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毒言】张嘴闭嘴“二千年封建社会”的人,想过这个问题吗?

       第1期专题周会【金句】:

-----如果中国两千年以来是封建社会,怎么能实现大一统?!  

      贡献者:平安  建议:赶紧扔掉污名中国的这个毒言吧!

 

      编者按:在《为中国净言专题周会·第一期“封建”问题研讨》上,通过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多篇相关文章,引出了“两千年封建社会”这个社会常用话语,究竟符不符合中国历史的真实?有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和毒副作用?是不是应该被废弃、替换掉?-----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另外,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五种形态的中国适用性问题、周朝与欧洲的封建究竟有何不同、不用“封建”称谓用什么新提法、该怎样重建中华史话语体系等问题,也会陆续根据记录整理发出。

 

      参考文章观点摘录:

      20世纪初以“封建”译feudalism,本来大体是准确的,因为“封建”的汉语古义(封土建国)与feudalism的西义(封土封臣)具有通约性。当然,中西封建制又有差异,前者是“宗法封建制”,后者是“契约封建制”,但这种差异并不能否定以“封建”对译feudalism的基本合理性。但是,时至20世纪20年代以降,随着苏俄和共产国际泛化封建观的传入中国,将以“君主专制”和“地主经济”等“非封建”的秦汉至明清称之“封建社会”,又经由1929~1933年中国社会史论战,使这种泛化封建观借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名,逐渐普被中国。而这种泛化“封建”,既背离了“封建”古义与西义,也有悖于马克思的封建原论。

    ------《冯天瑜:“封建”概念是如何偏离正轨的》

 

       泛化“封建”成为“日用而不辨”的史学术语,其实,它在新旧名更替之际陷入了概念误植,造成中国历史述事的紊luan。钱穆称之“削足适履”,侯外庐更将“封建”的误译严厉批评为“语乱天下”

------《冯天瑜:“封建”概念是如何偏离正轨的》

   

       西欧feudalism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中国的先秦是封建制,而且惟其符合中文“封建”之本义;秦代至清代是皇权专制制度。它们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谁也不能涵盖谁。

    -----《侯建新:“封建主义”概念辨析》

 

      近三十多年,让对传统有温情的人稍感欣慰的是,在精神的空虚与在中国经济复兴下重拾的自信中,传统有了一点点复苏的征兆。但是,这种复兴传统的努力,常常处于一种里外/左右不是人的状态。有时,互相往si里整的派别,在对待传统上,却出奇地精诚团结。这种同仇敌忾的背后,是扣在传统上的那顶帽子:“两千年封建专制的糟粕”。

------《白彤东:“封建专制”是个自相矛盾、狗屁不通的说法》

 

       走出了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他们的现代(modernity)。这个现代的欧洲,最终打败了传统中国。惊慌失措中,中国的学人就在认定中国落后的共识下,用欧洲的历史来反观中国。他们已经是现代,那我们就是前现代。他们已经走向民zhu,那我们自然就是专制。他们在现代之前是“feudalism”,那我们在西方来之前必然也是封建。于是,秦以降的两千年的中国政治,就成了封建专制,“封建”的含义慢慢被扭曲,成了“专zhi”与“落后”的同义词,成了个骂人专用词(“你这个老封建”、“这种封建流毒”等等)。

    ------《白彤东:“封建专制”是个自相矛盾、狗屁不通的说法》

 

       这种说法,是双重意义上的“胡说”:其一,是胡说八道;其二,是用胡人的视角看中国。并且,如果秦以降是封建,而明显周秦之间有一个制度变革,感谢所谓的五阶段论,那么西周自然就是奴隶制,孔老二也就成了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思想的代表!这种彻底违反历史常识的历史,通过五阶段论,成了正史。

------《白彤东:“封建专制”是个自相矛盾、狗pi不通的说法》

 

 

