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10:通胀终于要来了么?

Fx110:通胀终于要来了么?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在短时间内把基准利率降到0,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连续推出了3轮量化宽松。拜这3轮量化宽松所赐,美联储持有的美国国债市值,从2008年的4千亿美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2万4千亿美元左右。它持有的住房抵押证券,其市值从2008年的0上升到了2018年的1万8千亿美元左右。

也就是说,仅通过量化宽松,美联储就向市场注入了近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

很自然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头几年,市场十分担心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恶性通胀。比如有“末日博士”之称的鲁里埃尔·鲁比尼在2009年7月撰文预测:国债收益率将显著上升,通胀率也会超出众人的预期。有“商品大王”之称的吉姆·罗杰斯,在2009/10年间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公布的消费指数具有欺骗性,通胀率会有大幅度提升,并因此鼓励众人购买大宗商品来对冲通胀的威胁。

在今天事后来看,这些担心通胀的专家们全都错了。从2009年到2019年,美国每年的通胀率大约在2%上下波动,最低-0.4%(2009年),最高3.2%(2011年)。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基本上呈现出一个逐渐向下的趋势:从2009年的4%左右,逐渐下降到2020年7月的0.6%。就是说,专家们担心的高通胀根本没有到来,更别提恶性通胀了。十年前购买债券的投资者,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回报。

这种现象让很多人感到费解。按照传统的货币金融学理论,如果央行提高货币供给量,这些增加的货币供给,迟早会通过银行系统被注入到实体经济,并抬高所有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导致通胀率的上升,甚至可能引发恶性通胀。在历史上,有很多像魏玛共和国、津巴布韦这样滥发货币导致恶性通胀的例子。

然而我们的现实世界,却和教科书上的理论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沃顿商学院金融教授杰里米·西格尔认为:

虽然从2008/09年开始,美联储大幅度扩张其资产负债表,购入了数以亿计的各种债券。但是这些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其实都留在了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里,并没有被借出而流入实体经济。背后的主要原因是08年的金融危机让监管者意识到银行系统的脆弱。

详情请关注fx110:https://www.fx110.uk/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