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高性能无人机 不比卖F-35意义小

最近美国正在折腾新的立法,据称可能在MTCR条约框架内,允许对外出口无人机。

据称,现在讨论中的美国新军售政策可能允许出售飞行速度800公里/小时以下,载弹500公斤以下,航程300公里以下的武装无人机。不过具体出售项目仍然需要每个项目单独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符合美国的利益。

按照这一法案,意味着美国将终于可以出售能够携带武器的无人机。

500

虽然无人机被美国媒体和民众诟病颇多,但是美军依然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然而这个市场……大家都知道,目前国际上高端的武装无人机市场已经被中国企业占领。中低端嘛,基本上稍微有点军事工业基础的国家能够自研,要么就是找一个稍微有点技术的国家来买——当然如果要有较高的效能要求,最后十有八九还是要找到中国,至少是买无人机的相关技术或者现成的零部件和子系统。

那么现在国际市场上能够买得到的最先进的作战无人机,基本上是中国出售的“翼龙2”“彩虹5”了,当然中国民企的“双尾蝎”等无人机也在蓄势待发。

基本上这类无人机已经能达到美国MQ-9“收割者”相似水平。

而另一方面,更加高端的无人机,诸如中国的“云影”目前虽然还没有卖出去,但航天科工集团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喷气式无人机“WJ-600”已经出售给了土库曼斯坦,这种无人机属于高空高速无人机,从其外形来看已经接近于巡航导弹。不过它并未突破MTCR条约的限制,其最大飞行速度为720公里/小时,在目标区上空盘旋最低速度为108公里/小时,高度10000米。其最大航程可达2100公里,但控制站遥控距离在300公里以内,有效载荷600公斤,不过其中载弹量小于500公斤。符合我国国内法(MTCR条约未接纳我国,但我国制定的相关国内法在这方面有所规定)

未来随着“云影”这类与美国“复仇者”类似的无人机的外销,显然中国军火用户将可以获得更加高端的作战能力。

到目前为止,据我们的了解,国内厂商研制的飞翼型隐身无人机已经有若干种。包括航天科工的“天鹰”无人机,航天科技集团的“彩虹7”无人机,以及在大阅兵上首次亮相的“攻击11”和“无侦8”两型无人机。

到目前为止,这些型号的无人机都是以在国内市场为首要目标的。

但,这其中,彩虹7和“天鹰”都已经在珠海航展亮相,虽然相关厂商在访谈中也强调这主要是针对国内市场,但也没有排除未来外销的可能。

500

500

当然这些隐身无人机是否能够外销,可能还要看稍后几年国家的政策情况,毕竟目前来看,这类无人机是我军自己要优先装备的新质战斗力。

去年我们曾经提到攻击-11某阶段型原定于今年首飞,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听到消息,具体情况我们不好猜测,但从该机模型参加阅兵式的情况来看,该机相关的重大技术难关应该已经解决,既然已经是“国家队”项目,那么其后续工作应该也会紧锣密鼓继续进行,加快推进服役进度了。

那么另一方面,彩虹-7号无人机在2018年航展上时,采访的时候他们说是计划两年内首飞,那么也就是现差不多现在。

18年航展上的时候彩虹-7号还只是一个实体模型,如果按照当时的计划进度,现在该机的原型机应该已经在进行试飞相关准备工作。

航天科工的“天鹰”无人机我们当时访谈时就了解到该机也属于“国家队”项目,是有明确装备需求的,而该机2018年珠海航展时就已经试飞了相当一段时间。

500

作为航天科工的项目,天鹰无人机的首要任务是和火箭军的导弹配合,获取目标信息,所以并未装备武器

此外,国内应该还有一些类似的隐身无人机项目尚未公开。

应该说,当代的无人机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阶段,相比于有人驾驶战斗机这种已经饱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到相当阶段的装备,无人机领域仍然可以“百花齐放”。

即使是隐身无人机的开发成本也仍然较低——当然这个前提是开发厂商要依托一个成熟完整且技术先进的航空产业和电子产业体系,如果再得到一些政策扶持当然就更好了。

中国目前正处在发展无人机的黄金阶段——应该说从前几天习近平主席视察空军航空大学的时候做的关于无人机技术的指示,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上到最高领导层, 下到各个院校企业,对于无人机前景无限,必将成为21世纪最关键的军\民用技术之一这个事实没有怀疑,并且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一点上,我们要比脑筋浑浑噩噩,认为无人机也就是用来巡逻边境的印度人,或者围绕无人机争吵无数“政治正确”话题的美国人那是强多了。

印度人对无人机搞不明白我们不去说他。

说说美国,奥巴马时期使用无人机在境外轰炸恐怖分子,因为其中有些人持有美国国籍,被美国舆论疯狂批评,对于技术知识狗屁不通的美国媒体疯狂拿电影《终结者》等当中要消灭人类的超级AI这类的话题来影射指责美军开发无人机,同时媒体还编造了大量和现实根本无关,天马行空,纯属“艺术家幻想”的话题,耸人听闻——比如很著名的那个用微型四轴无人机带小炸弹进行恐怖袭击的CG动画……结果无人机在美国变成了一种政治不正确,尤其是军用无人机和具备致命攻击能力的无人机……

500

美国人反无人机这个事儿吧,挺无厘头的,但确实客观起到了间接拖延美国无人机技术发展的作用(导致了若干项国会立法,禁止无人机出口和给无人机在美国国内使用设限),挺好,我们举双手资瓷!