       爱爱:其实,我们很长时期用“封建主义”这个术语指称的实际内涵,既不等同于西周的“封建”内涵,也不等同于西欧的“封建主义”内涵,它就是指皇权zhuan制制度。

      因此搬掉“封建主义”这个术语,并不会因此修正我们对秦至清历史阶段的基本认识。最多说“封建主义”这个术语在表达内涵上不精确。但词语的内涵是会发生变化的,有时甚至会变得与原先的词面意思大相径庭。对“封建”这个术语,也应作如是观。

     真正的“毒话语”,是那类会误导我们的认识偏离真相的术语。如“亚细亚生产方式”即是一例。

 

     王岩林:对此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1、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路径、发展阶段甚至根本的文明取向,大为不同。两条不同的路、不同的体系,就不能简单直接地概念对译。要不然,必是驴头马嘴。

2、两者分立、分别发展,但双方一样,每出现文明大飞跃,都跟吸纳借鉴对方或对方特性的文明质素直接相关。这也正是文明互通、而非国家割裂的本性使然。

3、这样看,就像西方以中国为师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后来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一样;中国清末民初以来直至今天的拥抱西方,更多地都是一种吸纳异质后的自新和超越发展,而不是要跪倒在西方现代化的脚下。这样的情况,将会在跨越现代文明(或现在已在的后现代)以后,让未来新文明的理路和样式越来越分明起来。

 

      爱爱: 今天讨论“封建”这个术语,可以加深我们对中西方传统社会形态相异性的认识,从而更好认清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

 

    党老师:1、由西方到日本再到中国的“封建主义”

2、中国周朝后期的“封建”

3、中国秦以后的“封建”

4、中国的“封建”与西方中世纪的“封建”

5、“封建”与“专zhi”

6、“封建”与“集权”

7、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爱爱: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这个“封建”术语,是用他人的酒瓶装自己的酒,并没有拘泥于它的字面意义和西方含义。

 

      王岩林:个人认为,话语概念毒不毒,主要是看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而且,不应针对某个人、某一派或某一政治集团追究责任。只要在社会上泛滥了,在多数人中成了普遍性的问题话语,全社会和每个人就都要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来。

       还有一点,就是一定是有阶段性预设前题。比如今天看是毒言;在革命时期可能还是有效武器;在未来新文明大成时代回看时,又有可能是令新文明先锋力量突破旧有话语桎捁的一块“磨刀石”了。

 

      爱爱:用“封建”这个术语,真正对思想的影响是什么呢?就是在潜意识中,令我们认为中西方必然走相同的历史发展道路。既然西方从封建社会走向了资本主义社会,那么中国也必须遵循同样的轨道走向资本主义,否则就是超前或偏离正道,这是“接轨论”的思想由来。

 

      游侠:说秦汉以后是“封建专制制度”,系民国建立、“五四”之后对中国传统治道的误读、诬解,也是国共两党都很不尊重历史传统、对传统文化统称“老封建”的思想根源。(国党后来改变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men尚未彻底改变)

      秦汉之后,实为“郡县时代”或皇帝时代、帝国时代。皇帝时代的国体为“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具体表现为宰相制度,是皇帝之下的群贤共治;zhong央对地方管理实行郡县制。

     西方史家很坏,我国史家很LOWE,共同构成这一学术现象。

 

      王岩林:封建,看似没有zhuan制、ji权、du裁之类话语直接和恶劣,但让中国历史围着西方话语转、颠倒了对中国历史的基本判断。其罪,大之又大也!

