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悟空:路还很长,风还很邪,妖气正冲天

500

  当玩家们经历了无数个“中国游戏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开始以吃瓜心态笑看国产游戏圈还能整出什么味的黑色喜剧时——

  一则游戏演示视频突然出现,引燃了整个玩家群体的热情。

  不到48小时,这则标题为《黑神话:悟空》的实机演示视频,就在B站获得了100万的转发和近2000万的播放。

  各个平台里,不论是玩家还是非玩家,都参与进了转发和讨论之中。

500

  顶级的画面美术,黑风山的一砖一瓦都散发着恢诡谲怪的独特气质;顶级的动作交互,悟空的一招一式都展现出地煞七十二势的千变万化;顶级的叙事剧本,寥寥13分钟的铺垫,便已激起广大玩家对整个故事的各种想象....

500

  更重要的是,这段视频并非CG动画而是实机游戏演示。

  这意味着,如果《黑神话:悟空》能够以这样的水准最终问世,那么中国就将诞生第一部达到国际一线制作水平,又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的3A级游戏大作。

500

  要知道仅仅一个月前,中国玩家还在为一款抗中(元)题材的游戏吵得不可开交。

  《全面战争:三国》

  仅仅是一年前,中国玩家还在一面给一家英国公司做的三国游戏叫好,一面逼问另一家法国公司承诺的中国题材游戏什么时候兑现。

500

  而现如今有《悟空》猛男天降,一举满足了我们的愿望。

  伴随着视频里唢呐演奏的《云宫迅音》,把每个人的记忆带回到了小学暑假那个守着电视机的夏天。

500

  “不好了,有个毛脸雷公嘴的和尚闯进来啦!”


  小兵冷不丁的名台词戳进无数人的记忆的同时,会心一笑的后劲,藏得是久盼成疾的辛酸泪——我们等待这样一款游戏,已经太久了。

500

  知乎上,《悟空》团队的掌舵手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说:

  民族的东西行不行不重要,关键的是你看到这东西之后会不会硬。

500

  斗胆代表一下玩家的态度:

  中国玩家们的心情,和19年前国足在五里河踢进世界杯时的中国球迷一样汹涌澎湃。

500

500

  国产单机游戏也曾经辉煌过,它们曾陪伴我的整个童年。

  当时街机厅还很火热的时候,小学生的我曾攒了不少早饭钱打《西游释厄传》,却因为买太多币露富,不幸遭到大二流子的勒索,初次让我见识到了社会的险恶。

500

  后来有了游戏厅,我在PS1上一款名叫《射雕英雄传》的游戏里扮演郭靖,驰骋于草原上和陈玄风梅超风斗智斗勇。

  只可惜我的存档不慎覆盖了别人的游戏卡,逼得那位大哥怒而放话“让我找到是谁必揍死这批娃子!”。

  龟怂如我只得听取老板的建议远离是非之地,便是拖到今天也没有见着我的黄蓉。

500

  直至我有了电脑,慢慢学会了去怎搜爱心分享版,《流星蝴蝶剑》《三国群英传》《轩辕剑》还有《仙剑奇侠传》一个一个进入到了我的时光。

500

  几年后,得以靠着原著党的优越感疯狂作死,在追《仙剑》剧的老师那里疯狂剧透,上蹿下跳。

  我也不记得国产单机为什么突然消失了,甚至周围人对单机游戏都谈得少了。

  只依稀想起旅游卫视的《游戏东西》再也不见时的迷惑。

500

  想起《传奇》的老总陈天桥当上中国首富的大新闻,想起《魔兽世界》的代理朱骏玩足球,买德罗巴时电视机里的喧哗。

500

  我享受游戏的方式,也在不久之后变成了我打开生日礼物时,同学们送过来的一张张《梦幻西游》的点卡。

500

  我的中学时代,网络端游崛起,单机游戏被藏进了地下。

  人们关于游戏的游戏话题随之也变成了“外挂”“网瘾”“哪家公司又抄袭了”以及“电子竞技”。

500

  而我重新再感触到单机游戏的魅力时,已经是2010年。

  那个闷热的夏天,我跟老友胖子搬着小板凳点进YOUKU网页,打开一个叫做《战神3》的流程视频。只见恢弘史诗般的场景里,主播操控着一个魁梧凶狠的斯巴达光头走进维纳斯宫殿,以一场酣畅淋漓的动作戏让我们认识到了——

