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成都-上海
这几天略有奔波,辗转了北京、成都、上海。充实、幸福、失落。
每到一个地方,都得以跟老朋友相聚,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是极好的,其实吃什么不重要,喝什么也不重要,大家在一起就很好。
在北京住东航大酒店,隔壁就是当时过夜住的地方,回忆肯定是有,只是变得有些模糊。北分的朋友,早已经搬去了一城之隔的大兴,站在窗边看看旁边那个院子,心里一阵落寞。
马路对面那片地仍然空旷、泥泞,停满了车。走过那家羊蝎子,右拐,格子铺的小门都锁着,上面依稀还留着各种二维码和自家的广告。
可能时间关系,路上的行人感觉少了些,坐在车里向外望,看不到我曾经爱吃的那些小店,也看不到从世界各地飞回来穿着不同制服的乘务员,连黑车都少了很多,更看不到我熟悉的那个南楼了。略有悲伤。
好在朋友们还在,照例相约在了一家喧闹的店,我环顾熟悉的笑脸。每次也是这些人相聚。我酒量并不好,但每次都喊的最凶。夜晚微凉,月色刚好,相对于任何地方,北京我来的次数都多了点,告辞也就轻松了些。
从北京出发去成都,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说来也巧,上次见到国航的朋友们也是飞成都,那是去年大兴机场首航的时候,时光转眼一晃,荏苒又是一年。
其实这只是我第三次进成都。
第一次是06年在华阳初训,末了最后一天,我们几个人拖着箱子走进锦里,黝黑的皮肤,圆滚滚的寸头,身上还有刚从部队带出来的少许匪气,演绎着路人眼中的小镇青年。
第二次是09年在广汉复训,运气好赶上五一,几个人跑到成都酒吧喝了一夜的酒,第二天早上出来的一瞬间,看着路边蹲着抽烟吃馄饨的姑娘,感到深深的疲倦。
之后这么多年过去,我竟一次也没有来过这座城。哪怕每年到了要出去玩的时候,心里都会过一遍:要不顺道去趟成都?可也不知为何,这个想法总是一闪而过,从未真正停留。
记得这些年不知道作为空乘飞过多少次成都,每次过站时间也仅仅够冲到安检口拿外卖,闻一闻这里湿润热辣的空气。
去年大兴机场首航,也是跟国航一起飞到成都,却也只在机场住了一夜,第二天便离开,既不舍又匆匆。
第一晚酒毕已近十点,春熙路上依然人来人往,热闹的不真实,我脱离了大部队,绕着这里慢慢走着,偶尔路过街角卖水果的小贩,两相一望,四下无言。
这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它在歌声里,在火锅里,在酒馆里,也在心里。
第二天我们去了尚在建设中的天府机场,给我身心带来了极大震撼。不同的建筑材料错落有致,一个个天花板像鳞片一样镶嵌在穹顶,工人们在地面里忙碌的穿梭。
对于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工人们似乎早已经习惯,当我们走过,都不会看向我们,只是默默的做自己工作。
这是好友@FATIII 在去年和今年用无人机拍的两张照片,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这一年时间里天府机场建设的变化。找不到特别合适的词去形容我走进里面时的那种震撼,只是无比期待这里真正建成使用,到时候我一定会再回这里走走看看。
在成都吃了两顿火锅,每顿饭的氛围就像在锅里沸腾着的毛肚、鸭肠一样,热辣又欢愉,让我一边斯哈斯哈的吐舌头,一边哈哈哈哈大笑。
行程依然匆忙,没有太多时光让我神伤,很快就到了要分离的时刻。回北京的朋友到了候机楼,我还在酒店里躺着发呆,再过会儿,我也要乘车赶往机场。
似乎疫情让我变得更多愁善感了一些,我这人总是惊喜于相遇和重逢,却从未擅长分离和告别。每次跟朋友吃饭,哪怕与这人前几天刚刚见面,我第一杯酒也总是习惯性地说“好久不见”。
我们兵分了好多路,去了不同的城市,互祝平安,约定下次再见。以后听到“分别总是在九月”时,更会心心念念道“回忆是思念的愁”。
上海很热。每次回东航城,心里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特别是看到前同事们拖着飞行箱走来走去。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我曾经也是这个队伍里的一员,但我知道现在在他们眼中,我只是个路人。
我期待碰见熟人,又怕遇到熟人,回到房间,躺在床上不知所措。晚上,好友来接我吃饭,又去了一间德国餐厅喝酒,左边那一桌人都很年轻,穿着衬衫,热切的讨论着什么产品和合同。对面是半桌老外,桌上摆着一瓶叫不出名字的威士忌,喝的满脸通红,笑的很大声。
背后是面墙,挂着一台电视,好像正播放着板球比赛,我看了一会,并没有发现什么能让我释放肾上腺素的画面,也就不再假装自己能看得懂,悻悻作罢。
餐厅里人很多,大部分人都穿的很商务,甚至很多人胸口还挂着工牌,我喝完第二杯酒,对坐对面的@FATIII 说:昨晚这时候我们还在成都吃着火锅呢。说完,我看向窗外,目光有些迷离。
昨天吃火锅,今天吃腌笃鲜,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甚至这就是以往的生活,可为何这次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回东航城的路上,我特别想去唱歌,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总喜欢喝完酒去唱歌,唱的多好听吗?并不。有时候哪怕不用跑到KTV,坐在专车上我也能自己哼起来。那是情绪的宣泄,是人生的过往,是对现实的控诉,是对我之所以还是我的表达。酒不重要,歌不重要,喊出来就好。
第二天一早,坐车从虹桥来到浦东,那一路堵的让我心碎,加上回程,短暂的白天差不多有四个小时是待在了车上,睡醒、玩手机、睡着、睡醒、玩手机,不过这倒让我想起以前经常在两场之间摆渡的时光。
结束活动回到房间,我又开始发呆,@FATIII 也从浦东准备直接飞走了,没有跟我一起回虹桥,按照原来的设想,我还要在这里待一晚,那我做什么呢?
躺下、站起,换了好多种姿势,天色还早,我也没必要这么早睡觉。咬咬牙,拜托朋友帮我改签了航班,火速赶向虹桥机场。
我不知道这次心情为何会有些奇怪,可能是因为有三位媒体公关朋友离开了航空业,以后很难再有当面交流的机会。可能有两位我认为特别优秀的乘务员,坚定的不顾一切的要辞职。可能是一位工作能力极为出色或者说简直是全能的朋友陷入办公室政治中左右为难,对我们共同的老东家伤透了心。而这都是发生在我北京-成都-上海这段行程之间的事。这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为什么我总是喜欢说好久不见。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大太大的可能,会让我们彼此说了再见,就真的再也不见。
我从来不喜欢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