 

      平安:“封建”一词背后隐含的是什么,核心要义是什么?如果主行的是"私",那就很好判断。中国古代自从行"天下为公”理念后,"封建"制式就已经坍塌了,无论是家族、还是少数精英集团成为权力核心,都是一种形式,这些权力集团代表的是自己还是国家全体,才是重点。

 

      徐怀清:人们长期使用的封建时代,“封建社会”、“封建王朝”、“封建制度”、“封建主义”、“封建思想”、“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等等,应该是有不同内涵的、是有不同意义的。许多的应该是约定俗成,差异也很大。

      从“封建”的本意来说,也就是历史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后来太多的反面内容就是一种附加而已。也许是人们认识的懒惰,一时期把“封建”一词当成了垃圾箱,什么都往里扔。这种习惯也还是很常见的。

 

       王岩林:@平安@徐怀清  (焦作)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分分清楚学术话语、社会话语和政治话语。

政治话语,主要是出于政治需要,是达成政治目的的工具。一定政治时期一过,就可能被抛弃或搁置起来。就像阶级斗争一样,今天政治生活中,对“封建”也讲的少了。

      而学术话语呢,最基础、管的时间最长,改变起来也最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想解决社会话语中广泛形成的偏差甚至颠倒黑白时,就不得不回溯学术概念的历史,而且得从学术上彻底的搬过来。

 

     平安:讲得好。赞!

500

 

     王岩林:以我看,咱们只需要熟悉学术话语的基本内涵和演变过程,反而最好不要陷入他们的学术枝节中去。我们要以中华之道的整体整生思维方式,直捣其问题的核心就行了。

 

      平安:皇权实际上表示的是天权,行天道做天子。

      这个“皇”字让人误解,"皇”字是怎么来的?据说是指土的颜色……黄,这不就是中土的意思嘛,行的是道统,不是皇(皇家)统。

 

      王岩林:对啊,道统,是天地之心、人文大成。一个道统下的文明体国家,怎么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封建zhuan制、皇权统治国度了呢?

      我也就是从一些最基本的不解开始,逐渐深入到类似话题上来的

 

       本体:这是认为西方文化都是先进的跪拜心态作怪的结果!只有克服这种心理,才能客观认识我们中华的本来面貌。

      还有不能把“封建社会”界定为愚昧落后。要说愚昧的,反倒是现在。

 

      王岩林:只要封建的帽子扣在头上,你就成了前时代和落后的了。所以根本地,需要去掉这顶帽子。

 

      本体:取掉,就是拿出正确认识观念。

 

      王岩林:对的,讲出大道中华的正道理!先破再立,破中有立,

 

     本体:很对。为了不“被封建”,我们需要中华文化的独立自主意识。

 

       李智慧:在中国,封建,作为政治制度安排,在西周是中央对地方管控关系之一种。与封建制具有对应关系的是郡县制,而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秦以后,就创立郡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了。

      将西方历史上的封建制(采邑制)等同于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分封制),系新中国以郭沫若为代表的苏式学奴们的杰作,系丧失历史主体意识、丧失学术自尊之后的对中国历史的削足适履、谬种流传,应予彻底批判,尽快恢复中国的史学自尊!

 

       爱爱:我认为清理毒话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正确认识中国自秦至清两干年的历史;二是,怎样看待和评价这段历史。

 

      李智慧:马论封建,系学术思考、学术探讨。

苏论封建,则以政治权力加以论断,固化为教科书。

mao-东接受苏式封建论,系政治考量,暂时接受。

苏式学奴将苏式封建论削足适履、强加给华夏史,当时可以理解为政治。但在中苏关系已经决裂(1959)乃至敌对(1969),依然长期将苏式封建论纳入中国教科书,从而诬解华夏、谬种流传至今,系中国史学界集体学术无能、集体颟睅,乃为当代中国史学之奇耻大辱。

 

      王岩林:精炼总结!赞一个。

 

       爱爱:“封建”这个术语的主要问题,是用来指称这段历史状态的不精确。还牵涉到社会发展历史形态问题,从而与历史观有关系。

 

      王岩林:不仅是不精确,是偏差极大,甚至可以说是无视事实。

个人观点,马克思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适用于中国。我以分合之道论中西,认为中国是合之道的坚定恪守者与最高集大成者。所以必须按照大道中华的理路,古往今来的中国量身打造一套自己的现时代话语体系。

 

