问题,服务员虽然很热情,但只是两手一摊,说停电是电力公司的问题,与酒店无关,并不愿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只好先外出游览。晚上9点左右回来的时候,房间还是没电。我们只好又去找前台工作人员,悬崖酒店上下有不少台阶,大热天走上走下很是辛苦。这时已经换了一位男士,同样说他无能无力。在我们的坚持下,他陪同到房间查看了一下,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无奈之下,我们只能找来当地导游,通过他联系到酒店经理、酒店老板,最后折腾到晚上12点多,在酒店老板同意更换房间后才安顿下来。酒店老板临走之前还反复跟我们强调:房间没电不是他们的错,是电力公司的问题……

500

圣托里尼

一些人透过这次事件认为,在难民潮影响下,瑞典的宽容度下降了,瑞典酒店及相关旅游服务行业也在走下坡路。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从我们实际的带队经验来看,瑞典是一个小国家,人口不是很多,晚上非常宁静。斯德哥尔摩的历史文化古迹比较多,外国游人众多,中国游客占比较大。瑞典人大部分都很友好,比如曾先生一家被扔到墓地后遇到的那位好心人,就是正面的例子。

不应否认的是,欧洲各国的难民问题确实对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威胁。9月,瑞典举行了全国大选,犯罪问题及其他暴力事件已经成为竞选活动的重要议题。而我国驻瑞典大使馆也频频发文提醒中国公民注意安全。在这样的形势下,瑞典的酒店业及其他服务型行业,相应提高了管理方面的要求。在这次事件中,曾先生一家并没有触犯瑞典法律,但倒地、哭叫等行为,依照我们之前在欧洲带队的经验来看,极易被判定为“行为不端”。因此,警察便像驱逐流浪汉一样对其实施了“驱离带走”的操作。此举从程序上来说或许是符合瑞典法律的,但就这样将当事人和两个老年人抛弃在没有必要御寒设施的路边,未免太过粗暴。毕竟,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是可以在工作条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尺度拿捏的。

根据旅行社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瑞典旅游业近年来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2017年比2016年增长了7.4%,主要客源来自于中国、印度和美国等国家。在欧洲,针对中国游客的偷盗、抢劫现象屡见不鲜。欧洲的警察对于盗窃等通常不会作为紧急事件处理,但在大部分著名景区都会有充足的警力。去欧洲旅游,并无格外需要注意的禁忌,但自由行的游客有必要提前熟悉目的地的法律法规,反复确认自己的行程安排,外出最好集体活动,夜晚不要单独离开酒店。如若遇到重要证件丢失和其他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即向大使馆求助。在面对外界质疑时,曾先生也反思到,如果事发后自己能理智一些,及时向中国驻瑞典使馆寻求帮助,也许问题就能及时得到解决。

就这次事件而言,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积极介入,使国人有了强烈的安全感与自豪感。而出国旅游,我们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不仅仅关涉到文明、素质等问题,更是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

本文为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