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古人比你还不想上班!
周一综合症的你
经过了一个周末的放松,聚餐,KTV、酒吧、蹦迪、一躺一整天,一吃一大碗的充实生活。
坐在办公室的你是否出现疲倦、头晕、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周身酸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我是谁?
我在干什么?
我将去哪里?
新的一周又在混沌茫然且直击灵魂的拷问中开始了
别慌,古代的上班族们并不比我们好多少。
古代上班族日常
古代的上班时间很悲催,《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意思是“公鸡已经开始打鸣了,太阳也升起来了,上朝的官员已经到了”。
古人要在鸡鸣的时候去上班,公鸡打鸣的时间一般为早上五点,按照地支的顺序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卯时,
官员们上朝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点人数,所以古代上班打卡就叫“点卯”。
早上五点上班,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起床后洗漱吃个早饭,基本上三四点就得爬起来。
下午下班比现在还要迟,大约是酉时(5-7点),酉正是下午六点。
现代人上班迟到顶多被领导骂一顿扣工资。但这事搁古代却非同小可,可不是扣点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依天数和情节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
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
如果是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供职的“边要之官”,还要罪加一等。
我国最早是没有假期的,对,你没有听错,秦朝就没有假期。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皇帝只允许病重的人请假,也就是说只要没死都得给我老老实实的干活去。
还好你二世而亡。
假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西汉,那会儿叫“休沐”。《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就是工作5天休1天,让官员回家休息洗头。
为啥要腾出一天洗头呢?古人蓄发梳髻,头发能留到五尺多长,五尺差不多有1.7米长……这个头洗起来没两三个人没几个时辰怕是洗不完。
而且那会儿大家工作吃住都在单位,单位没有地方洗澡的。一屋子大老爷们不洗澡,晚上一脱鞋,那酸爽……
除了春节、夏至和冬至这种法定节假日,也可以额外请假。
遇到特别的事情,官员可告假,告假又分为予告和赐告两种。
予告是带职休假,但不能回家。赐告是病假。汉制规定,凡请假三个月免官,经赐告者可延长假期而不免官。
总之假期少得可怜。嗯,是古代996了。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有个成语叫做“思妇病母”,出自《魏略•苛吏传》。
在曹魏皇帝曹芳主政的正始年间,有个叫王思的,职位是曹魏大司农。
他的一个下属的爹快死了,找他请假。
他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并猛捶了对方狗头:有的人就是想回家跟他老婆亲热,还撒谎说自己妈病了!说的不就是你这种人!(世有思妇病母者,岂此谓乎?)
结果第二天下属的爹真的死了,王思两手一摊: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历代放假大不同
到了唐代,皇帝觉得做五休一不可以。于是搞了个“旬假”,也就是工作10天休息1天。
又为了慰劳这些辛勤的上班族,唐朝三分之一的日子都是法定节假日。
大唐《假宁令》就详细规定了全年的休假天数,
假期类型大致可分为岁时节假日、事故假、定省服、婚假等九类,全年正式的节假日可达47天,这还不包括授衣假、田假、旬假等杂七杂八的各种假期。
简直丧(羡)心(慕)病(疯)狂(了)!
儿子及冠礼放3天,子女结婚放9天,春节放7天、中秋3天、寒食清明4天,到5月还有田假15天,9月有备制寒衣的授衣假15天。
最有意思的是春节期间按单双号上朝、休假。官员们大年三十放假,大年初一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上班…
就这样我们的香山居士依然日常不想上班,并为此赋诗一首。
《咏慵》 唐 白居易
有官慵不选,有田慵不农。
屋穿慵不葺,衣裂慵不缝。
有酒慵不酌,无异樽常空。
有琴慵不弹,亦与无弦同。
家人告饭尽,欲炊慵不舂。
亲朋寄书至,欲读慵开封。
尝闻嵇叔夜,一生在慵中。
弹琴复锻铁,比我未为慵。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814年左右。当时白居易43岁,因为母亲去世,刚刚结束2年多的丁忧期。可以说放了一个大长假。
然而一想到回朝上班,内心仍然一百个不乐意。
官不做,田不耕,房不扫,衣不补,酒不喝,饭不吃、琴不弹、信不看,总之啥都不想干。
白居易还有一首《慵不能》,翻译成白话就是---人生理想:不上班但有钱。
白居易要是知道这个理想在宋朝实现了不知道会不会后悔自己生早了……
宋代作为假期最多的朝代,其明文规定一年法定休假68天,再加一个月的省亲假,实际每年享有98天。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假期
虽然“上班”这个词源于宋代,全称为“上朝班”,但是宋朝真的不怎么上班。
只有宰相去工作称为“上朝”,其他阁员没有资格上朝,就叫“上班”,尤其是诸班值,三司使的官吏的工作通称为“上班”。
宋朝还把休假上升到礼制的高度,宋朝对不按时休假的员工还会训斥:这么不爱休假,难道是想上市?!
总之,在宋朝不休假的员工不是好员工。许多文人也在这悠长的假期里留下了各种千古名句。
宋代的假期到了元朝Pia~就缩了一大半儿,工作时间从“996”进化到“007”。
元朝统治者忽必烈认为生命在于工作,工作就是休息,大手一挥,所有节假日加一块只有16天。再加上旬假的36天,全年只有52天的假期。
和明朝相比,元朝还是Too young,Too simple,Too naive.
明代进一步减少假期,每月5号才放1天假。而且大部分传统节日的休假都被取消,只剩下冬至、元旦、元宵三节有假,共18天。
在朱元璋过世之后才增加了每月放假3天。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的时间才稍微多了起来。
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了明代,毕竟统治者都是工作狂。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大量涌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息一天,时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政府在上层基本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如果能重来,我要回唐宋。
不过就算唐宋已经是历史上“假期自由”的朝代了,还是大批社畜吐槽不想上班只想躺。
其中突出代表当属白居易。如果”不想上班“上热搜,白居易一定热评第一。
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
吐槽工作使人秃顶。
白居易·《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
当代社畜的真实写照: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加班狗不配拥有爱情。
对比下来我们还是要幸福一些,
毕竟古人不想上班是真的只能想想,不能做。
而我们……只要胆子大天天放暑假!(大雾)
大家还是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劳逸结合,这样不仅对身体好,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今天已经是周一了,周五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