  什么才叫好莱坞级别的游戏演出。

500

  惊愕的我俩默默对视了一分钟,心里不由期待着哪天国内才会出现这样一款神仙级别的游戏。

  却没想这一等,便是十年的光阴。


500

  同样是2010年,冯骥在腾讯做着MMORPG游戏《斗战神》。

  同多年以后的《黑神话:悟空》一样,孙悟空也是这款游戏的主角,世界观设定上参考了今何在的《悟空传》。

  在社交媒体上,冯骥的ID叫尤卡(Yocar)。

  彼时腾讯深陷3Q大战的重大危机,群众评价跌至谷底,《计算机世界》还刊登出一篇文章名曰《狗日的腾讯》重拳锤人,一度让腾讯成为了互联网公敌。

500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骥的《斗战神》担起了挽回口碑责任。

  他获得了极大的开发话语权,仅仅是CG宣传片就拿到了8位数的支持,还请过来阿凡达团队协力打造。

500

  冯骥不负众望,从内测到公测初期《斗战神》一直都保持着顶流的数据。

  更重要的是,它凭借远超同期网游的美术细节、细腻的剧情还有恢弘的音乐,让玩家们重新认识了腾讯的自研产品。

500

  然而也正是因为冯骥团队把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了动画、剧情和音乐这些传统单机元素的打磨上,直接导致传统网游更看重的社交部分做得并不够,很多玩家在体验完制作组精心准备的10-20小时内容后,便发现无事可做了。

  这样的属性,让《斗战神》作为一款网游很难留住玩家,进而也就更难吸引用户在游戏内氪金消费。

  之后,随着营收数据的下滑,以及手游市场的崛起,腾讯很自然地认为,《斗战神》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500

500

500

  图片源自:

  就爱喷策划之狂草制作人(尤卡)

  有网友说:《斗战神》错就错在他是一款网游。

  此话不假。

  可能从一开始,尤卡就打心底排斥成为那种擅长制作俗气社交网游的制作人,用他07年所写的文章《是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里的话来解释就是:

  在相当数量的游戏研发团队里,策划的工作焦点,不是研究如何让游戏更好玩更丰富,而是研究如何让玩家成瘾,让他们习惯党同伐异,谩骂虐杀,以及进行更安全的在线现金活动(赌博,虚拟物品交易等)。

  文里他甚至非常“陶教授”地认为:“网瘾客观存在,很多网游公司要为此网瘾负责”。

500

  钱难挣,屎难吃。

  入仕朋克冯骥拧巴地在业内混迹十年,有委屈,也积累了经验跟团队,不久后便离开大厂自主创业,建立了“游戏科学”工作室,并以一粒电尾精子作为LOGO向世人宣示——

  不吹牛B,我们会搞出大东西!

500

  而现在你也看到了。

500

  游戏科学的设计师杨奇

  这个“大东西”,就是冯骥一直以来的心之所属,顶级的国产单机。


500

  知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说:

  互联网是把人们连起来了,但凭着“匿名”之防护罩,尖锐语言伤害他人却不以为然的人存在,游戏里人陌生人见面便掏钱互射也存在...

  我想,这世上对网络反感的人应该也是不少吧。

500

  是的,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每个人无需面对面,就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交流。

  可是事态却没有完全像前辈们“地球村”的美好愿景那般发展,反而人们在互联网各自形成了一个个互相封闭且排斥的小江湖。

  包括任何你能想到的多人在线平台里,争议,冲突,谩骂,扣帽子,你总能听到,一种声音疯狂的试图杀死另一种声音。

500

  这固然是人性使然,但你可曾想过,这背后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推波助澜?

  在《谁谋杀了我们的游戏》这篇文章里,尤卡认为——

  网络游戏产业,催生出一帮像我这样的(策划),天天琢磨下面五个命题:

  如何让玩家一直沉迷?

  如何让玩家吐出更多的人民币?

  如何让玩家拉帮结伙?

  如何让玩家之间互相仇视?

  如何使现金和虚拟货币的交易?

  在资本的谋划下,(这样的网游)它的使命纯粹而残忍——

  榨干玩家所有的钱,哪怕摧毁他们的意志与身体。

500

  美国上世纪有句俚语,叫Couch Potato,形容的是那些拿着摇控器,蜷在沙发上,整天看电视吃着高热量食物而不活动的人群。

  其背后反映的,是消费主义的崛起以及六十年代美国电影惨遭电视剧吊打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500

  巧合的是半世纪后,单机游戏作为电影的继承者,继承了慢工出细活的质量和一次性付费的盈利模式;

  而网络游戏则作为电视剧的继承者,继承了一定肥皂属性的同时,也继承了前者主体内容外(内购或广告)盈利的模式。

500

  这当然不是说谁高谁低,两者皆无法互相取代。

  只是一个文娱环境里只有一而没有二的话,长此以往网游自身必然也会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那些一播几百集的肥皂剧那般,除了打发时间外,只会伤害你的身体。