当然这也和美国当今整体社会的反智倾向有关,这是个好事儿,希望美国人继续保持,无人机就是政治不正确,装备了它们美国政府就会用无人机来屠杀你们了,赶紧反对,上点心啊!……呵呵

不过可惜的是技术进步的浪潮从来也不是不开化的头脑们能阻止得了的,美国军队在无人机技术领域还是很上心的。虽然此前的X-47B系无人机因为技术过于复杂,价格过于高昂,功能未能完全满足需求——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采用5G技术的毫米波数据链通信系统在很多方面未能满足美军要求。

最后美军选择了价格相对便宜,主要用于加油的MQ-25“黄貂鱼”无人机。

美国空军对于无人机的热情相比之下高了很多,毕竟他们不会面临无人机和有人舰载机争夺航母有限的放飞架次的问题。而大量引入无人机也正有利于空军解决他们面临的飞行员不足问题。

500

对于舰载无人机的问题,海军疑惑很多,最后选定了MQ-25用来做空中加油任务

当然,政治正确还是造成了一些麻烦的,前几年美国已故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大力推进的“轻型攻击机”,实际上就是强行用有人驾驶飞机去执行该有无人机执行的任务。

空军一拖再拖,终于通过“跨部门委员会”、“详细的研究考虑”和“公开公正透明的竞标”等方法,一直把这个海军的老头子拖死。

之后,他们几乎是欢快的喊着“哈利路亚”,把这个价格数千万美元一架的螺旋桨攻击机方案扔到马里亚纳海沟里去了——当然了,官方的说辞是他们还会继续向其“盟友”推广这种飞机。

然而,他们的盟友现在早就购买了中国“彩虹”、“翼龙”无人机并且用它们把恐怖分子炸的满天飞了,他们吃饱了撑的买你这个破飞机呦。买一架A-29“超级巨嘴鸟”,再培训两个娴熟的飞行员所花的钱,可能足以让他们组建一个新的“彩虹”无人机中队了。

按照美国这次批准的法案,他们或许可以出售某种做了限制的MQ-9“捕食者”无人机(比如减少挂架,限制载弹量什么的),这个东西和翼龙2、彩虹-5相比,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反正都是用卫星通信解决地面遥控距离的问题,航程数千公里,留空时间36小时以上什么的都是基本功了,武器载荷方面,如果MQ-9要做限制,那可能还是彩虹,翼龙更给力一些呢。

所以除非美国强行使用政治手段,强行推广,否则估计中东大户也没那么大兴趣就是了。

“新欧洲”国家可能会买一些,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类型无人机在和俄罗斯进行对抗的作战中毫无意义,这类无人机在对方有正规空军和防空系统的情况下其实价值没那么大。

那么要让无人机在高威胁环境下生存——怎么办呢?

相信大家都明白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和美国都在研制新一代隐身无人机。

美国今年已经组建了首个使用RQ-180无人机的联队,这种与B-21轰炸机尺寸和隐身技术类似的隐身战略侦察机具备很强的突防能力,接下来围绕对付它和B-21,我国的反隐身技术肯定也要进一步发展。

在大型飞翼,或者大型常规气动布局隐身飞机的技术方面呢,我国就要看轰-20设计制造了,这方面不用说的,我们和美国还是有一些差距——毕竟人家B-2都飞了多少年,都要退役了。

不过幸好对于中国来说,尺寸较小的飞翼相关技术和隐身技术,那也是个“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属于成熟技术。

500

那么成熟技术+旺盛需求,我国诸多企业推出花样翻新的各种设计方案,其中部分可以用于外贸,就很正常了呀。

随着无人机隐身化的发展,它在正规战场上生存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实现在我们知道,有人驾驶的战斗机现在生存能力并不差,但这是和飞行员素质和电子对抗系统综合发挥的结果,如果光有先进的飞机,没有优秀的飞行员,或者飞行员的决策不及时,动作不果断,往往还是会被击落——在中东战场上很多先进战斗机被老式导弹击落,也和他们的飞行员素质有一定关系。

而无人机基本是不可能具备主动躲避敌方火力能力的,当然未来技术发展了也可能有——但至少啊现阶段基本是不具备这方面能力。这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无人机需要相当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判断威胁水平和制定躲避敌方导弹攻击的方案并实施。

