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读者,深圳的后续发力

探讨一则读者的提问,深圳是否会后续乏力。

开启今天文章之前,先放两张群聊的截图。

500

这张图的前面,是一群朋友在diss格力。

我表示格力还是可以博一把T的。

而几天后,则表示了玩T的应该跑了。

500

为什么选择深圳和珠海这俩概念,在上一篇转载的文章中说明了,选择时间,则是在上上一篇文章中说明了。

回到正题,今天,一个朋友在深圳后续发力的问题上问我,认为深圳含Z量的不足。

对此,我的回答,是“现在的确不够 但是在激增……对于权力中心之外的人,要看增量”。

对此,我觉得还是需要撰文专门解读一下的。

很多人对于权力是有误解的。

当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央选择深圳和珠海,并不是因为如含Z量高的天津和重庆直辖,而是恰恰相反,是因为深圳珠海的含Z量足够少,利益集团少,便于推动大幅度的改革。

譬如北京和上海更像是中国经济的两个不同维度的风向标,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传统资本更容易吸取全国的发展红利。

就像庶子往往比嫡子更拼,利益集团多的城市,往往习惯于对内吸血搞存量,而利益集团少的城市,往往习惯于对外扩张搞增量,搞出很多新东西。

对比广东省内,就是开放靠广州,改革靠深圳。

同理,如今非省会城市的深圳和平地建起的雄安,也是为了摆脱传统利益集团的限制,探索对外扩张的新式赛道。

只不过,就像当年香港模式优于澳门模式,使得深圳的发展吊打了珠海,从未来全球的走势来看,我也是更看好深圳模式。

因此,也有了我前段时间调侃的“京爸沪妈深儿杭女”,跟当年一样,代表着儿子的深圳是要承担着接班重任,开启一个新航道。

而在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之下,深圳的含Z量越低,越是好事儿。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