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双性”运动员上诉失败:想比赛就得吃药降低睾酮水平
【文/观察者网 邓睿侃】关注田径的读者一定对卡斯特尔·塞门亚这个名字不陌生,她是从2009年开始引发田径圈争议的“双性”南非短跑运动员。
目前,塞门亚正面临着“不服药就不能参加东京奥运会部分项目”的窘境。同时,北京时间8日,她针对此事的上诉也被瑞士最高法院驳回了。
塞门亚曾在2012年和2016年蝉联奥运会女子800米冠军,却一直饱受其“特殊生理情况”所带来的争议。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塞门亚是因“罕见的遗传疾病”,导致体内睾酮素远高于女性标准,同时这种疾病还会使患者存在性发育障碍,拥有“模糊的性别器官”。
世界田联认为,睾酮水平在男性范围内的双性运动员在肌肉质量、力量和携氧能力方面具有不公平的优势。这种优势,在400米到1500米的比赛中尤为明显。
数据显示,女性的睾酮水平一般为每升0.12-1.79纳摩尔,而男性青春期后的睾酮水平为每升7.7-29.4纳摩尔。
因此,该机构在2019年5月规定,如果“双性”运动员想要参加个别项目,需要服用抑制激素的药物,将睾酮水平降到女性标准。
这一点,塞门亚显然是不会接受的。抛开健康问题不谈,有体育专家认为,服用药物会让运动员体重增加,影响比赛状态,塞门亚会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损失4-7秒”。
“服药”规定引发争议
服药参赛规定出台后,在当时引发了巨大轰动,社会各界对于此类运动员是否需要被“区别对待”看法不一。
塞门亚认为,这一规定侵犯了女性运动员的人权,她和自己的律师团队(一支由南非、加拿大、瑞士、英国、印度、美国和欧盟等世界各地法律顾问和律师组成的国际团队)会全力上诉翻案。
站在塞门亚这边的,有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该机构称世界田联的决定是“污辱、刻板印象和歧视”,相当于“对女性身体进行监管”。
世界医学协会则质疑世界田联“非基于医疗需要而要求运动员接受激素治疗”存在道德问题和潜在危害。
另一边,虽然世界田联承认其规定是歧视性的,但为了保护女子项目的公平竞争环境,规定是有必要的。
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场有关生理性别、性别认同和公平竞赛的较量。瑞士最高法院的裁定证明,目前,世界田联稍占上风。
《纽约时报》援引专家分析称,瑞士最高法院同意“追求性别平等在竞技体育完全合理,用生理性别特征区分运动员的竞争优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的说法。
这和世界田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看法相似,他此前称,如果不做区别,那么未来可能“真正的女性得不到一块金牌,甚至一块奖牌。”
据理力争还是另谋出路
眼看瑞士最高法院驳回自己的上诉,塞门亚并没有放弃继续为自己抗争。在一份声明中,她表示“因为天赋而排斥女性运动员,是站在了世界田径历史错误的一边。”
“我对这一裁决感到非常失望,但我拒绝服用药物,我依旧要做我自己”。她的团队则表示,“不会让一个体育联合会凌驾于人权之上。”
英国《卫报》透露,塞门亚仍然可以上诉欧洲人权法庭,但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塞门亚想要连续三届奥运会蝉联女子800米冠军的梦想,正渐行渐远。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其他女运动员怎么看塞门亚呢?
去年出席一次妇女会议时,塞门亚明确表示,从未获得过任何女运动员支持。她当时说,“大家都是运动员,不论输赢,都应该彼此支持。”
国外媒体报道称,塞门目前正在考虑“B计划”。她曾透露会参加东京奥运会女子200米,因为该项目不在世界田联限制范围之内。
当然,更换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跑不同长度的运动员在身材要求、训练要求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重点。
翻看比赛历史,截至去年9月,塞门亚200米的最好成绩是24.26s,比世界顶尖选手大约慢了2秒。
同时,她没有参加过任何长跑项目,换去此类项目等同是另起炉灶。
如此看来,塞门亚下一届奥运会的前景并不乐观,如果该盛会能够如期举行,那留给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