所以现在无人机在有威胁空域的活动,就很依赖情报,必须设法在敌人防空火力的空隙之中钻过去,直接挑战敌方防空十有八九是要被击落的。

而隐身技术引入后,敌方防空系统的威胁距离大大降低,无人机的行动也就更加自由,其任务范围也就可以得到拓展。

在现在环境下,第四代战斗机的任务,首先也是作为战场信息节点。

我们老说信息节点,信息节点,那什么是信息节点,又究竟如何用。

我们要从第四代战斗机的传感器说起。

500

第四代战斗机的雷达系统功能非常复杂

我们知道雷达系统是当代战斗机的首要传感器,它能够对空、对海、对地进行扫描,来获取重要的作战信息。而四代机的雷达通常还具备了低截获概率模式,能够大大降低雷达信号被对方接受和分辨的概率,从而可以享有战场上的单方面优势。

那么战斗机火控雷达在执行对地任务的时候,可以使用逆合成孔径模式,来实现雷达成像,不仅能对地形地物进行扫描绘制图像,而且能对地面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分辨。

只不过这种模式下对目标成像的精度还是不够的,只能分辨出一些外部特征特别明显的目标。

而在现代环境下这显然不够,于是呢,给战斗机加装高分辨率的光电探测系统,以更好的分辨地面目标性质就成了新世纪战斗机的“必修课”。

当然了对于一些主要考虑制空的战斗机而言,这种主要用于对地探测和分辨,追踪攻击目标的光电探测器就主要是用吊舱的方式来额外加装了——在更老的年代,甚至有直接挂个导弹,用导弹的引导头来看的。

500

F-35的AAQ-37分布式光学系统传感器

当然了随着光电系统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光电系统也开始能够在对空作战中使用,探测和识别空中目标。作为一种被动传感器,不发射信号,而且也能够引导射程相当远的空空导弹,可以说是第四代战斗机的一种重要的“暗杀”手段了。

雷达、光电系统之外, 第四代战斗机相比之前的机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传感器系统就是电子情报系统,当然和前面的雷达和光电系统一样,四代机的电子情报系统作用和功能和之前三代机上的告警系统等功能类似,只不过呢,在四代机上这套系统的功能更加全面完善,更加灵敏了。

那么这几套系统,在第四代战斗机平台上,又和软件化的作战系统进行交联,再与战场上其他传感器平台通过数据链发过来的各种其他信息结合,最后构成一幅战场态势图。涵盖了空中和地面的敌、我、友态势。

四代机通过加密抗干扰的数据链系统,将它机上的信息系统所绘制的这幅战场态势图,再发送给战场上其他单位。

此前美国F-22、F-35在中东地区上空的实战中,很多时候在对地攻击弹药打完后,还继续长时间盘旋,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持,也就是因为它这方面的能力。

500

主被动传感器的高度融合是四代机的主要优势

然而其实呢——这套东西,无人机难道就不能用了吗?

当然现在的无人机一般来说不会装功能很全面的雷达系统,但新一代大型无人机通常也会有一个对地扫描的SAR雷达。

除了对空预警侦察监视的任务外,它基本能完成四代机上述的“信息节点”任务。

实际上现有“彩虹”翼龙这类无人机也可以装这一套东西,只不过,它们在正规战场的生存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现在要着急用RQ-180隐身无人机替换之前的RQ-4“全球鹰”无人机的主要原因了。因为这种无人机很大程度上就是充当战场关键信息节点的。

换句话来说,高性能的隐身无人机完全可以取代四代机成为信息化战争体系的关键空中节点。

更不用说,隐身无人机的打击能力其实也一样不亚于第四代有人驾驶战斗机,它能够携带重型载荷(当然外贸型或许会有所限制),对纵深地带的敌军目标进行空袭——通过卫星通信和新一代加密抗干扰数据链,除非敌方的电子对抗技术远远领先,否则被干扰这方面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至于有些人经常津津乐道的什么EMP什么的,现阶段尚未出现实用的能够在远距离上达到破坏效果的常规EMP武器,至于核电磁脉冲嘛,那都已经核战争了,事情就都需要另做他论了,咱们短短篇幅覆盖不了了。

500

RQ-4都能被伊朗用老式防空导弹击落,所谓的“准隐身”意义看来也就那样

从这个角度讲,随着美国积极在我国周边扩散F-35战斗机,在对外军援军贸领域,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大量出售隐身攻击无人机来进行对抗。

实际上对于很多国家来说,空战不是他们的空军能够真正掌握的事情——现代空战越来越复杂了,没有超级大国的体量和频繁的对抗训练,要真正具备和空军强国对抗的能力,是很难的——如果能避免空战,直接袭击关键目标,才是最好的。

这也是中国早些年间的“撒手锏”理论的基础——在现在美国日益敌视我国,并通过对外军售给我们下绊子的这个关头,我们又何妨对外提供一些“撒手锏”武器,来给对手制造麻烦呢?

而隐身无人机又恰恰是“撒手锏”武器——精确制导的弹道\巡航导弹攻击力的威力倍增器,可以说它的价值不低于当年的预警机对于空战的效果。

这或许很值得考虑——当然美国人有没有看出珠海航展上展示隐身无人机的这层意思——还是看破不说破……免得自己尴尬……那咱们就之后等着瞧吧。

顺便,对今年珠海会展示什么东西更期待了呢!

站务

全部专栏