      爱爱:中华民族是一个史学民族而非宗教民族。史学的历史观起到凝聚和鼓舞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民族信仰的中心所在。

 

       王岩林:中华民族为什么特别重视历史、史学?这跟有道的自觉、尤其信奉大道,密切相关。

 

        李智慧:中国史学界诬解华夏史为苏式的“封建论”,教育界纳入教科书至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政治后果、文化恶果、社会恶果。这跟新中国以来,过度西化、长期“去华夏化”是直接相关的。

 

        爱爱:当初五阶段论的提出,是把中西放在同一跑道上,而我们则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弯道超车,从而在心理上提振对西方的优势心理,同时又指明奋斗的方向,大家要理解当年五阶段论历史观提出的苦心。

     可以说,当初正是在五阶段论史观的引导下,中华民族才产生了奋斗的动力和信心,从沉沦的深渊中一跃而起。

 

      本体:我们把传统文化的皇权帝制等同于“封建制”,贬低为不符合先进文化的民主社会体制,错误地视作落后文化和落后社会体制-----这是不符合客观的。

      其实,现实社会中,皇权社会体制同样能运行所谓民主、科学和有道德的价值观及政治经济制度。人类来到工业时代好几百年了,帝制社会不是还很好地存在着吗?比如:英国,日本,……一个老牌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学习西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都没不受到皇权体制太大的影响,同样在与世界许多现代化体制的新型国家进行着各种交往。

 

      爱爱:当时对中华民国时期的定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党老师:中华民国最多是想搞资本主义,但不是资本主义。

 

       爱爱:所以首先要对五阶段论史观要有一个正确评价,而不要盲目否定。

说中国传统是封建社会,并不因此就会自卑。难道换个名称,比如皇朝专制主义,就不自卑了?

 

      王岩林:我们无需否定整个五阶段论。我们只是说五阶段的封建社会阶段并不适用于中国。连马克思自己也反对别人把他的理论绝对化、教条化。他从来没说过中国也是这个五阶段。都是苏联后来乱扩展、强加给的。

     另外,不用“封建”,谁说就必须得用“皇权zhaun制”呢?    

 

      党老师:中华民国不伦不类,巨大的社会基础和千百年来一样,几乎没有伤筋动骨。而高层又在资本主义的框架里军阀混战。

 

       本体:我痛恨资本社会的与道德人性化发展。封建社会才是人人安居乐业。女子得到自己父母家人的最高尊重,超过做二奶的待遇。自由,快乐,不劳累,那时的女子,还有大量时间学习琴棋书画。

 

       王岩林:@本体 “封建社会才是人人安居乐业。”----您有自己的真实用意,可那样的意思,用了“封建社会”这词,您不觉得就特别地别扭吗?

词语,常常自带含义,决定着整个语境。不可小看其不知不觉中“洗脑”的威力呀。

 

      李智慧: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不是和“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平行的词汇。

 

      爱爱:李老师 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立创造。它表明中华民国历史状态的过渡性。

使用封建社会这个约定俗成的术语,有什么不好?关键在我们如何评价它?今天,在探讨封建这个术语,一定要和重建历史观联系起来,破旧要立新,否则出现信仰空白,就很危险。

   

      李智慧:必须重建自己的华夏史。

重建华夏史,如何对待所谓“封建社会”是绕不过去的坎!辨明、妥善对待、用自己一套话语重讲所谓的“两千年封建社会”,才能做好华夏史大致合理的科学分期。

 

       爱爱:最主要的是以什么样的眼光评价这段历史。我看了群里所发材料,当说到西方的封建社会时,就认为领主附庸制是以契约维系,布洛赫大大赞扬了这种契约精神,认为是之后西方先进的基础。

而中国学者则认为中国不是西方那种封建社会,是一种皇权zhuan制主义,官僚毫无权利,处于普遍奴性状态。

 

      本体:奴性,请注意,首先得自己确实奴隶。不能把普通人的对guan长和长辈尊重当奴性。人没有了尊重才是可怕的。

 

     王岩林:@爱爱 个别人赞扬那种农奴般的契约精神,但地球人恐怕都知道“黑暗的中世纪”吧?

