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2周年,重温几则毛主席的思想
来源:顾子明明公(guziming77)
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2周年。
说起来,虽然我敬仰主席,但并不太喜欢纪念他,因为一旦民众开始大规模的纪念,往往意味着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正在泛滥。
而且,老人家当年都准备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了,想来也未必愿意大家去纪念被塑造成神一样的他。
也许一个被打倒的自己,才符合他的初心。
不过,虽然不准备纪念,但是今天这个日子,想来还是要学习和重温一下他的思想,毕竟作为百年来中国最耀眼的一个人,他的很多思想,依然迸发着闪亮的光芒。
1925年,当时刚刚成立并依附于国民党的中共,党内有两股倾向,一个是陈独秀的右倾主义,主张联合国民党左派,一个是张国焘的左倾主义,主张联合工人。
而此时,32岁的毛泽东作为国民党的代理宣传部长、中央候补委员,并没有躺在城里面享福,反而深入农村四个月,以脚踏实地的走访,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及之后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推导出共产党最广大忠实的同盟是农民。
虽然当时他的观点被国共两党一起嘲笑,可两年之后,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大肆屠戮国民党左派并解除工人武装,大革命陷入低潮。此时的毛泽东却返回湖南,在农民力量的辅助之下,成功发起了秋收起义。
正是凭借着充分的调研,毛泽东下决心挺进井冈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借助农民的力量,以滚雪球之势,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此,想到了毛泽东总结过的两句名言:
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像人要有屁股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对此,我分享一下最近我的一些感触。
记得小时候玩星际争霸战役的时候,总是喜欢不停的存档,一旦战略失败、操作失误或者没有预判敌人动向,就读档重玩,因此打得特别顺,觉得游戏难度特别低。
最近,我在重玩星际争霸的战役,给自己下了一个硬指标,不能S/L,也就是不能读存档重玩。这就使得,一个重大的失误,或者对于敌人的一个误判,都可能导致整盘游戏彻底的崩盘。
所以,像小时候玩的那样,不重视运营,靠运气的投机玩法就不适用了。现在开局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事是专心运营根据地的资源科技和防御,另一件是进行大范围的调查和探索,把全场的资源和敌人的力量,摸的一清二楚。
结果,不知不觉,玩个游戏都回到了主席当年的套路上面了。
最近,我在写《中国政府生意经》的时候,很多读者留言,指点江山,仿佛按照他的想法,某些不好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某些伟业就可以做成。
看到这些留言,让我想到了当年的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读过几本历史书,看过几篇穿越文,觉得我带着后世记忆回到古代,就能够按照后世的经验改变古代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后来,随着思想的逐步成熟,发现那些能够轻松给出“解决方案”的,就去指点江山的,往往和我当年一样的幼稚。反而发现,对古代越是理解深刻,往往会对各种政策以及对政策改革的逻辑表示理解,并表现出一种淡然。
随着知识累积的越多,发现未知的领域就越大,慢慢的理解了,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唯一真正的知识,是知道自己的无知。
相比于古代的当权者们,我们对当时情况的“调查”,就算把所有史书读尽也是远远不及,更何况我们也没有他们运营那么多年积累的根据地、屁股和利益团体,就开始大谈改革,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譬如西汉时期,如果不调查,就不知道当时汉朝人口激增达到了历史上限,现有的土地已经无法满足人口增长,也不知道当时降雨线北移,河套河朔地区变得适宜耕种。因此,不调查,就不会理解汉武帝为什么要用铁和血来为汉民族争取生存的空间。
譬如东汉时代,如果不知道,开国皇帝刘秀就被麾下大将告知,"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不了解当时刘秀正是依赖这些地方豪强和武装在乱世中取胜,那么就很难理解刘秀为何不推动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什么这位开国皇帝面对豪强也经常认怂。
因此,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普通民众或者政治爱好者,应该明白自己的屁股在哪里,应该更温情的看待历史,也应该对历史上有记载的政治家们,持有最基本的敬意。
说句难听的,按照“你行你上啊”的剧情,绝大部分人回到古代都活不过前五集。
最后,剖析一下我自己。
我和很多主流媒体一样,都喜欢借用古代和现代做比较来写文章。
不过,大部分媒体喜欢做的事情,大概都是套用一下历史解读一下当今的经济,说“不能这样,这样会导致经济崩溃”,或者是“应该这样,这样经济才能更好”。
其实,毕竟过了两千年了,经济学都升级多少版本了,更不要说国际形势都天翻地覆,古代的经济逻辑放到现在,如果还能套用,那才是见了鬼了。
而我最近写的《政府生意经》系列,也仅仅是从政治角度入手,来推测政府会怎么做,为什么会这么做。
我敢于推测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是人性这几千年下来是不变的。
至于这么做之后,经济方面的结果,恐怕那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推演不出来。
毕竟人脑不是计算机,运算终有上限,经济方面大量的变量细节,大量玩家在过程中的博弈,远不是人所能判断出来的。
因此,我进行预测的时候,经常会习惯使用“剃刀原理”,把大量并不重要的因素剔除,最终通过“主要矛盾”来判断事件的走向。所以大家看我文章,总是习惯是针对一件事情的可能性爆发,来判断相关经济的一个走势。
但是使剃刀原理也有两个缺点,一方面剔除了大量的支线剧情,也大幅缩短了逻辑推导的过程。
很多读者说看我文章就像连续剧,也有读者说看多了我的文章自己看新闻都习惯性做推理了。这是因为我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就像在做理工科作业一样,大量运用以前“作业”中积累下来的“公式”和“定理”,来对最近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
当然,理工科的优势在于追求一个明确的结果和答案,这种有效的结论和推导过程都有参考价值,但是,理工科还有一个缺点,一旦“定理”推演错误,那么凡是运用这个错误定理的,一条线上的很多“作业”都会出现错误。
因此,作为一个工科生遇到错误后,要做的就是打碎这个链条,重新构筑自己的逻辑体系。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反过来,也只有这样重铸之后,才能进一步的提升“做题”的准确率,才能更接近真理与真相。
有的时候,敢于否定自己,敢于搞自我批评,敢于将自己打的粉碎碎骨,才有可能真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这好像,也是主席教我的。
换了人间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