500

  相比之下,精炼的单机哪怕花上数年制作投入上亿美金,售卖方式也是很传统的买断制,玩家无需持续氪金,通关一次也不过数十小时,至多一个月。

  这样一来对玩家健康,沉迷是无稽之谈;二来对行业也健康,同行们的竞争焦点在于出精品,培育能够让自己活一辈子的经典IP,而不是琢磨怎么捞快钱。

  而像健身环这类体感游戏,更是被央视点赞钦定为了健康运动的好工具。

500

  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单机游戏也是极有力的文化载体。

  像是波兰就把游戏当成国策来文化输出。

  他们总理曾把游戏《巫师2》作为国礼送过奥巴马。在官方微博“波兰使馆文化处”那里,你不看名字只看内容的话,会完全以为这是一个游戏博主。

500

  而爱沙尼亚工作室ZAUM的这群弹琴画画搞搞左派理论的老哥老姐们,其开始制作游戏的动机,本身就是主创掏心掏肺写的长篇小说叫好不叫座...

  于是乎他们才选择了更流行的游戏媒介,来把内心的思想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


500

500

  他们甚至不惜大刀阔斧的砍掉了电子游戏的战斗系统,以文学水平极高的100万字文本,做了一款纯粹撒泼论道的唠嗑游戏。

  而即使是这样,他们获得了媒体和玩家的一致承认,在去年的游戏奥斯卡上捧走4项大奖。

500

  更不用说,我们玩家曾在那些单机大作里跟随牛仔们走过美国的西进运动,领略大革命时期巴黎的风起云涌,在尼罗河畔与凯撒以及埃及艳后一道谈笑风生,于苇名城上体悟物哀心境下的菊与刀。

  并且每次结局之后总觉不过瘾,还要愤然去找相关书籍看才能填补心里的饥渴。

500

500

500

500

  否认游戏是“第九艺术”的人,一定是没有玩过这些单机游戏的人。

  所以,每当我们想到明明中国也有那么多好题材可以做成3A游戏时,就会更加渴望和需要着,一款国产单机游戏的出世。

  原因很简单——我们深爱自己的文化。

500

  墙内开花,墙外同样香。

  IGN上传的《黑神话:悟空》视频,在Youtube上至今天已获得300万次观看次数和15万的点赞,几乎所有的评论都认为,这会是款世界一线水准的游戏。

500

  有位从小就喜欢西游故事的外国小伙说:

  现在有太多希腊、罗马、埃及、北欧、还有日本背景的游戏了,而现在终于现在也有了一款中国神话的大作。

  有条评论则科普道,“很多人不知道..龙珠里悟空的原型就是这位孙悟空。" alt="500" />

500

  还有人着魔似的,说自己最近24小时里看这视频次数多到不健康。

500

  亦或是像这种,“突然间想去了解关于中国神话的一切”。

500

  但最让我感受深刻的,却是一条来自华人玩家的评论——

  致全体华人:

  “你们曾在大马士革驰骋,曾在欧洲海域扬帆,曾在美洲大陆鸣枪,曾在古代埃及潜杀。终于,现在你可以回到你的家乡,成为你们自己的英雄。

500

  毕竟对外国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新颖的题材;对非玩家来说,这只是一次体现国力的中国文化输出。

  而对我这样的中国玩家来说,这背后却交杂着数十年来对国游的鼓励和谩骂,是一次次被伤害的希望,同时也洋溢着此刻澎湃的幸福,和好想快点玩到的挠心抓肝。


​  对于玩家来说,游戏本身就足够美妙了,难道还要“能不能文化输出”这种事,才能为它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吗?

500

  只是,作为一项备受期待的半成品,严谨来说连半成品都不算,说不担心它那是骗人的。

  一些心碎过无数次的老玩家甚至留言警示:希望不要是第二个血狮。

500

  我甚至会觉得我光说好话不说坏话是在毒奶,要知道前几天我刚刚买了巴萨。

  果然,视频发布不到两天,就曝出项目组被挖角。

500

  一则为了招人的视频,居然引来了大厂猎头、HR们的挖人,这样的剧情属实魔幻。

500

  也不知彼时在知乎挥斥方遒,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抗的尤卡,此时会不会想起他07年那篇猛烈批判国内游戏资本嗜血逐利的万字雄文。

  在那篇文章里,他在最后结尾处留下十三个大字:

  路还很长,风还很邪,妖气正冲天。

500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