 

      本体:封建社会,是封诸侯国。皇权社会,不等于封建制。真正的封建社会是周文王建立的,是充满了统一天下的智慧体现。诸侯称霸后,就不再是封建社会了。是个皇权社会到王权社会的过程。皇权,还有点敬天敬地敬祖宗的意思;而王权,基本都是霸王,当然也有少数通天地人的真王。

 

        爱爱:在中国大陆,封建制度是个约定俗成用法,不能只看字面意义。就如同“臭”这个字,古意是“香味”,现意和古意是相反的。

 

     李智慧:【关于中国历史分期】自公元前2679年轩辕黄帝实现华夏大一统、建立早期国家至今,以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差异为标准,建议分为五帝时代、三王时代(以上古史家分期)、皇帝时代、共和国时代,统称“国人时代”。

 

      本体:是的,要重新正确区分皇权社会、封建社会之前的社会,那个社会,才是人类做梦都想回到的地方。不能一概用歪曲的“封建帝王时代”去否定。

 

        平安:中国的历史发展与西方的历史发展,循着不同的体系发展,就象二条河里的水,生态与政治环境架构不同,不能强绑在一起“同日而语”。中国的政治思想早熟,应该是超脱于西方政治生态的另一个阶段的"从低到高”的历史演化进程。

 

      本体:在周朝的封建社会,才产生了中华百家姓,构成大中华民族的起源。本孕育出后来的诸子百家文化,也为后代出现盛世帝国奠定了治大国、平天下的大思想文化体系。不然我们都看不到中华文化了。

不该恨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老子、孔子十分怀念的社会。只是末期衰败了。

 

       平安:把中国的历史架构重新整理梳理出来,区别于西方历史架构,将是个很大的工程,不止是"封建"一词的穷究。

 

       风行九天:穷究“封建”,才能以点带面,发力重筑中华史。

 

      平安:嗯嗯,这个议题很好,撬动了整个历史之间的关联。

 

      风行九天:这是本立道生,正名建德。

 

      本体:今天人类文明社会,就是因为西方文化兴起,缺乏治国平天下思想,还没有实现“封建制”的能力,所以我们才说要建立世界国际新秩序。

 

        风行:呵呵,封建,封建,不封何以建?!

 

       本体:对啊,封建。是两层意思。一是封王封地,二是建立秩序。

西方推行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模式,不是被卡壳了。

 

      李智慧:华夏天下已给全球天下示范,即政治上大一统。

 

      本体:我就是主张世界中华民族化、中华民族世界化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以天下为公思想为基础的大民族,是天下一家的世界民族,而不是西方人的狭隘种族主义观念。

 

      平安:认同。

 

    李智慧:如何实现?

 

     风行:封土建邦,人民共和,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战胜资本主义少数人称霸,大多数人为奴社会体制的中华大道之路。

500

 

      爱爱:首先这两千年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流动,以人身自由的自耕农为主体,这正好和西方的采邑制形成对比。采邑可以继承,但不可买卖。庄园构成一个集体,农奴人身依附和受控制与中国的自由个体小农形成鲜明对比。

 

      闻双全:先协和万邦吧。

 

     风行:本固邦宁。本邦不固,何以谈“协和”?

 

      游侠:中华民族世界化,充分必要条件为:中华大道和中华治道同步推广到全球,实现全球大一统。目前的任务是:粉碎美帝及其仆从国的军事进攻。未来工具:5G+AI+量子。

 

     本体:统一天下得有统一思想,还要统一组织形式,

 

     闻双全:“夲固”肯定是“协合万邦”的前提。

 

      爱爱:西方封建社会在普遍公共权力的瓦解下,形成地方性的专横的领主统治权。而庄园本质上是一个集体主义社会。

 

       平安:思想理路不同,相同一件事便有性质不同的区别,因为达成的目标不同。正象一把菜刀,可杀人可救人。

 

      本体:我们儒家文化的最高理念目标,就是家天下观念。这个家不是小家庭的家,而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家。很多人批判孔子儒家奴化思想,孔子就是西化歪曲中华民族文化找的背锅侠!

