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五线小城官员,为何叫停两亿大楼?
如果你是父母官,给你两个亿,你会怎么花?
同样是2个亿,贵州独山建起了一栋烂尾的魔幻大楼。
千里之外的江西新余市,孙昕晖和同事们,却做了不同决定:停掉2亿大楼的计划,用1.9个亿,为学校改建更好的教学楼,再用1千万,建成了一个手机上的虚拟政务大厅。
拒绝2亿大楼的背后,是新余数字政务的创新——只有118万人口的小城,如今有114万人用上了江西的掌上政务平台“赣服通”。
交学费、办医保、分学区……曾让百姓“跑断退”的业务,都能像用支付宝交电费一样,在手机上轻松办理。
不仅“拆大楼”,这里也“裁人”——改造后的新余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锐减,工作人员也从293人减为161人,少了小一半。
这个不为人知的五线小城,却在数字化时代突围在前。正如孙昕晖所说:我们相信,未来的政务服务一定是在手机上,在百姓身边,而不是在金碧辉煌的政府大楼里。
政府不花这2亿冤枉钱
8月寻常的一天,新余市政务服务中心,冷冷清清,来办事的人还没工作人员多。
看到这样的场面,新余市行政服务管理委员会(简称行管委)的主任孙昕晖反倒放心了。想起一年多前政府的决定,他很庆幸:还好没花冤枉钱…
52岁的孙昕晖,主抓新余的经济环境工作
那是2019年1月,孙昕晖看到一份文件,那是新政务大厅的建造方案:一栋价值2亿、共计5万平米的大楼。
2亿,放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大笔一挥容易,把钱用到实处,却很难。花钱之前,还得先会算钱。
新余,是江西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孙昕晖和同事们仔细算了算:一栋楼,花2亿,后期维护,每年还得再砸2千万。保守算算,3亿都打不住。
更要紧的是,这栋大楼,政府得花大钱,百姓也得花小钱——新建的大厅,在主城区以东,大楼漂亮,但百姓跑一趟,就得20多公里。说句不好听的,劳民又伤财。
经过多番商议,他们决定:“暂缓吧。”
表面看,大厅是个建筑工程,背后却承载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思维。未来的路怎么走,还得想清楚。于是,新余决定组织干部,出去看看。
1个月里,孙昕晖跑了七八个城市,一路的见闻,让他们震惊。
一种震惊来自于豪华,有的城市,办事大厅就有2栋,每栋都是三、五万平米,浩浩荡荡,让人咋舌。
另一种震惊则来自浪费,狂飙突进的数字化,让许多大楼都闲置了,三四层楼只用得上一层,其他的地方,都空空荡荡。
湖南娄底市政府办公楼,造价超5亿,曾引发热议
考察回来,他们更坚定了此前的判断,2亿不能这样花。各部门反复沟通,还找了许多篇贵阳、深圳等地改革政务的文章,一起研究。
新余虽然小,却是个移民城市,人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领导班子也足够开明,很认同省钱办事的道理。
最终,市长犹㼆作出批复:2亿的大楼,停建。
用小钱盖起“数字大楼”
奢侈的大楼停掉了,孙昕晖和同事踏上另一条长路:旧地改造,再为百姓建一栋“数字大楼”。
他所在的行管委,先选择了省钱的方案:将原来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改造成新的政务大厅。
不仅改,还要减:原有的14个办事大厅,被减成1个,其余13个大厅全关;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3万多平方米,变成了不到5千平方米。
改造过的新余政务大厅,就在老城区,还很袖珍
曾要花2亿的浩大工程,最后只花了1千来万、耗时几个月,就建成了。
2020年7月6日,政务大厅启动。孙昕晖还记得,那一天,他游走在大厅,心里却很紧张,担心人员爆满。
还好,守了一天,没有长队,没有拥挤。更让他开心的,第一天,人流3千到5千。一个月后,每天的人流降到了1千。
孙昕晖偶尔经过空荡荡的大厅,老百姓的话,却让他心里满满的:“新余不盖大楼是对的。”
新改造的政务大厅,也实现了电子化操作
然而,实体大厅的“减法”,得依靠数字政务的“加法”,才能在手机上服务更多的百姓。
早在2018年11月,江西与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合作的小程序“赣服通”,就在支付宝上线。有了技术基础,新余的数字政务改革,也驶上了快车道。
2019年6月,“赣服通”新余分厅正式上线。随后一年多,新余政府也不断努力,完善这个“手机上的政务大厅”。
孙昕晖和同事们,工作重点都放在了电子政务上
第一个动作,是把1141项事项,都搬上了互联网。原则只有两个:老百姓一次都不用跑,或者只用跑一次。这样,一次性解决了96%的申请类事项。
曾在大城市都让人苦恼的事,在这个小城却变得简单。
全市6万个孩子的家长,不用再去银行排队,用手机就能交上学费。
3.5万老人,依靠人脸识别认证,就不用跑到大厅核验,在家里就能收到养老金。
过去,新余人在外地看病,还得跑回来备案;现在,用手机就能办异地就医备案,不必再多花两张车票。
对如今的新余人来说,手机是生活里离不开的一部分
过去,一个企业要办营业执照,得办100多个许可,耗时45天;现在,实行全国首张“一照含证”后,审批通过,只需要3小时。
今年2月,疫情紧急,新余一批企业申请变更经营范围,生产消毒液等产品支援前线。繁琐的审批,过去需要半个月,而这一次,不到2小时。
“不求人”的城
传统的政务系统,就像一只巨大而缓慢的大象。新余政府努力在做的,是将这只大象,推上数字化的快车。
这其中的困难,自然不少。打破传统的壁垒,更需要新余所有人的努力。
他们需要拆掉50多个部门的坚硬隔阂,推动数据共享,打造“一窗式”办理模式,避免重复录入、重复扫描、重复复印,只为能帮百姓省下3小时的时间。
他们得留心那些落在后面的人。为了帮老人和村民也能用赣服通,新余动员了不少居委会、村委会,上门进村,教他们用手机或代办事务。
新余未来的目标,就是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他们也需要面对传统熟人社会的阻力,有人上门求办事时,他们需要明白,把权力交给科技,也就是让权力更公开和透明。
然而,最后的收获,让新余人都觉得值得。
取消大楼建造省下的1.9亿,后来用在了20多所中小学校的新改建项目上,钱花在孩子上,更让人安心。
靠省下的钱,新改建的学校操场
孙昕晖52岁了,爱读哲学书,也喜欢逛淘宝、用手机,曾在驻京办工作5年的经历,也让他的眼界更广阔。在他看来,人不应该被年龄和身份所束缚,城市也一样。
新余是江西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却更善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开放和共享;它是江西最年轻的工业城市,但正因为这一份年轻,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拥抱数字化。
“赣服通”新余分厅推出以来,注册用户114.5万人,访问量325.8万人次,分别排在了全省第三和第一。最近六年,新余也连续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
整个新余市政府的目标,始终很明确:打造一个“不求人”的城市。
在孙昕晖看来,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于取消障碍、打通壁垒。
而新余政务改革的目标,就是依靠数字化,简政放权,让老百姓活得更安稳且顺心。
他们最大的希望,是在不远的未来,连这个5千平方米的政务大厅,都不再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