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西方话语体系媒体应该怎么做
自疫情以来,国人越来越注意到媒体所代表的舆论的重要性,哀叹党媒国报在外没有一点点的战斗力。几番下来,还需外交部亲自下场去反驳那些宵小之辈,地位对比就已经落了下乘。终于新华社的一个中美疫情对比小短片算是稍稍扳回一城。可就如刹那的烟火,转瞬即逝,于是又有人痛心疾首,我们怎么没有RT、半岛电视台这种有持久战斗力的媒体?各路人马出谋划策,终归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也没有建立起基于我国价值观的是非评断体系,也没能攻破西方第四权力的正当合法先进性,即所谓治标不治本。
一说到建立基于我国价值观的是非评断体系,总有人担心会不会有“输出革命”的嫌疑,毕竟我国早已确定不输出革命。在我看来这种担心是在担心他人的担心,属于自缚手脚。媒体人若是没有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做什么替时代注脚的工作?大国的崛起需辅以一种更为先进的、普世的价值观的崛起。英国的崛起带给世界一种“君主立宪”的价值观、法国的大革命带给世界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美国的崛起带给世界一种天赋人权的价值观,而这些恰恰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所提倡的。而且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早已毋庸置疑,但价值观的先进性却迟迟没有跟上,或者说宣传没有跟上,只有先进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却宣传不出去,无异于锦衣夜行。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国际主流价值观的正当性依旧是基于西方价值体系下的评断标准的。于是闹出了一个国际大笑话——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西方的这套随意的、具有明显好恶倾向的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的退步,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才能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政治上的先进性可以给国家实力的提升带来重大正面效应,国家实力的提升反过来可以提升价值体系的普世性,而价值体系的普世性又可以反哺政治,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闭环。在这个闭环内,我国的媒体想的应该是如何借助国家实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媒体所代表的舆论、价值体系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反驳。广大的第三世界人民知道新华社的中美疫情对比小短片所表达的意思,也同意其观点,然后呢?然后是西方媒体利用卑劣的话术继续在世界的舆论场中掌控着雷电。“话术”这个东西在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中是属于“小道尔”,是不屑于使用的“术”,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符合“道”的形而上的理论去表达自身的是非曲直判断。在我看来术与道二者在达到舆论目的上的结果并不会出现什么不同。你以为法新社拍武汉的泳池派对是在表扬武汉抗击疫情的成功?你以为NBC是在夸赞中国经济的恢复势头良好?实则都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罢了,手段不高明,结果却很不错。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的价值体系依然要向西方价值体系求一个合法性,求一个正当性,稍微好点的会知道“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但仅仅是知道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而已,人心与大势依然不在我方。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有效的给他们提出一个较之西方价值更为先进的价值体系,这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如何有效的宣传就很重要。所谓打蛇打七寸,就是要恰到好处的击中西方媒体的弱点。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西方媒体惯于用术,愚弄大众,具有随意性与明显好恶倾向。我们要与之相反,我们要重天下大势,真正的从一个史学家的角度去注解这个时代。也就是写本文重要的观点:媒体要具有良史的美德。
具有良史的美德,想必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因为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人更尊重历史,更善于记史,更热衷于记史。中国人也更为自己民族悠久的、伟大的、璀璨的历史而骄傲。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优点。老祖宗的先进本领不能丢,做媒体要像写历史一样,给后人以参考,给往日以荣耀。关于良史的品德跟媒体结合这一点大有可说,内容众多,有空再聊。
做这些的第一步就是把我们自己的评断标准明确:我们就是基于佛儒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去评断的。可以直接宣传(有一定的风险),也可以间接宣传,通过举办国际论坛、研讨会、学者会议共同商讨论证:媒体究竟应该如何自我定位。此时西方国家若再恬不知耻的自诩第四权,完全可以把阿桑奇扔到他们脸上。我们应该提出三点:一、媒体应该客观传播咨询,这是肯定的;二、媒体应该有限的发挥第四权,要承认媒体容易被利益操纵、且有时具有短视缺点的事实,并且媒体从来都没有很好的发挥过第四权,大多不过是媒体外的利益斗争结果罢了,这些西方媒体的反面例子一样很多,不一一列举;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媒体主要的是要对后世负责,给后人以参考,给往日以荣耀。这也算是另一种标准之争,而此标准之争比之5G标准之争环境更为险恶,更为复杂,要做好功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批判西方标准,重新广泛的建立基于人类历史的新标准刻不容缓,可一边做,一边斗争。
最后说一点关于我所提的第三点标准的细节。如何给后人以参考,给往日以荣耀。给后人以参考好理解,给往日以荣耀就是要拾起祖宗的“传统艺能”——立传。中国是人的历史,西方是神的历史,我们要广泛的立传,把西方神的历史终结,改成西方也是人的历史。立传的人物是有选择的、分类的,这一点自有史学家掌握的科学选择与分类体系。要把传统传记中本纪世家诸侯官宰商贾文人中再加一个重要的分类——科工。我看从新中国建立的那天起,史学体系中的人物传中就应该再加一个科工。这是后话,立传这一点要以中国人的价值评断出发,我们不要否认西方出现过的伟大的人物,他们是人类历史的骄傲。所以我们要从全人类的角度去给世界立传,要从现在就开始发展,分为古今同步立传,不要涉及伟大人物的信仰属性,要着重赞扬他们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像牛顿晚年痴迷于宗教,我们就可以批判他晚年跟他伟大的牛顿定律比起来做的事相比太不务正业。
给世界记录历史这件事,我国古代就比较擅长,只是那时候知道的国家不多而已。而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到来,地球成了地球村,消息资源成本大幅下降,我们更要倾向于给地球记史。着重于记录人物,因为无论是伟大的,还是卑劣的人都更能直接打动世界人民的心。
互联网上的各种百科虽然也很多,却过于庞杂,大人物小人物数不胜数,我们要着重记录重要的人物,分门别类,定期发表。结合几千年传统科学的立传史,评价下去,记录下去。
大多数人都想名垂青史(川普都想与林肯试比高),尤其是那些物质、权力满足过了的人,他们更想名垂青史,若是我国能有一家媒体成为“地球青史”的标准,谁人又不接受中国的评价体系呢?我看立传这件事,从现在就可以做了,要利用简洁的语言记录。若是一个人物非要记得事无巨细,一篇人物传多则几十页,那就失去了史书的优势。如记载比尔盖茨,完全可以一句话:家资巨亿,竟至富首。然后再着重描写他在符合中国价值观方面做的事。而如何家资巨亿,自有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告诉别人,我们就不要写了。
诸如此类,浩如烟海。甚至可以专门建立一个以传统记录历史方法学与现代传媒为基础的大学专业,进行专门研究。写及此处,泉涌之思不绝。奈何腰疼,就此作罢。观者若多,明日再谈。观者不多,就此再见。诸君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