 

      风行:先需整生罗缉及其元文字系统。“书同文,车同轨”,自黄帝始,至舜而盛!所以,mao有“六亿神州尽舜尧”。这叫懂史。

 

      闻双全:@风行九天夲意是莫轻言“改造世界”。

 

       风行:嗯。有此意,不尽然!所以,讨论“封建”,就是固本之举。需要深挖,再深挖。

 

      爱爱:中西传统的不同,导致问题的不同,以及发展偏向的不同,从而导致今天不同的发展路径。

 

     风行九天:这不就是中华复兴的由来么?

 

       游侠:建议对“封建制”概念采取狭义、广义之区别。

狭义概念,一指周代裂土分茅、封建诸侯,二指西方采邑制,系无争议的历史概念。广义概念,系苏论之西方历史、“五四”运动后苏式学奴诬解之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系意识形态下的学术霸权、学术错误、政治话语错误。

 

      风行九天:狭义、广义,又陷入“一分为二”的西学语境了。

所以,对于六书、六爻、六峜的整生罗缉式法无感,人们就跳不出西式理念逻辑的死循环黑洞。

 

      爱爱:五阶段论曾经发挥了巨大历史作用,今天也确实失效了。但历史观问题不是个可有可无问题。历史观指明了方向,整个民族才能做到志坚意定,负重行远。有了科学史观指明的奋斗目标,才能鼓舞全民族的精神。

 

       平安:西方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西方之眼看中国历史,已经变形。

中国人的文化里的"争",其实是斗自己,超越自己,“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今天的中美之争,其实是美国单方面的压迫中国,因为中国可能向"莫能与之争”去,以美国的"向外求”心态,求之不得,不求诸己,已经急眼了。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爱爱:今天讨论封建话题,要和重建史观联系起来。

 

     闻双全:“重建”谈何容易?我们的认识,也只是一个角度,一个深度,一个侧面而已,别人没有认识到的,或者是认识错误的,可以否定,但允许其保留。

 

      风行:史观,更非一件单纯的事儿。至少需要有三重系统:自然(社会)史、文化史、文明史。

 

      爱爱:但这才是关键问题。

 

     风行:讨论“封建”,破题在“文化史”。

 

     本体: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思考很多事情,与原来不同了。新世纪到来,我们应当超越国家概念,让自己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新思想,进入“平天下”的时间段了。

@闻双全重建历史就是改写历史课本。就是要纠正国人头脑里,看不清那些被历史尘埃遮蔽的真相,修正被西化错误历史观和文化观。

 

     游侠:@风行九天封建论系历史概念(狭义)、政治概念(广义),与您所称文化史何干?

 

     风行九天: “概念”,从何而来?

 

     游侠:问题过于高深,难以作答。

 

     风行九天:从文化史来的呗。不是高深,只是我们不习惯于这样思考而已。

 

      爱爱:那么把问题集中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除了替换“封建”的术语,还有哪些放在“封建”这个名头下的说法,也是需要重新审识和改变的。

 

      本体:还要提醒,全球一体化,不等于我们就放弃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民族意识。那样的话,中华民族就肯定是难逃被西化分解的命运!

      如今,很多人的思维方式被西化成单一直线平面的思维方式了

 

      游侠:中华大道和中华治道同步推广,形成全球大一统,天下之福!

