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技术还是战略角度分析,“人海战术”是西方刻画朝鲜战争中我方优势时最爱用的词

【本文来自《《金刚川》审片:还是拍的太少了,你我都很缺课》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人海战术是西方刻画朝鲜战争中我方优势时最喜欢用的词汇,然后影响到一大批国内军史迷和学者对志愿军作战方式的看法。很早就开始辩驳这个观点了,但人微言轻。

从技术上来分析,有序组织十数万人的快速穿插包围歼灭,这套程序如果换成是机械化就是闪电战(但不像机械化闪电战的钳型攻势那么生硬)。由于行动主力是步兵的关系导致容错率极低,步兵在机动过程中受阻时缺乏机械化部队的韧性和突破能力,导致在各部队进入战场的时机配合上比机械化闪电战要高得多(因此多以步兵运动战作为定义,实际上与机械化运动战是实现手段的不同而已,说人力闪电战也不为过)。

从战略战术上分析,集合优势火力优势人力打突破,打分割,包围,歼灭,是除阵地战外所有战役都会用到的手段(突破是要求局部火力或人力占有优势,包围是在至少两个方向占有火力或人力优势)。因为从战争起始阶段我们就寻求打歼灭战而不仅仅是击溃敌方部队(我方国力及后勤都耗不起跟敌方你来我往的墨迹),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在一场战役中投入的兵力(阵线)上不能少于对方,否则歼灭就是个笑话(西方军史家就是拿这个最基本的战争原则作文章,对战役目标的一些基本前提条件视而不见,诬蔑我志愿军搞人海攻势。也就是这种带有偏见的眼光才能造就出凡尔登那种排着队上去送死的愚蠢战役来)。

西方国家因为有着优势火力,所以不那么注重人力整合,之间都像独立师旅团一样缺少紧密的联系,这为我志愿军打歼灭战提供了战场条件。而我们因为缺乏优势火力,所以不得不注重人力整合,因此常常是军级别的联动。一旦战役打响,敌方就容易受到多方向团或以上级别部队的攻击形成到处都是人的人海错觉(在军事组织层次上就立判高下了)。

... ...所以大家不要再被西方那番人海战术的说辞所蛊惑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就是元帅和将军的区别。历史虽然没有假设,但假设彭老总手下的部队技术手段都与联合国军相当,可以想象朝鲜战争就会是一场屠杀了...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