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读过没有?北宋儒家对自然学科本来挺开放甚至有追求,但后来被王守仁诛了心

    啊这

    这... 是不是看了地摊文学。另外自然科学和唯心关不冲突,牛顿不也是在唯心的大背景下搞自然科学么。你这不是研究不出怪环境。

正气歌读过没有?现代人一般都认为文忠烈写的那些诸如“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的词句都是夸张的比喻。但其实这就是标标准准的北宋儒家主流学派关学对自然现象和物质世界的理解,源头是儒家经典《易》里的一元论。

但易毕竟是公元前的东西了,人类世界发展到宋朝,任张载为首的宋儒再怎么给“气”分类分型并生造出一套运行系统来,始终是解释不了很多新生事物和自然现象了。于是就有了理学,以程朱两人为首的这批人知道关学那一套存在明显的漏洞,但同样说不出个所以然或者不愿去触主流派的霉头,于是就制造了一个“理”的概念出来,并引申发展了同样是儒家经典的《大学》,提出了掌管事物生发变化的“理”需要学者通过“格物”来理解的新概念——至于“理”具体是个啥以及“格物”的对象到底是什么,闲着没事和朋友在私信笔记里讨论天文学问题的朱熹说了大堆转圈话之后其实并没有给明确答案。

所以从宋末到格竹事件之前,儒生们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开放甚至是追求的(邢州学派),因为谁都想当那个通过格物学出真正圣人之理并传之天下的欧皇,这个局面其实非常像你说的牛顿的那个唯心为主的同时追求对物质世界的新解释的大背景。结果碰到王守仁直接用格竹子给所有研究自然科学的人诛了心,等到了王艮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儒家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实际上已经和今天西方某些打着自由的旗号反对疫情时戴口罩打疫苗的势力差不多了,不信的请把“自由”替换成“致良知”,把戴口罩打疫苗这样的常识替换成任何的“方术”,逻辑就很明确了。

就这,他王守仁实数完蛋之极。

PS:从清初到本朝改开之前的这一大段事件里大肆推崇王阳明及其学说的掌权者,有且只有常凯申这一个。细品就是了。。。。

【本评论由风闻社区捞取,来自《我从小喜欢看历史,对比了亲历者记录、地方志后,发现中国战争史里王侯将相的私货太多》一文,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标题为小编添加,更多热乎讨论请移步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