 

    爱爱:那么就请大家用新的眼光评价秦以来的两千年文化史。

 

      风行:由文化,而牵自然(社会)与文明。

 

    爱爱:请说出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来支撑。

 

      王岩林:重新评价和建立新的话语,咱们后面还要专门探讨。但总的来说,没那么容易。不是仅针对这一个问题说出个观点来就行了,得要从根基处开始做系统地重建。

 

      闻双全:讨论世界,必须肯定西方意识形态骨子里的“丛林法则”的兽性,是和全人类共同发展相悖的。其对立面就是中华民族的“协合万邦”。其核心体现就是现在的一带一路。

 

       本体:原来课本形成的“封建观”,就是西化者的一面之词。我们有时没有主体意识,就无法判断对错和默认了。

 

      游侠:封建制,原本是东西方历史上都曾有过的一种中央对地方的分权方式、管控模式,并列概念还有唐朝的节度使、罗马帝国的军区制度,是很普通的历史概念。但,经过马论、苏论,尤其是苏式学奴的削足适履、诬解乱用,成为对抗过去、否定传统、阐述自身政治合法性的政治意识形态,造成了新中国“去华夏化”的严重后果。

 

        爱爱:那么华夏化的内涵,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上的内涵是什么?

新中国,本身就是通过革命手段克服危机的产物。如果没有革命性的对传统改造,能不能克服这个危机并对抗西方帝国主义呢?

 

       游侠:新中国“去华夏化”,直接后果是中国继满清入主、五四运动“去华夏化”之后,完全丧失了华夏正朔地位,中国对儒家文化圈(日、韩、越、新加坡)丧失文化影响力,乃至丧失了自家人台湾、香港对大陆的文化尊重。当前东南乱局中,大陆对港台完全没有文化整合能力。

   

       爱爱: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列宁主义的高度组织化正是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利器。放眼今天世界,又有哪个非西方国家具有独立自主性和迅速超越西方。

 

       李智慧:在新中国“去华夏化”的背景下,为何中国人民还能取得伟大的硬实力成就?思之,归于以下公式:

民族性+dnag的领导=中国硬实力发展

 

      王岩林:谈封建,不能不谈对中国古代的整体性认识。而谈古代历史的中国,又不能不在当今全人类视野下去做总体定位。

      所以,我想提供一种思路:人类世界中的中央文明共同体国家之中国。这个定住后,对过去而言,中国不只是个国,更是独一无二的文明体国家;对今后世界而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整个共同体的中 -yang核心文明共同体。

 

      闻双全:@王岩林基础:中华民族是人类唯一文明历史没有中断的民族。

 

      爱爱:民族性不正是民族文化的代名词吗?我们最深厚的民族文化就是推崇变的易之道和实用理性,这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实践哲学是合拍的。

 

      王岩林:闻老师,是文明。

 

      李智慧。民族性,系由传统文化长期打造,成为我们血液中的DNA,其损失有一个过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勤劳正直……爷爷辈非常强烈,父辈就少了,我们更少,后辈令人担心。

今天当基层干部的、企业老板的,应该深有体会。

 

      王岩林:民族,基于血缘难考,且更重要地是排他。要继承华夷之辨的优良传统和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议各位逐渐习惯用“文明体”一词。现在的“民族”话语,也是西化思维的。

 

      爱爱: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丧失“华夏性”,只是它在一个历史时期是处于隐形的、活的灵魂状态。港台的所谓华夏文化,是一种僵化陈腐的,毫无灵性的吸引力的形式化?

 

     李智慧:@亮亮如果失去外在性、表性,则内在性、隐性何以存在,何以长期存在?

