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妆容丑爆了?那是你不了解这个风靡一时的额黄妆!

这,妆容丑吗?

       500
     

不一定。

若与当代审美比,你可能接受无能。

但若回到盛行此妆容的朝代,你可能会爱死它,就像爱你爱豆一样的爱。

       500
     

至于今天为什么要说这个妆容?

因为《花木兰》刘亦菲试装花絮曝光后,它再次被狂喷丑。

       500
     

甚至有人说,这是日本妆容。

       500
     

看到这条评论,眉毛一皱,嘴角一撇的网友,内心立刻开始“马景涛式咆哮”:不懂,你就闭嘴,ok?!

       500
     

这种妆容叫额黄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特色、最时髦的妆容

       500
     

《木兰辞》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说的就是这种妆面。接下来,咱们就好好唠唠这个乍一看像被开水烫了的:额黄妆。

       500
     

额黄,是中国古代女子的一种美容装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 ,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

所以,若是未来再听到有人说日本人造型,请你狠狠把这篇文砸向TA。

再说回被女子偏爱的额黄妆,它是一种将额头部分染成淡黄色的妆容。

之所以是淡黄色,是因为佛教。

       500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出现了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最直观能感受的便是这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据悉,南北朝时期,大量民众信佛拜佛,女子数量尤其多。据悉,在北魏至北周这短短几十年里,至少有十几位后妃出家。

她们之所以这么崇尚佛教,是因为当时传入中国的大乘佛教所传播的观念。

       500
     

印度大乘佛经中的一些关于男女平等、女子作“转轮王”、男女性爱等内容,被如是地传译到了中土。

否定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认为无论男,都能成佛。深受这一思想影响的女性,开始积极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而该时期的佛像,都是沥粉涂金,所以拜佛女子们,为了以表虔诚,开始用黄色涂料将额头染黄。

北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所以也称该妆容,为“佛妆”。

       500
     

而在当时,这种妆容比较流行的画法是半涂,黄色妆粉只涂半个额头(或上或下),再用清水晕染,形成由深及浅的过渡效果,所以它又叫“约黄”。

       500
     

《孟蜀宫伎图》

除了稍费些功夫的额黄妆,还有个适合懒癌患者的“花黄”。

化法极其简单,只要用黄粉画或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部或脸颊,就成了。

真乃懒人出门必备之神器也。

       500
     

好了,额黄妆说完了,咱最后再来唠唠:一个被调侃是华为logo的花钿。

       500
     

这届网友脑洞实在大的很,这都能联想到,也是秀的一批😂

花钿,也是古代女性脸上的一种花饰,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其中以红色为最多。

关于花钿的起源,还有个极其玄幻的传说。

据南朝《宋书》记载,宋武帝刘裕有个女儿,人称寿阳公主。

正月初七那天,公主跟宫女在花园里玩累了,就躺在含章殿里歇息。一阵微风吹来,从梅树上飘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地落在公主的前额,染下了一个梅花状的印子,好久都洗不掉。

       500
     

宫里其他人瞧见公主额间的梅花印,十分好看,于是纷纷效仿。

但他们没有公主的奇遇,于是爱美的女子们开动脑筋:取不同材料人工制成花的样子,来代替梅花贴在额头上。

不久,这种梅花妆就流传到了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后来,花钿更延申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贴的方位也从额前眉心处,演变到了贴在耳边、眉毛两侧、脸颊等处,或做成饰品插在头发上。

       500
     

而花钿得到大发展,是在唐朝,晚唐时发展至鼎盛。

据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记载,一名叫韦固的男子,因为不相信月老的“婚姻命定说”,于是砍了他命中注定的那个尚在襁褓中的妻子一刀,留作记号。

结果,那小女孩长大后,真嫁给了韦固做妻子,头上的伤疤就是证据。

对此,李复言描写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说的就是韦固妻为了遮头上的伤疤,连洗澡和非正式场合也从不将“花钿”摘下来。

       500
     

此外,敦煌莫高窟中的那些女供养人像,许多脸上也都贴着花钿。其中燕形的花钿在莫高窟中更是占了很大比例,多贴在耳部附近或额头两侧。

       500
     

所以看到这儿,是不是觉得这妆容搁古人脸上,也没那~么~难看。

但咋在《花木兰》里就被狂喷丑呢?

也许,大概,可能是国外化妆师对于中国妆容的晕染技巧,掌握的不太熟练,让妆容造型缺少了些中国味。

但中国风,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掌握的,毕竟是需要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做支撑的。你们说对也不对?

       500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