 

      爱爱:这正是今后要做的,今天需要由隐到显,以独立自主的新眼光、新语言来创建新的话语体系。由质到文。

 

      游侠:孙中山建立民国、maozd建立人民共和国,已经实现汉人治汉、华人治华。这是前提,但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恢复华夏之礼(外在的、表性的)、华夏之道(内在的、哲学的),由此在道的层面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

     这就是我思考已久的“第三次恢复华夏”。

 

      本体:讨论中华民族,还要上升到寻找代表中华民族意识的神的高度

,要进入到比制度体制更基础的底层啊。

      首先,要明白远古是怎么形成一个种族?背后是有祖先的“神灵”。简单说,社会体制制度形式,都可以随便改变的。唯一就是老祖宗的精神意识,是我们说的血统关系和不放弃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意识。

       今天,大家真的要多去体会,中华民族是怎么能够保留下来自己祖先血统的!这才是超越任何所谓历史文化之上的本体认识----中华民族意识。这是可以拿现实社会利益的对错而论的吗?它就是你的祖先、你的父母亲那样,不能由你去比较和可选择性!

       孙中山的出现,这是他的伟大之处。恢复了中华民族汉人的主体地位,中华民族的血统地位和主体意识回来了。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呼唤祖先的灵魂回家。当然了,我前面说了中华民族也是世界民族。

 

       闻双全:@本体 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但不是唯一。2、满清是中华民族的组成之一。3、在疆域稳定方面,满清功不可没。如南海九段线,如令左宗棠守新疆。

 

       本体:归属认可,不是儿戏。那就是所谓曾经结盟,有过灵魂契约!比如最早的炎黄结盟,才缔造中华民族的开始。

      中华汉民族地位,也不是凭空来的。古代炎黄帝文化的才能智慧,造福百姓形成的文化圈。这么多后代,是受他的恩惠才活下来的。

 

       王岩林:在我看来,正是因为中华民族领悟到了中华合之道的要义、掌握了多元合与全面合的金钥匙,才一路走来生生不息、日益壮大、立于不败。

 

       本体:尧舜禹,可不是后来纯粹依靠暴力奸计争权夺位来的。所以是大德圣人,才有禅让制。是他门真正的生存智慧,才让我们这些后代繁衍生息在这这片土地上。道德文化就是祖先生存之道,这次疫情,中医为何又救了我们?不就是祖先的智慧尝存的原因吗?

      该说的都说了。目的是让大家有个真实的整体的中华民族意识。再看任何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就都不迷了。

      可悲的是很多人还在骂自己的文化是奴性文化,却看不到自己正在被外族文化奴役、经济奴役、科技奴役、军事奴役。我们放弃中华民族文化,就意味什么?永久的被奴役!

      原来,是外族进入主动接受我们的文化。如今是大不同了。我们是主动请来异化我们?希望这只是一个时期,最终真正复兴中华文化,再实现同化世界的目标!

 

        王岩林:以外入为主、还是更加突显自身主体性?这在遭遇强大异质文明之际,一般都会有那么个渐变甚至转向的过程。比如当年也曾胡化之风盛行,但兼容大合之后,中华的主体只会更丰满结实和全面综合。

 

     本体:我们民族确实被外族统治、奴役过,但这不是文化的错,而是奴性来自屈辱史被改写。

比如,历史上有多次文化浩劫断层异化。比如清朝开始不用汉人做官,但是它又还是用汉人的文化。这样就自然有所改变了。历史上还有元朝统治也是文化变异的时期。这些历史有被奴化的事实,不是我们本来的中华文化。当然了,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我们同化了外来文化。应该是双向作用吧。

 

      平安:想到一个好问题:如果中国二千年以来是封建社会,如何能做到大一统的?

中国的王朝制度,本质上是"天下为公”的文明体现,天下为公的演化进程。与西方封建在内质上不同,西方的制度内核是"为私"。

 

      王岩林:好一个重量级的发问!你这样一问,能把人家主张“两千封建”的,问得直翻白眼呀,哈哈哈~~

 

    草原之夜:300年前的大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的开篇讲了秦始皇的郡县制。明确指出:以主观家天下万载为追求的郡县制,“歪打正着”,开启了两千多年具有现代意义的大一统指导下的区域治理,走上了化蛮夷为华夏的文化扩张之路。未来一百年,华夏文化全球化过程开始了。基本模式总是以蛮夷进攻拉开大幕。美国现在就在疯狂进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